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慈溪说起豆酥糖,老一辈的无不夸赞沈师桥沈永丰南货店制作的豆酥糖。香甜可口,松脆无渣,入口即化,不粘牙齿,独特的香味以及甜蜜的滋味深深留在他们的舌尖。

观海卫镇塘角钳村的胡逸毅,今年49岁,从他太爷爷那辈开始,一家人就从事着糖坊的工作,到他已经是第四代了。据了解,他家制作豆酥糖的技术,正是来自沈永丰南货店。

△胡逸毅在制作豆酥糖

“天气热了,我怕黄豆粉潮了,就不好吃,都会提早收工。”工作室不大,一口大锅放黄豆粉,一口大锅则是盛放麦芽糖,深色案板上铺满了原料以及一条条已经成型了的糖条。

每一道的工序都决定着豆酥糖的滋味,浸泡育芽、保温发酵、熬糖炒糖,都遵循古法。制作麦芽糖要从头一天下午就开始做准备工作,经过十多小时的加工才能使得麦芽糖更加可口。选用豆粒大、粉发浓、色泽纯、无烂无蛀的当年新黄豆作为原料,炒熟后去壳磨成粉、白糖磨成粉、面粉也要烤熟,然后按一定比例混合拌匀成原料粉,过筛备用。“香不香讲究的就是火候和手感。”

△把熬制后的麦牙糖打出来

制作豆酥糖时,先用原料粉做底,上面放上麦芽糖,再撒上一层粉,糖的厚度和粉的厚度讲究均匀,而这全靠师傅的手感把握。对折用擀面杖轧平,撒粉,再折起来,轧平,反复几次,拉长做成蛇的形状。最后用刀切断,再把糖定好型用纸包装好就完成了整个制糖过程。

△把擀薄的麦芽糖叠起来

△把擀好的糖拉成细长条

在一道一道的工序中,豆酥糖的滋味慢慢幻化成让人迷恋的味道。正是对老手艺的讲究和遵从,胡师傅的豆酥糖已经成为了不少吃客的心头好,不仅是慈溪市里的老饕们,宁波、上海甚至山东、陕西的食客都纷纷前来订购。“一到冬天,进入旺季,就忙得不行,想要购买还得提前预定。”

一个人的糖坊

谁来接班?

从14岁起,胡师傅就开始在父亲身边学技艺,一直到29岁,他跟着父亲一步一步地学,从豆酥糖到桂花糖到生姜糖到藕丝糖,父亲认真教,胡师傅认真学,十五年的光景,才将糖坊一系列制糖的技艺掌握齐全。2015年,他顺利获得了“胡氏糖坊制作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如今,小小的一家制作工坊,4个人一天制作一两百斤的豆酥糖,胡逸毅要一个人完成熬糖、炒粉、擀糖的工作,而其他3人则是做些简单的包装工作。“过年过节是最忙的时候,那时候就要加班加点,经常会累得全身酸痛。”但对于目前家庭作坊的状态,胡逸毅秉持的是知足常乐,“就这样慢慢做着,挺好的。”

胡师傅说,现在愿意继承制糖技艺并为之努力的人越来越少,而且真的能遵循古法炮制的人就更少了。“就说包装豆酥糖吧。别看这简单的包装活,干起来可不容易。要想底封不用浆糊又达到四方棱角分明、厚薄均匀的包装效果,没有技巧与长年积累的功底是做不到的。”在最忙的一阵子,胡师傅曾找人前来帮忙,但一般要练上近一个月包出来的糖块才稍稍有那方方正正的模样,不少人很快就没了耐心。胡师傅说,现在不少人学技艺,总是图方便,选用替代品,或者师傅教徒弟,徒弟偷懒,少了一个细节,徒弟再去教别人,再抹去一个小细节,这样一层一层传下去,古味也就没有了。

