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以“爷爷瞬间消失”为主题的视频引起了网络关注。在转发这条消息时,多家自媒体微信公众号表示,浙大已经成功研发出国产“量子隐身衣”,可以类似于魔法功能的“隐形”。
昨日,来自浙大的记者证实,虽然隐身技术的研究早在多年前就开始了,但网上传播的所谓“研究成果”与浙大无关。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隐身技术专家马云贵表示,隐身技术目前在理论上完全可行,但在具体实践中仍有很多困难,尤其是民用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镜头前,一个穿着普通衣服,面带微笑的老人,右手拿着一块“塑料布”,从花木上走下来。然后,老人抖掉“塑料布”,慢慢地把它举向头顶。随着“塑料布”的兴起,老人逐渐“消失”了,只剩下手抓着“塑料布”的边缘,还“悬浮”在半边空。
这样的视频最近引起了广泛关注,“爷爷瞬间消失”迅速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词汇。很多微博和微信帖子宣称老人的手不是“塑料布”,而是国产的“量子隐身衣”,可以实现人体隐身功能,这是浙大研发的“重大技术突破”。
然而,怀疑的声音随之而来。有人说网上传输的视频可能是拼接的,不是“看不见”。同时在视频中,“有的叶子抖有的不动”就是证据。一位从事视频制作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从画面效果来看,这段视频应该是用关键技术剪辑的。具体拍摄过程如下:先拍一个无人空的镜子,然后老人拿着蓝或绿的布再拍一遍,然后把两个视频结合起来,把蓝或绿的布剪掉。“视频的亮点是地图的定位点。这种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非常常见。”
早在三年前,就有国外网友上传过类似的视频。然而视频最终还是曝光了,所谓的“隐身衣”其实是一块绿布,是后期合成制作的。
昨天,浙江大学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中国通过互联网制造的“量子隐形斗篷”的消息出现后,他曾请该校隐身技术领域的专家进行验证,得到的回应是“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学术界没有这方面的文献和讨论”。
隐身技术专家、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马云贵向记者证实,浙江大学从未研发出国产“量子隐身衣”,更不用说拍摄视频发布了,就连“量子隐身衣”本身也是个伪概念。它表示,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不可能生产出在线视频中的“隐身衣”。看完视频,马云贵也表示自己更倾向于说“后合成”。
据上述浙大工作人员介绍,网上视频之所以被戏称为“浙大出品”,与浙大一直在做的隐身技术研究有关。
早在2013年10月,浙江大学陈洪生的研究团队就在权威科学期刊《自然通信》上发表了题为《可见光波段大型物体的隐身——电磁波的机理》的论文《隐身服》。但当时媒体报道称,这种“隐身”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吸收电磁波,将反射的电磁波降到最低。项目组曾表示,由于材料参数苛刻、便携性不足等技术瓶颈,制造隐身衣非常困难。
1.《网络隐身衣 还记得前几天被刷屏的“量子隐身衣”吗? 原来是假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网络隐身衣 还记得前几天被刷屏的“量子隐身衣”吗? 原来是假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718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