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冥想
李银河
在我六十三年的生命中,生命意义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浩瀚宇宙中生命的渺小往往以抽象的形式出现在脑海中。今天,在地球的北极,面对空无人居住的荒野和浩瀚的宇宙,我更加清晰形象地感受到宇宙的浩瀚和个体生命的渺小。
从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思考人生的哲学。我把这个世界上的人分为三类:一类从不考虑这个问题的存在,不思考人生的意义,只有军人会把水从土里挡出来,被动地面对世俗生活中遇到的一切问题;第二种人会偶尔想到存在的问题;第三种人会非常频繁的想到存在的问题。我属于第三类,生存和人生意义的问题会时常浮现在脑海里。
近几十年来,人类终于搞清楚了宇宙的真实状态,所有的宗教都失去了基础。对宇宙和生命的无神论认知是唯一明确正确的认知。这将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宗教和上帝最初给人们提供了生命的意义。既然没有宗教,没有上帝,人们就必须对生活进行世俗和哲学的思考。在我看来,这种思考主要包括两个内容:
第一个内容是对宇宙和时间的清晰认识。
基本事实如下:宇宙出现——恒星时代出现——地球出现——人类出现——人类消失——地球消失——恒星时代结束——宇宙消失。时间会结束。世俗修行的第一个目标是能够接受这个事实,并且安心接受这个事实。这个不容易做到。因为这个冰冷的事实带给每一个有一点敏感的灵魂,一开始是一种疯狂的感觉,一种极其渺小的感觉。所以接受这个事实,达到内心的平静,是修行的一个很难达到的目标。有的人需要一辈子才能达到这个目标,有的人一辈子都达不到这个目标。就是一辈子都得不到内心的平静。
第二个内容是对生活的清晰认识。
与宇宙的浩瀚相比,生命只是一个短暂的瞬间,从宇宙的角度来看完全没有意义。也很难认清这个事实,达到内心的平静。
很多人逃避,靠的是不去想这个问题,靠的是醉自己,靠的是忙自己,也就是不想或者不能面对没有意义的生活。很多和尚都面临这个问题,不回避。世俗修行者不仅要过世俗的生活,作为一个和尚也要面对这个问题。
这就产生了一个悖论:既然没有意义,为什么还要做任何世俗的事情?这恰恰是世俗实践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解决了,就达到了修行的目的;如果不解决,就达不到这个目的。
世界上很多人做事情就是为了谋生。其实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他们没有遇到为什么要做事的问题;少数遇到过这个问题的人,是什么都没做就解决了生计问题的人。所以这个问题对于后者来说比对于前者来说更加尖锐、紧迫、赤裸裸。
修行的第二个目标是接受生命最终没有意义的事实,获得内心的平静。
面对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渺小,精神修炼的目标是获得精神上的平静和喜悦。换句话说,这种思考和实践的目标是实现内心的平静和喜悦。
如果和平已经是一个非常困难的目标,那么欢乐的境界就更高不可攀了。和平可以通过禁欲来实现,但快乐只能通过真正的放纵来实现。
人活在各种欲望中,其中食欲和性欲最重要。控制食欲和性欲,可以获得内心的平静,但并不享受。精神上的快乐需要完全的自由和自在,这样人的欲望才能得到自由的宣泄和无拘无束。
既然人生到最后毫无意义,那就让精神自由飞翔吧。在短暂的一生中,发现美和爱,享受多彩的自然美,享受各种形式的人工美,爱上一朵美丽的花,一只可爱的小动物和一个美丽的人。在欣赏和爱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在生活中能遇到的所有问题,也就是人的一切欲望,归纳为五类:
第一种是生存问题——主要是食欲和性欲的满足。古人说:饮食男女人的私欲是无法生存的。不是说人除了吃饭和做爱就没有其他欲望,但这两个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很多人用一生的时间试图解决这两个欲望。
第二类是对安全的需要——人们不会在战争中死亡,不会被偷窃、抢劫、受伤和强奸,并且有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第三类是归属感的需要——活着的人应该属于某一个群体,亲人,爱人,朋友,家人,爱情,友情。如果人不属于任何群体的人,对任何圈子都没有归属感,就会活得很孤独很痛苦;属于某一个群体,对一小群人有归属感,能让你感到温暖和快乐。
第四类是尊重的需要——人活着还是需要被别人尊重的,人之所以能被别人尊重,是为了能成功的衡量人的几个主要指标。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指标有很多,但主要有三类:金钱、权力、名望。
这三个指标越成功的人,得到的尊重就越多。听说这次北极之行的参与者80%都是企业家。你们是金钱指数上的成功人士。比起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你会得到更多的尊重。
第五类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每个人都有自我。比如这个人的自我是当小说家,那个人的自我是当科学家,第三个人的自我是当企业家和富人。如果你成为了自己心中想成为的人,你的自我就实现了。不做就不实现。
上述这些需求的满足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一辈子都在这五个台阶上挣扎着往上爬,从来不去想终极问题,也就是存在的问题和人生的意义。这样活着也不是不可能。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生活的。
但是,我对这种生活有一个评价,就是不是清醒的生活,是无知的生活。我并不羡慕这种生活,但我愿意一次又一次地回到人生意义的问题上,想清楚透彻,或者用一个佛教术语叫做精辟。只有彻底了解这个问题,才能活得清晰明了。
在浩瀚的宇宙中,这样一个小小的地球,就像几颗芝麻中的一颗芝麻;茫茫人海中,这么小的一个人,就像几颗芝麻中的一颗芝麻。我的人生意义是什么?即使是那些有钱的大亨,那些颐指气使的高官,那些吸引万人眼球的明星,在这样一个芝麻星球上,也只是一个芝麻生物而已。意义何在?