“我们那时候生活苦,学个技艺更是为了谋生,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变好了,小时候读书,长大了可能更愿意在电脑前工作,没那么辛苦也能过得很好。”胡师傅的儿子还在上学,他也不愿强迫孩子一定要学习制糖法,“现在我还做得动,就继续做着,没准他去社会上闯一闯后会愿意回来和我学做糖。只要孩子愿意学,我相信对他来说那些简单的制糖技艺一定没有问题,至于像藕丝糖这样技艺难度大的,就不一定了。”虽然懂得如何去做,但是自从他的父亲上了年纪后,没人配合,胡师傅就再也没有做过藕丝糖,“没有能相互配合的人,藕丝糖也成不了型。”他也在考虑该用何种形式将这些老底子技艺传承下去。

成败皆因太甜

留住老的留不住小的

“她把豆酥糖本子撮一些些,放进我嘴里,叫我含着等它自己溶化了,然后再咽下去。‘咕’的一声,我咽下了,她于是又提起一些些放进嘴里来。这样慢慢的,静静的,婆孙俩是在深夜里吃着豆酥糖。”一包豆酥糖,一对贪吃祖孙,苏青在《豆酥糖》一文中这样生动地描写了和祖母一起半夜偷吃豆酥糖的画面。一包豆酥糖,对于不少人来说,在物资并不是那么丰富的年代,放在嘴中融化的甜蜜是他们对生活甜蜜的希冀,现在将豆酥糖融化在嘴里,是对孩提时光以及那些故去的老人和老故事的怀念。

40多岁的蒋先生从小就喜欢吃豆酥糖,每每拆开一包豆酥糖,小心地拿上一块放进嘴里慢慢咀嚼,慢慢享受糖的滋味,吃到最后,将包装纸里剩余的粉末集在一起,仰头,倒入口中,让黄豆粉的香味在嘴里发酵。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从不曾变过。“我从小就喜欢吃甜食,记得小时候,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这些甜食可以吃。每每看着过年亲朋送来的豆酥糖,偷吃不成就只能向大人讨着吃。”蒋先生笑着说,有时候,豆酥糖放久了沾在了纸上,整个都黏住的情况也时常发生,“那时候就一起放在嘴里,让糖在嘴里融化,最后再把包装纸吐出来。”

老一辈心中的珍品,到了年轻人这一代,似乎并不流行。选购豆酥糖的大多是中年或者老年人,青年人的比例并不高,而且在持续购买方面,主力军也是中老年人。“甜,不喜欢吃太甜的东西。”记者随机询问了几位年轻人,他们给出的回应大多如此。赶时髦复古一下,体验一下当地的名特产再发个朋友圈也是不少年轻人的想法,但是实际上往往吃上一口就“扔”给了爸妈。陆小姐就是这样,虽然不喜豆酥糖,但是偶尔去周边旅游时也应景买些回来,“毕竟到了鸣鹤师桥这些地方,总要买一些当地有名的小吃,关键是父母大多比较喜欢吃。”

“太甜了,简直就是妨碍我减肥嘛。”陈小姐更是对豆酥糖敬谢不敏,然而提及甜品时,陈小姐则表示甜品有着漂亮的外观,所以偶尔也会“奢侈”一把。除了传统的甜食不被多数年轻人喜欢外,豆酥糖受到的冲击更多来自于西式糕点以及甜品的入侵。松饼、芝士蛋糕、蔓越莓饼,豆酥糖朴实的外形和各类卖相好看的西式糕点、甜品一比,似乎都是差了许多。“我印象中,现在的小朋友几乎没有人特别喜欢吃豆酥糖,都是去吃甜品了嘛。”

来源:观海卫发布、慈溪日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客观、善意地评说,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

更多资讯❶ 阅读原文-进入观海卫论坛

1.《观海卫人恐怕吃不到正宗的三北豆酥糖!》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观海卫人恐怕吃不到正宗的三北豆酥糖!》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6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