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汉族,原名徐,江苏省宜兴市骑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和艺术教育家。他在法国学习西方绘画,回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曾在中央大学艺术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平艺术学院任教。1949年后,他成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动物、花鸟,崇尚现实主义,在传统上特别推崇任伯年,强调中国画改革与西方绘画技法的融合,在绘画上崇尚光与造型,强调对物体解剖结构和骨骼的准确把握,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的中国画坛影响很大。张书旗和刘子固被画坛称为“金陵三杰”。他的国画充满了色彩和笔墨,尤其是奔马。
作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他倡导“国画”的改良,并立足于中国现代写实艺术,在现代中国画颓废的背景下提出了《论国画的改良》。
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脑出血去世,享年58岁。廖夫人根据徐悲鸿的遗愿,向国家捐赠了他的作品1200多件,唐、宋、元、明清及近现代著名画家作品1200多件,书籍、画册、碑刻等一万多件。
从小学习绘画
徐悲鸿出身贫寒,自幼随父亲徐学习诗歌、绘画和书法。徐悲鸿,原名寿康,出生于七亭桥镇的一个平民家庭,长大后改名为“北虹”。父亲许张达,私塾教师,能写诗,善书法,自学成才。他经常在老乡的邀请下画画,求小利弥补家庭。陆妈妈是一个朴实的劳动妇女。徐悲鸿9岁正式向父亲学画。每天午饭后,他都会临摹一幅晚清著名画家吴友如的作品,并学习调色、上色等绘画技巧。我10岁的时候,就能帮爸爸补图的小部分,给村里的人写“时间和时间,生日快乐”之类的春联。
出去转一转
13岁时,他和父亲一起在农村小镇旅行,以卖画为生,帮助家人。虽然离家很难,但丰富了徐悲鸿的经历,开阔了他的艺术视野。17岁时,徐悲鸿去了当时最发达的商业城市上海,以卖画为生,想借机学习西方绘画。然而,几个月后,他不得不回到家乡,因为他的父亲病得很重。
树立观念
20岁时,他再次来到上海。在朋友的帮助下,他考入了法国天主教会赞助的奥罗拉大学,为以后在法国留学打下了一定的法语基础。与此同时,我见到了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油画家周翔、、高,得到了他们对自己作品的赞扬和指导,增强了他们对绘画创作的信心。他还结识了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并在他的影响下确立了自己的创作理念。在康“轻四王、扬宋法”艺术观的影响下,他贬低了只重笔墨不求新的“四王”,认为只有唐代的吴道子、颜、、五代的黄泉、北宋的李成、范宽的写实绘画才是深刻而精彩的。在康有为的支持下,他观察各种古碑,临摹石谷、祁龙雁北、张梦龙碑、石门明等。,从而获得了北碑的精华,改良了书法。之后被资助到日本东京学习美术。在日本,徐悲鸿在公共和私人收藏中享有大量的珍品和杰作,深切感受到日本画家在创作中可以做到勤于创造,实事求是,但在创作中缺乏中国文人画的墨韵。
从日本回来后,徐悲鸿被聘为北京大学绘画研究会导师。在京期间,他结识了蔡元培、陈师曾、梅兰芳、鲁迅等各界名人,深受新文化运动思潮的影响,确立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留学期间
1919年赴法国留学,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和素描,并前往西欧各国观摩学习西方艺术,24岁的徐悲鸿在北洋政府的帮助下赴法国学画。他初到欧洲,先后参观了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皇家学院展、法国卢浮宫美术馆,见证了文艺复兴以来的大量优秀作品。徐悲鸿觉得他过去画的中国画是“身物未炼,手失,绳不能动。如果没有缰绳,就很难控制。”于是,他刻苦学习绘画,考入巴黎艺术学校,受佛兰德先生教导,开始接受正规的西方绘画教育。佛兰德人擅长历史人物绘画,他的绘画注重色彩的和谐搭配和相互对比,而不是详细的描述,这对徐悲鸿未来油画风格的形成影响很大。
