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会不会在完成验收、停止补贴之后重新毁林开荒、前功尽弃,重蹈30年前发生的历史覆辙?这是记者此次实地采访要重点了解的。

这里提到的“历史覆辙”,是1982年至1986年,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和我国有关部门在宁夏贫困山区西吉县联合实施的“2605项目”。实施这个项目的目的,是通过退耕、造林、种草来遏制水土流失,进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为了推进这个项目,联合国粮食计划署无偿向当地提供了小麦、干面条、牛肉干、牛肉罐头、椰枣等食品。这个具有试验特点的项目很成功,有关部门的验收表明:项目完成后,林草覆盖面积大幅度上升,土壤侵蚀总量大幅度减少,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当地燃料奇缺的状况也有所缓解,而这些成效也充分说明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并非是不可逆转的。

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还没等项目继续发挥生态效益,就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大片大片的退耕地又毁林复耕了,几年退耕还林的成果和科研取得的数据以及据此取得的经验都毁于一旦。

记者走进西吉县大堡村,见到了当年“2605项目”的亲历者何汉忠。53岁的何汉忠,当年还是20出头的小伙子,他对当年的往事至今还记忆清晰:由于他家的耕地也被列入“2605项目”,所以他也吃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椰枣、空心面和牛肉罐头。项目完成时,栽的树都有两米高了,长得好的都可以当椽材了。项目验收后不久的一天晚上,听说村里有人上山砍树了,全村人就都上山了,几乎没落下一家。也有人前去阻挡,但挡都挡不住,只一夜工夫,承包地里的树就全砍光了。何汉忠也与村里其他人一样,将原来自家3亩地上的树全部砍下来、拉回来当柴烧了。没过多久,全村五六百亩一度林草茂盛的山坡地就种上了庄稼,又恢复了几年前的面貌。

像大堡村这样一夜毁掉几年退耕成果的悲剧,几乎曾在西吉县各地同时上演。

“2605项目”通过验收了,原来的援助也停止了,退耕农民的衣食马上就成为最现实的问题。没有生活出路的农民,又打起原来退耕地的主意,零打碎敲蚕食退耕的成果。据几位村干部介绍,先是割草,后是毁林,先是偷偷摸摸地挖,后是大张旗鼓地砍。县里迅速成立“林草管护办”,组织大量人力分头阻止,但还是鞭长莫及,力不从心。结果,除了国有林场和部分集体林场的退耕林地外,农民承包的30多万亩退耕地全部“复辟”了——又变成靠天吃饭、收成微薄的耕地。

如今说起这段往事,何汉忠还是一脸无奈:“没办法,我们这里条件太差了。没有补贴了,我们就要断顿,还得从土里刨食。”

1.《何汉忠 宁夏:不重蹈毁林开荒的历史覆辙》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何汉忠 宁夏:不重蹈毁林开荒的历史覆辙》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66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