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一年一度的微信公开课如期而至。每年公开课,除了微信各个重要产品的集中亮相外,外界更为期待的则是微信创始人张小龙的演讲。

站在微信十周年的特殊节点,张小龙说,十年过得特别快,十年前做微信的时候,想法特别简单,就是自己不怎么用QQ,但需要一个沟通的工具,想到很多人可能和自己有一样的需求,所以做了微信。

但他也没想到十年后的微信会成为今天这样。“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是被上帝选中的那个人,因为靠自己是做不到现在这样的”,张小龙透露了一些数字,目前,每天有10.9亿用户打开微信,3.3亿用户进行视频通话;每天有7.8亿人进入朋友圈,1.2亿用户发表朋友圈,其中照片6.7亿张,短视频1亿条;还有3.6亿用户读公众号文章,4亿用户使用小程序。

回顾过去十年,张小龙从产品的角度,将微信做过的事情归结为两个词,分别是连接和简单。

他说,连接是很美的,世界也是万事万物连接起来的,微信最早提出连接人,后来连接服务、连接内容。做连接,会让我们知道,我们的重心不是做内容,而是做底层。

至于简单,张小龙认为它能代替美观、合理、优雅,可能很多人不认同,但在他看来,简单是很美的,最简单的,也可能是最好的。

以前在饭否,看到很多产品越做越复杂,张小龙吐槽说,“一个产品,要加多少功能,才能成为一个垃圾产品啊!” 不是说加功能会让产品不好,而是加了不必要的功能,或者加功能的方式不对。

十年来,微信加了很多功能。但让他很庆幸的是,现在的微信,还几乎和十年前的微信一样简单。虽然比十年前多了非常多功能,但这些功能,都已经是用的最简单的办法了,所以增加的复杂度会小。“简单才会好用。特别是一个产品有十亿人在用的时候”。

张小龙称,“简单”是一个非常高的目标,不是一个简单的目标,用户有时候并不在意你做的是否简单,但微信还是会去追求,因为有很多人能感受到简单背后的美感。所以,微信虽然已经是一个非常大体量的产品,但我希望它能一直保持自己的风格,像个小而美的产品一样,有自己的审美,有自己的灵魂,那我们的工作也会更有意义。

除了对微信十年的一些总结,张小龙在近一个半小时的演讲中中,把超一半的时间,给了视频号,其他时间则分别谈了关于直播以及一些微信新功能的内容。

关于视频号

2020年1月19日,微信正式推出视频号,至今整整一年。期间,微信视频号迭代了4个大版本,并陆续支持了顶部分栏、转发朋友圈大屏显示、长视频、直播打赏、连麦等能力。

张小龙说,2017年的时候,他就跟公众号团队聊过,公众号只适合少数人写长文章,但大多数人写不了长文章,所以想在朋友圈下面做一个类似“非朋友圈”的功能。这个想法他和马化腾吃饭时也聊过,马化腾也很支持。

但当时不了了之,是因为这项工作非常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视频化表达其实越来越成为普通人的习惯。最近5年,微信用户每天发送的视频消息数量上升33倍,朋友圈视频发表数上升10倍。

这时候,微信再思考短内容的时候,就会想,不应该基于短文字来做,而是应该基于视频化内容来做。

张小龙认为,视频化表达应该是下一个十年内容领域的一个主题。于是2019年,微信组建了一个约20人的团队,开始开发视频号,当时的定位是视频化的微博。

张小龙还澄清了一个外界传言很久的话题,他说,很多人说视频号是公司的战略重点,但并不是,公司的重点还是在微视,关于视频号,公司甚至没有开会为此立项,所以这个项目就是微信自己在做,“它不是一个任务,而是自己给自己的一个挑战”。这实际上这也是微信的风格,基本上微信做东西,都是成立小团队开始做起,而不是大规模的兵团作战。

1、视频号的重点不在视频,而在号

对于视频号,微信团队的定义是,“视频号是一个人人可以记录和创作的平台 ,也是一个了解他人,了解世界的窗口”。在张小龙看来,视频号的意义,视频是其次,号才是最重要的。