徐悲鸿喜欢每天训练西洋画基本功,上午在巴黎美院学习,下午在西隆学院画模特,有时会带空观察各种展览。在此期间,他有幸结识了著名画家柯洛的弟子大阳,每周日都带画到大阳画室求教。大阳“不崇尚时尚,不放弃”的艺术思想和对静物画的关注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他脚踏实地地学习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学术艺术,在继承古典艺术严谨完美的造型特征的同时,掌握了娴熟的绘画技巧。在国外留学4年,徐悲鸿的绘画水平已经达到了与同时期欧洲艺术家相当的水平,他的油画《老妇人》入选法国全国美展。
徐悲鸿搬到消费水平较低的德国柏林,因为北洋政府曾经停课。在那里,徐悲鸿还是错过了每一个学习的机会。他咨询过画家康普茶,在博物馆临摹过伦勃朗的画,经常去动物园画狮子、老虎、马等动物,以提高自己的素描能力。当徐悲鸿重新获得留学经费后,立即从德国回到法国继续求学。他抓住了自己的每一寸时间,在名师正规系统的训练和不懈的努力下,他的绘画水平日益提高,创作了一系列以人像、人体、风景为题材的优秀素描和油画,如《猫的画像》、《拄拐老人》、《自画像》。
徐悲鸿在欧洲逗留的最后阶段还访问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意大利的米兰、佛罗伦萨、罗马和瑞士。他陶醉于美丽的异国风光,并从欧洲绘画大师的优秀作品中受益匪浅。他在欧洲的八年职业生涯塑造了他的审美兴趣、创作理念和艺术风格。
技术整合与回归中国
徐悲鸿32岁回国,开始投身艺术教育,在国内发展艺术事业。他参加了田汉和欧阳予倩组织的“南方社会”,积极倡导“先求美、后求实、后求善”的“南方精神”。他先后根据历史或古代寓言创作了大型绘画,借用过去来描述现在,观众可以从中强烈地感受到画家对祖国和人民的真诚热爱。1931年,日本侵华战争愈演愈烈,民族危亡之际,徐悲鸿创作国画《九方高》,希望国家重视,广纳贤才;1933年创作油画《在我之后》,表达苦难人民对贤良人民的渴望;1939年创作《珍妮小姐画像》,徐悲鸿最著名的油画肖像之一,支持国内抗战;1940年,他完成了国画《龚宇一山》,歌颂了中国人民为赢得抗日最后胜利的坚韧不拔的意志。此外,他还创作了《巴人打水》、《巴贫女》等写实题材,《漓江春雨》、《天辉山》等山水题材,以及大量的人物肖像和动物作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悲鸿在主管政务和行政的同时,仍然坚持写作,热情地描写新中国建设中的新人、新事物、新特点。他画过战斗英雄的画像,去过山东道术正义水利工程工地体验生活,画过劳模和民工的画像,收集了1.1滴反映新中国建设的素材。不幸的是,由于画家过早去世,所有这些艺术活动戛然而止。
工时年表
1902年,他开始写书、学书,每天带着极大的兴趣涂鸦。
1904年,他读完了《诗》、《书》、《易》、《李》、《左传》等书。师从其父学画,临摹晚清著名画家吴友如的一幅画,开始学习调色、设色等绘画技巧。
我父亲于1914年去世。为了养家糊口,他回到家乡,开始在彭城中学当美术老师。他还在石齐女子学校和宜兴女子学校教过画。
1917年,他去日本东京学习美术。回国后应蔡元培的邀请,受聘为北京大学绘画研究会导师。见见著名学者陈师曾。
1918年5月14日,著名的《论中国画的改良》出版。获得送学生去法国留学的机会。会见鲁迅。
1919年3月,他带妻子蒋碧薇去法国留学。5月抵达巴黎,前往徐良画院深造,接受正规的西方绘画教育。
1920年拜法国著名画家大阳为师。
他于1921年离开巴黎,来到经济不景气的德国柏林,学习画家阿图尔·孔波夫。
1925年,他陪同黄孟圭前往法国,并经新加坡回国。田汉在上海召开“消寒会”,向文化界介绍和推荐徐及其作品。
1926年春天,我回到了法国。夏天去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在这里临摹了大师级艺术家乔丹斯的《丰饶》,受益匪浅。自我感觉是最有创造力的一年,其中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如油画《萧声》、《睡眠》等。
1927年,他在意大利游览了瑞士、米兰、佛罗伦萨、罗马等地,看到了许多名画。5月,法国国家艺术展展出了他的9件作品。抵沪的邱是国立第四中山大学艺术系教授。
1928年1月,他和田汉、欧阳予倩一起组织了“南方社”。在上海成立南国艺术学院,任绘画系主任。2月被任命为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0月,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年底辞职。
1929年,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他在第一届全国美展上发表《迷茫与困惑》等文章,批判欧洲艺术界的现代形式主义艺术流派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提倡绘画的写实与创新。
1930年完成油画《天衡五百士》。夏天,我在江西南昌拜访了民间木雕师范振华。
