前有360借钱广告中丑男娶空姐,后有打工者用花呗给女儿过生日。这两天,京东金融的营销短视频因争议剧情再次引发大量吐槽,看过该视频的大多网友认为剧情荒诞雷人毁三观。
看似无厘头的剧情背后,是互联网企业对底层群众的精准打击。万元日利息最低一块九,视频里说的是还没一瓶水贵,其实算下来近7%的年化利息,而且还是最低。已经超出一些银行机构很多,已经算是“中利贷”了。一旦无法一次性还清,需要分期还款,加上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等一堆概念操作下来,年利率很可能在15.4%的边缘来回试探。
视频中可以看到,除了一些“升舱可以开窗户”这种无脑性的错误之外,京东金条的广告涉嫌虚假宣传,农民工也能凭信用借到15万元?显然是不可能的。
近些年,网贷的出现让视频网站上出现不少这些借贷广告情景剧,包括360借条、京东金融、好分期、有钱花等大量平台都利用短视频形式推出了此类广告。特别是在一些广告中,把社会职业、物质要求、贫富差距、年龄鸿沟、城乡双轨、身材样貌等这几个看起来无法逾越的差距,因为一个网贷申请到数万额度而实现跨越,这的确是很大的讽刺。
有网友评论,这类土味视频均投放在深入下沉市场的短视频平台,为了筛选不明事理不顾后果的用户,并没有告诉借钱后的利息,明显具有诱导成分。
事件发酵后,京东金融在微博发布致歉信,承认多条短视频存在严重的价值观问题,将为此承担全部责任。
据相关了解,做这些视频的团队,一般比较小,广泛分布于二、三线城市,视频成本也不高,不超过500元就能拍一条,流水化制作,演员、剧情都是通过大数据投放,得到的“转化率最高”的最优解。
比如甲方要投短视频广告,就会有一二三级代理商层层外包,经过曾曾分拨,对最终视频生产商来说,做出的视频又要有转化率,收到的钱还少。为了拿出更加吸引人的内容、获得更高的点击和转发,这些生产商会选择性地忘记创作的底线,搞出一些根本没眼看的剧情和台词。时间一长,就有层出不穷的垃圾广告,在人们的三观坟头上蹦迪了。
虽然网友吐槽这些视频“价值观不正确”,但大数据着实抓住了人性中赤裸裸的弱点。只要这个模式持续存在,我们就免不了要在网上看各种劣质、低俗甚至让人觉得恶心的广告。
不仅仅是网贷的广告,其他行业也有相似的短视频,比如某读、某险零元投,某理财学校等等……只不过剧情上稍有浮夸,但里面的营销手段也不敢苟同。
据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18亿,占网民整体数量的87.0%。
据一份资讯短视频报告里提供的用户画像,八成用户已婚,80、90后男性用户居多,超60%为企业工作者;本科及以上用户达77.6%,个人月均收入一万元以上的达到41.3%;一二线城市用户居多,南方相对北方用户更为活跃。
此外,44.2%的资讯短视频用户对网络广告态度积极,对不同类型的短视频营销接受度高;用户观看广告后行为积极,消费较为理性,注重品牌及性价比,对金融理财、旅游和3C数码产品关注度最高。
在过去几年,中国短视频、直播行业快速增长的背景下,行业生态管控缺乏标准,平台约束力不足的现象曾一度为人诟病,而当与之相随的网红经济来临时,面对部分影响力出众,却喜欢打“擦边球”的大V,内容的管控与运营就更容易落入尴尬境地。
随着整个行业生态的高速发展,对内容的管控,已迫在眉睫。此前,有关部门已联合各大平台多次发起对短视频、直播内容的专项治理。
2019年3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关于网络借贷不实广告宣传涉嫌欺诈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风险提示》,要求各从事网贷业务的会员机构及提供网络小额贷款服务的相关机构应恪守行业自律要求,坚持合规审慎经营,不违规宣传和发布不实广告。同时呼吁消费者应提高警惕,谨慎判断,防止上当受骗造成经济损失。
真实表达、不能误导消费者、遵守公序良俗、传达正确的价值观是所有广告的基本要求。希望类似京东这样的短视频越来越少。
1.《 京东再次为低俗广告道歉 将为此承担全部责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 京东再次为低俗广告道歉 将为此承担全部责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600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