他说,微信的价值中,身份是很重要的一点,就像现实生活中的身份证一样,微信可以在很多场景下代表用户的身份,但微信的身份,整体还是基于社交和通信领域,相对是私密的。

而在做视频号的时候,也需要创造一个新身份,这和微信的身份完全不同。比如之前做直播,一直都没法突破微信身份的限制,但有视频号之后,直播才能变成一个公开领域的事情。

对于身份,其实面向机构的话,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作用。在PC时代,机构最大的ID就是官网,每个公司都会注册自己的一个官网,但移动互联网时代,建立官方网站已经没有意义。对微信来说,一直希望帮企业做平台,像之前做公众号和小程序的时候,也是秉承这一点,让它们成为企业的官网,现在,我们觉得视频号也会成为企业的官网,不仅如此,对机构来说,视频号还会是一个最好的载体。

2、社交推荐拯救了视频号,但未来的主流会是机器推荐

张小龙说,去年上半年,视频号的内容不够多,分发效果也不理想。当时也从微信搜索算法团队抽出人来,组建了三个团队,来寻找视频号推荐算法的最优解。但这其实是一个死循环,因为内容不好看就没有浏览量,就导致没有人贡献内容,所以推荐系统也推不出好内容,然后继续没有好的内容看。

在5月份的时候,视频号做了一个大改版。因为经过几个月的灰度,表明在现有的内容下,基于机器推荐是走不通的。对比朋友点赞的内容,虽然当时朋友点赞还是匿名的,和机器推荐的内容来对比,张小龙发现,机器推荐的远不如人工推荐的精彩。

所以,视频号开始以实名点赞的社交推荐为主,机器推荐为辅。新版本发布后,各项数据都开始上扬,视频号也踏过了生死线。张小龙表示,对于一个内容产品,只有达到一定用户量级,才能实现自循环,这才真正度过生死线。如果没有踏过这个生死线,那再多的功能也都没有用,在视频号的发展过程中,社交推荐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这并不是说机器推荐没有用,而是只有在内容足够丰富的情况下,机器推荐的作用会更大。去年6月份的时候,张小龙曾做过一个预测,即未来视频号的流量分配比例会是,关注、赞和机器推荐分别为1:2:10。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张小龙解释说,内容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需要花脑力去理解的知识性信息,是学习;一种是不需要花脑力的思维舒适区的消费类的信息,是娱乐。朋友赞是朋友强迫你去获取你未必感兴趣的知识性信息,属于学习类的;机器推荐,是系统投其所好而让你很舒服的浏览你喜欢的消费性信息,属于娱乐类的。

从用户习惯来说,不费脑力的内容肯定占比会更大。但目前来说,视频号里朋友点赞的内容流量是机器推荐的两倍多,这其实不够合理,也说明视频号的内容丰富度还不够,机器推荐的内容触达还没有那么大,未来,视频号也会不断调整。

3、视频号是基础设施

在做视频号的时候,张小龙思考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是视频。说到视频,大家会想到手机相册里面的视频文件。就像朋友圈,只能上传相册的视频

但在张小龙看来,视频文件以后可能会消失。张小龙说,未来的视频不应该是文件的形式,而是一个结构化的形式,可以被标记,可以进行互动。就像现在在微信里分享视频,还要传一个文件,这个方式会被淘汰。

在朋友圈也是,朋友圈的视频也应该是结构化,所以现在很多人把视频号分享到朋友圈会发现,它和本地上传的视频没有什么区别。未来,微信里流通的视频,也会以视频号的形式存在。

如何理解视频号要做的事情,张小龙说可以参考公众号。公众号是文章的载体,如果没有公众号,大家分享文章可能还要通过文件的形式,但现在都是通过公众号。

张小龙说,视频号更多的意义,是视频内容的载体,既然是载体,那就是承载内容的,而不是生产内容,所以,微信接下来的重点,也是做内容的承载和船体。

虽然现在视频号还没有做到让更多普通用户去发内容,但微信已经通过一些小举措去引导,比如让视频号的内容关联到名片,这样用户点击其他人名片时,就可以看到他的视频号。

张小龙表示,视频号希望每个人都可以用,而不是大V、网红表演的地方。另外关于全屏的问题,张小龙称,视频号去年上半年,内容的命中率很低,所以要像微博一样,每一页展示更多的内容,提高命中率,但随着内容变多,也会开始做一些全屏的尝试。

关于直播

观察整个互联网变迁史,互联网的内容形态一直在演变,最早要写东西,要学习html语言,后来有博客微博,这个方向就是朝着普通人能生产使用的,所以微信也在想,有什么比短视频还更能被普通人接受,在张小龙看来,直播是有机会的。

