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某团体恶搞的视频在网络流传。一时间,舆论哗然。

这种反逻辑的颠覆与无底线的恶搞,重重捶打着我们的神经,深深刺痛了我们的心。

黄钟不可毁弃!瓦釜怎能雷鸣?!恶搞,某些人到底是把无知当有趣,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有意解构崇高?

珍视民族血泪和家国记忆

三月的延安,寒气袭人。

1939年的这个时节,却绽放着动人的春意。

透着风的窑洞里,一个小木炭炉并不能带来更多温暖的慰藉。靠着精神之火噼啪地吐绽火焰,冼星海不顾身体的困顿,抵抗高烧的疲乏,奋笔书写着心中喷涌的音符。

的曲作者 冼星海

那时,条件极为艰苦,冼星海想吃些甜点激发灵感而不得。在白糖都匮乏的年月,他的妻子只能暗自抹泪。尔后,光未然想办法托人借了二斤白糖给冼星海送了过去。这珍贵的两斤白糖啊,成为苦难岁月里难得的物质养料,助推着心灵中的丝丝甘甜,伴随着尚在病中的冼星海,洋洋洒洒溢下震天坼地的乐谱。

光未然和冼星海

二斤白糖,六天六夜,这注定写进历史的数字,辉映着,澎湃,不息……

字字看来皆是血。这些民族血泪关乎伟大与坚强。

冼星海的不朽之作,还有。

彼时的他,白天要上山开荒。夜里山岭间那一簇簇马灯的光,映照着他深深浅浅的脚步——他要到很多地方教歌,让革命的歌声飘洒在山野。

而在深夜,陪伴他的还是一盏昏黄的油灯。微弱的光,皴染着他新写就的乐符,飘进眸子间,化为了感动的雾气;飘到唇间,浸润了哼出的曲调。

而今,这一首首反映英雄年代的歌曲,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我们崇尚传统,砥砺精神,仰望崇高,尤需珍爱这激情燃烧岁月的黄钟大吕。

冼星海指挥

当恶搞的版本来袭,冼星海后人痛心直斥:忘本!是的,恶搞者可曾记得冼星海的血泪和艰辛!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我们怎能让后人在寻求时代记忆时,却寻觅不到传统的力量?!

——勿怠勿忘,才能揾英雄泪!我们不能让民族文化颠沛流离,不能让国家宝藏剥蚀消耗。

跨越时空流传下来的,已不仅是往昔你我歌咏比赛的必备曲目,早已成为我们血脉里的珍藏,在我们的精神世界留下了清冽而鲜活的痕迹。

警惕经典颠覆和精神放逐

艺术不可亵渎,基因更不可篡改!当恶搞的以嬉笑和夸张博眼球时,恶搞者可曾听过内心和良知的叩问?

恶搞,可谓对低俗之风的迎合。恶搞的结果,不仅支离了艺术经典的风貌,更以自以为流行的恶趣味,颠覆了民族基因的“形”与“神”。

网友的相关评论

任由恶搞经典的行为在网上恣肆,在歪曲和矫饰中无底线地嬉戏和狂欢,这样的做法无异于自毁长城,自我放逐。如果连老祖宗都忘了,连先辈的牺牲奋斗都不知敬畏了,只知坐享其成、贪图安乐,那我们又能给后人留些什么呢?

切莫因为一时的不以为杵,而酿成民族的百年遗憾,重蹈“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的覆辙。

今人一炬,可怜焦土。我们始终要记得,使命感不可式微,担当不可放逐。我们只有坚守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家园,方可充盈砥砺前行、走向未来的底气和自信;守住传统文化、红色基因的根系,才能让民族精神枝繁叶茂。

烛照时代情怀和使命担当

曾评论“名著重拍”现象,认为“初衷本应该是让民族优秀文化去烛照当代文化,用当代文化去激活民族优秀文化,既要守望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更要拥抱当代文化的新境界与新天地”。这同样适用于我们对演唱等经典歌曲应秉持的态度。

每个华夏儿女都应有自觉传播民族优秀文化、守住红色基因密码的担当。

中国人民大学“一二·九”合唱比赛

前不久,一段学生聚餐的视频被争相转发。那是在中国人民大学一年一度的“一二·九”合唱比赛结束后,该校统计学院代表队的队员们在餐厅中再度唱响。

在一名男生的指挥下,学生们开始合唱。到了歌曲的高潮部分,同学们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一起鼓掌、放声高歌!情之所至、歌以咏怀。这一幕,让很多人热泪盈眶。网友反映——超燃超好听!

令网友大呼感动的现场视频

为何这个合唱能刷爆朋友圈?它真正体现了时代文化的审美格调,展现了华夏儿女的情感诉求!心灵涤荡由此而来,情感共鸣由此而发,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餐厅合唱热烈与真挚氛围之中,我仿佛看到,中国的未来崛起有着多么深厚的精神基础。

恢宏当代视野与时代格局,激活优秀民族文化与红色基因,烛照时代情怀和使命担当,我们永远在路上!

 

1.《黄河大合唱恶搞 军网评论丨恶搞《黄河大合唱》,于心何忍?!》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黄河大合唱恶搞 军网评论丨恶搞《黄河大合唱》,于心何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75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