1931年春,他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了个展。完成《九方高》第七稿。
1932年,作者在借鉴南齐谢赫提出的中国画“六法”理论的基础上,根据西方绘画的艺术规律,提出了素描创作应遵循的“七法”。
1933年完成油画《我之后》。应法国国家美术馆的邀请,他去巴黎举办了一个现代中国画展览。
1934年,他游历了威尼斯、佛罗伦萨、罗马等意大利历史文化名城。他去了前苏联的柏林、德国、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地举办中国现代艺术展,宣传中国传统绘画。此次欧洲之行,在法国、比利时、德国、意大利、苏联等地举办了7场展览,在各大博物馆和大学设立了4个“中国现代艺术展厅”。这次欧洲现代中国画之旅引起了各国的关注,宣传了中国画艺术。8月,我回到了南京。
1935年,他将自己的作品捐赠并收藏,并计划在广西桂林的读秀峰下建一座美术馆。但由于全国抗战爆发,未能实现。
1936年,他与、颜共同组织了“墨社”。创作《逆风》《深思》《刘鹊》等画作。
1937年在香港、广州、长沙举办画展。在香港,我买了吴道子画的《八十七神仙》一卷作为自己的生活。10月,他随中央大学搬到重庆。创造“巴人打水”。
1938年继续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接受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邀请,在印度筹备展览。10月,他带着大量作品离开重庆。
1939年,他在新加坡举办了一次浮雕展。印度国际大学现代中国画展。
1940年,他继续留在印度,与泰戈尔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加尔各答作品展。完成中国画《龚宇一山》。
1941年从印度回国,途经槟城、怡保、吉隆坡等地举办画展,并从近年的绘画销售中捐出近10万美元用于抗日战争救济。
1942年在云南保山、昆明举办画展。到重庆后,继续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准备在重庆攀西成立中国美术学院。
1943年,他继续主持中国美术学院的筹备工作。在重庆举办画展。
1944年,因长期疲劳,患重度高血压和慢性肾炎。在中心医院治疗7个月,作品锐减。
1945年与蒋碧薇女士离婚。他仍然坚持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郭沫若在《时局文化评论》中署名,主张废除国民党的-。
1946年1月,她与廖女士结婚。作为北平艺术学院的校长,他聘请了吴作人、李华、叶、等一批有才华的进步艺术家任教。北平美术家协会名誉会长。
1947年发表《建立新中国画的步骤》、《中国当前的艺术问题》等重要文章。
1948年,他和妻子廖拒绝随国民党南迁,联合北平艺术学院全体师生员工保护学校。与吴作人、艾忠信、董、等组成“127艺术社”综合艺术团。
1949年,他出席了在前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首都布拉格举行的第一次维护世界和平会议和全国文艺工作者大会。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全国文联常委、CPPCC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代表、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1950年,他在全国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代表大会上画了一幅战斗英雄的肖像。他为毛主席在民间的创作画了许多素描和作文。
1951年赴山东道术正邑水利工程工地体验生活,画劳模、民工图,收集反映新中国建设的资料。7月份,她患了脑出血和偏瘫。
1952年,他因病卧床一年多,但脑出血并未完全消除。从九月开始,加强体育锻炼。
1953年带病指导中央美术学院教学工作,给毕业班学生讲课,给教师油画、素描培训班上课。为抗美援朝志愿者画“奔马”。9月23日担任第二届文艺大会执行主席,脑出血复发。26日上午在北京医院去世。周恩来总理前往悼念。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陵园。
1.《民国十大才子之徐悲鸿平生简介: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民国十大才子之徐悲鸿平生简介: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825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