过去几年,直播一直在发展,但很多人对直播的认知可能还是停留在秀场、带货领域。张小龙则从内容形态的角度,对直播进行了思考。

他分享自己的直播体验称,“直播特别轻松,如果让我拍短视频,会觉得压力特别大,要准备很多东西,但做直播,不需要做太多准备”。

这也是直播和短视频的一个区别,短视频因为要做精美的内容,所以有创作门槛,但直播不需要。张小龙表示,未来直播有可能变成很多人使用的个人表达方式,他也在设想,微信名片太死板,未来可能点开的用户名片是活的,每个人都是别人的眼睛,都可以通过别人的眼睛看他所看到的。

最近,微信团队也在想直播和春节有没有某种关联性。所以今年春节,微信也在直播上做了一些东西,希望今年用户能通过直播的方式来拜年。

关于新功能

张小龙说,做产品就是要有一些异想天开的想法,虽然很多不能成功,但如果成功了就会很有意思。

不过对于社交化的产品,很多功能必须通过用户体验才能验证。就像拍一拍,很多人不喜欢,但也有1.2亿人设置了拍一拍的尾巴,对未来说,拍一拍功能是一种表达,模拟用户线下人与人的互动。

在演讲中,张小龙也剧透了一些微信即将推出的新版本的一些新功能,比如微信表情、状态、听歌以及浮窗、输入法等。

1、“炸裂”对方屏幕的表情

张小龙说,微信表情很多年没有大升级,但好在有用户贡献自定义表情。通过一些数据,发现人们表达出来的情绪更强烈,比如“裂开”这个表情很受欢迎,所以微信团队在想,如果能扔个“炸弹”出去,让对方屏幕裂开,这个表达更强烈,

实际上,做这样一个动画效果很容易,但难在如何在原有的表情体系上去做。不过现在,微信已经做出来了,用户马上就能体验到。

2、通过“状态”寻找同类

张小龙认为,未来的用户名片应该是活的,要包含用户当前的状态。所以微信要引入状态功能,其实之前也做过视频动态,但不大成功,每天大概有100多万的人在发视频动态,接下来会把它升级一下。用户通过随便说几句或写几句,就可以表达自己的状态,然后通过状态,可以找到谁和你在同一个状态下。

张小龙称,社交的本质,是找到同类,而状态是帮助找到同类的方法。但他也坦言,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可能要经历两三个版本才能完善,但还是希望让大家先尝试一下。

3、听歌分享

有了移动互联网之后,很多人听歌变得少了,而微信是一个包含信息种类特别多的,让张小龙一直不大满意的一点是,微信的听歌体验很不好。

他说,不明白为什么所有播放器都是电唱机在那转,这是一个很古老的听歌工具,现在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电唱机是什么。张小龙认为,听歌的时候应该看到什么,比如你可以想象你在这里听这首歌,另外一个人在另外的场景,还有很多类似的人,如果把他们听歌的眼前画面都连起来的话,总有一些人的画面跟你是非常类似的,他能够打动你的,所以从这个点上出发,就把听歌的体验做了一个视觉化的展现。

但这个难度其实特别大,因为技术还没有到那一步,我们的眼球都有一个摄像头实时传到云端,未来迟早会到那一步。所以目前只能通过别的产品方式,就是有一些热心的用户,能够把某一首歌变成一个制作得很精美的,类似MV这样一个东西,可以分享给更多的人看到。

4、浮窗

张小龙说,现在微信的浮窗,他特别不喜欢,就像狗皮膏药占了一块位置,但为了解决一篇文章要很久才看完,而中途要不断处理微信消息的需要,有了浮窗功能。

很多时候,一篇文章,一个长视频,是要分很多次才看完的,如果每次都要先拖到浮窗,也是很繁琐的。

现在,微信提供了一个尚未看完的内容的列表,方便可以随时找回这些内容继续看完。尤其是对于长视频,更加需要随时可以切走,然后又能快速找到。直播也一样需要。

5、保护隐私的微信输入法

微信其实没想过自己做一个输入法,但平时收到特别多用户投诉,都说微信输入一些内容,马上就有广告推送相关产品。

张小龙说,其实微信不会看用户的输入内容,那些信息要经历很多地方,不只是微信。但也是从这个出发点,微信决定要自己做输入法,只要用户信得过微信的隐私保护,也会信得过微信输入法的隐私保护,很快,微信输入法就会进行灰度测试。

1.《每天有7.8亿人进入朋友圈 下一个十年“微信之父”又有啥大动作?》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每天有7.8亿人进入朋友圈 下一个十年“微信之父”又有啥大动作?》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733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