这样一想,你就无法保持冷静,甚至失去希望。人生会变得极其渺小,凄凉,寒冷,孤独,无足轻重,可有可无。所有的事情都不值得追求;所有的情绪、感受、情绪都是不必要的。那么为什么活着呢?既然死亡是每个人的归宿,为什么还要活着?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为什么不。
什么都不做。活着只是人的一种状态,就像鱼、树、甲虫一样。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消耗了一些物质,改变了周围的一些物质,然后死亡。就连伟人毛泽东也说,他改变的只是北京以西的一个小地方。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能比得上他,大部分人都已经去世了,几乎没有什么改变。
说到改变周围的材料,我想到了农民作家刘亮程在第一人称中写的农村生活:“我”扛着铲子,在地上挖了个坑,然后叹了口气:这就是我能改变的。
既然如此,我们该如何面对这种芝麻般的生活?我唯一想明白的,就是让自己的生活过得舒适快乐。虽然在造物主眼里我只是一颗芝麻,但这小小的生命对我来说就是我的整个世界。我的身体就是我的全部,我的感觉就是我的全部。所以,我的身体是否舒服,精神是否愉悦,才是我存在的全部意义。
基于此,我发明了一种人生哲学,我称之为采蜜哲学:我如蜜蜂,一生不过是采蜜而已。我在花丛中飞翔,只是为了偶尔摘到最好的。这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人,诗意的栖居”。无论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还是情感生活,我只要一点点精华,最美好,最舒适,最诗意,最适合我。
活着,享受这一切感受;要死了,告别这一切感情。这就是我人生的全部意义。
从宏观上看,人生没有意义。在数以千计的星球和数以千计的生命体中,人是生而无意义的。来来去去有什么意义?从微观上看,人可以给自己的生活赋予一定的意义。可以是利己的生活,利他的生活,也可以是利己利他的生活。可以是幸福的生活,也可以是痛苦的生活,也可以是幸福痛苦的生活。
每当人们面对人生没有意义的命题时,就会变得极其痛苦。即使“人生没有意义”这句话被当众说出来,人们也会立刻感到失落和痛苦。如果生命在造物眼中真的没有任何意义,那人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可惜不管你敢不敢面对,问题还是在。这个命题就像一把10万吨的重锤,把生命压得粉碎。
唯一的出路,就是从微观的角度,个体的角度,主观的角度,赋予自己的小生命一种个人的意义。
这个意义可以是利己的:我存在,我满足自己的需要,我在这个地球上独立自由地生活一段时间,我的存在有它自己的喜怒哀乐。我很担心这些事情,我很痛苦。在我存在的尽头,我抛弃了这一切,忘记了它们。即使你想记住,你也没有记忆器官。
这个意思可以只是利他:最典型的利他生活是特蕾莎修女,而不是雷锋。他们只是把自己奉献给别人,帮助穷人而陷入困境,用一生去服务别人。不典型的是传统的贤妻良母,把一生都献给了丈夫和孩子,做出了艰苦无私的贡献,从不追求个人幸福,只是一味的牺牲。
这种意义也可以是利己的,利他的:一方面,伟大的艺术家和科学家享受自我实现,将自己的才华发挥到极致,同时,他们为世界提供最好的精神产品——文学、艺术、科学和技术,改善世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从而为周围的人和自己获得有意义的生活。
总之,宏观无意义,微观自我有意义的人生,才是这个痛苦问题的答案。想通了,没有什么太难面对的。
人们每天生活,吃喝耶戈,相亲相爱,认识一些人,做一些事,然后老去,生病,死亡,消失得无影无踪,真是可怜。
过了一点年纪,我也渐渐能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会选择出家。那些是懂得人生意义的人。记得小时候去寺庙,遇到和尚,总有一种恐怖的感觉。我觉得他们的选择很难理解,他们放弃了多少幸福。尤其是那些漂亮的尼姑,穿着灰色的道袍,剃着头发,我觉得很可怜,对她们的选择很不解。
洞察世界和人生的意义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后果。一种是出家,选择不为生活做任何事,不享受生活中的任何快乐。这是一种达到人生终点的方式空,是一种彻底的悲观主义;另一种是享受自己的生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充分享受生活的快乐,甚至把生活变成狂欢。这也是对生活中缺少空的一种回应,乐观。
我的人生态度可以概括为:理解后乐观。所谓理解,就是真正认识到生命的空虚无,认识到生命的无意义。透彻了解后,不一定是悲观失望不开心。而是选择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和时间,做自己能感到快乐的事,让生活成为对爱和美的追求。
综上所述,我对人生的思考归结为两点。首先是时不时地意识到我的存在;二是选择诗意的存在。
先说第一点:时刻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有这个东西,你意识到了,它存在,你没有意识到,它也存在,只是自我意识的存在更精炼,更明彻。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存在都是自觉的。动物、植物,更不用说无机物,简单的存在,混沌的存在,并没有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即使在人中间,也有少数人能想到它的存在,换句话说,没有多少人有存在的意识。不是没有意识的人不存在,而是活得太懵懂,浑浑噩噩,意识混浊。
存在意识的存在更加细腻,在与存在有关的重要事件中,如出生、老年、死亡等,更加从容优雅。我不会慌,我不会慌张,我不会哭,不会抢地。在别人眼里,这是一件大事,但他可以用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从容应对,度过难关。
有意识的存在更加明确。通过吃和喝耶戈的日常用品,他对世界有敏锐的眼光,对生活的意义有清晰的看法。他知道宏观上无意义的生活和微观上有意义的生活,给自己的存在赋予自己的意义。
第二,在所有的生活方式中,选择诗意的生活。
诗歌既抽象又具体。抽象的诗意存在来源于对生活的诗意想象,超越了对普通肉体的想象;具体的诗意存在来源于对美和爱的不懈追求。
千千万万个星球上,有生命的很少,有人类的更少。生而为人,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存在,是很难得的,也是很奇妙的。不用说,矿物质和植物,甚至动物都没有存在感。只有人才能如此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这还不够诗意吗?人们可以把自己的存在想象成一首歌,一首诗,一朵花,一颗流星,绽放后悄然落下。这还不够诗意吗?
具体的诗意存在来源于对美和爱的追求。一般的生物只有生存的欲望和与之相关的一切努力,比如觅食、性交、繁衍,而人除了满足生存所必须的追求外,还可以追求爱与美、诗意的生活。欣赏美,创造美,爱与被爱,这是生活中特有的诗意感受。如果只停留在生存所必需的层面,那种生活缺少诗意;而如果你能在生活中追求美和爱,那就是诗意的存在。
我们在浩瀚宇宙中的存在,只是一颗流星,一朵落花,一场激情的爆发,来去无踪,只是一个诗意的栖居,一个诗意的短暂停留,没有目的,没有方向,像一缕清风,像一场暴雨,像一道闪电,转瞬即逝,任意而为。
这样,让我们的生活成为一个自我意识很强的生活,成为一个充满诗意的生活。
拙见嘉宾李银河介绍
李银河,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第一位研究女性的社会学家,自由派女权主义者,是王小波的妻子。
本次讲座的主题:与思考者同行
这一次的主题《与思想者同行》,更加强调人的因素,具有人文历史价值的静态静物和风景是我们关注的对象。两极和珠穆朗玛峰是很多人会感到敬畏,想要征服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极端和极端的标志。我们希望在最陌生的地方谈最不为人知的话题。在北极,我们会有很多平时想象不到的灵感,在那里会有灵感碰撞,灵感输出。我们会和嘉宾有互动,有讨论,有深度沟通,有碰撞,有沉淀。
1.《芝麻人 人的欲望可分为五类,食欲和性欲是人最基本需求》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芝麻人 人的欲望可分为五类,食欲和性欲是人最基本需求》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671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