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中,冯晓除掉辽朝南院原王卢野·纳鲁古后,被卢野·洪基册封为南院新王。按照书上的说法,这个位置简直不可思议。耶律洪基说:“南院王的官职已经是我辽国的最高爵位了。当然十六州归他管辖,就是西京路大同府和中京路大定府一带,他也下过命令。”
换句话说,田巴龙部的冯晓是南院之王,他的管辖范围不仅占据了辽朝经济的核心区域,而且还坐镇当时的辽朝南京,伺机进攻中原,是辽朝南征第一统帅。
但是,小说属于小说。历史上真正的辽朝南院王虽然也算显赫,但远没有那么厉害。
说到南朝王,首先要说的是辽朝特有的官制。
辽朝是契丹人建立的,但历史上辽朝实际上有两种官制:北方官制和南方官制。前者掌管朝廷和契丹本部的事务,后者掌管辽朝的汉人州县。
早在唐朝,契丹人就已经活跃在北方地区。唐朝灭亡后,契丹势力相当强大,后五代的王权也难以与契丹抗衡。比如后金皇帝石敬棠为了保住皇位,把十六个都邑给了契丹,称契丹为父国。借此机会,契丹建立了一个横跨草原和中原、汉族地区的庞大辽朝。
随着辽朝的扩张,其境内汉人数量迅速增加,带来的矛盾也越来越多。辽朝得到十六州之后,这种情况就更加明显了,因为十六州一直是汉人为主的地区,该地区汉族有40多万,而辽朝腹地的契丹人只有10多万户,汉族成为辽朝最大的民族。
在这种背景下,辽代太宗耶律德光提出了新政策,即“以俗治国”,正式确立了“官分南北,以国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
辽代南北官制下,契丹人等游牧民族实行部落制,各部落设司,详而稳司,“十里”相当于郡,“米里”相当于乡。在汉族和渤海王国的故土,采用的是州县制,一般采用唐朝的旧制。
另外,北冕,即辽朝契丹人的官制,以契丹人为用人单位,掌握着整个辽朝的军政大事和紧急事务,是辽朝的最高权力中心。之所以叫北冕,是因为辽人有拜太阳的习惯,喜欢往东走,尊重左派。国王的帐篷通常面向东方,而北方是左边,也就是高贵的人。
北方官员大多分为两个不同的部门,比如枢密院分为两个不同的部门,即北方枢密院主管兵部,南方枢密院主管吏部,而北方官员中的北方枢密院是辽朝的中心,所以又叫南北官,主管军事和民政。
南院之王其实属于北冕的体制
在辽朝北方官员的统治下,有很多下属的政府机关,其中一个叫“南王院”,当然也有一个叫“北王院”的政府机关,并列而立。
南王院和北王院是辽代北部枢密院下属的两个官署。南王是南王院的最高领导,北王是北王院的最高领导。这两个机构的前身是八大世家迭拉部的贵族集团。
迭拉部和B室部,都是契丹人崛起初期最强大的部落。卢野·阿博吉是迪拉部的领导人。为了巩固皇权,阿保吉于922年将迭拉部分为五院部和六院部两个系统,每个系统都有一个“卢野燕”作为最高领导人。
之后契丹深受汉化影响。为了消除辽国原来契丹部落的痕迹,五院改为“北大院”,六院改为“南王院”。原来的“李逸燕”改名为“大王”,南院和北院都有一个大王。
由于辽国除了契丹人之外还有大量的汉人,所以采取了双轨制度,契丹两套制度,而南王院原本是与契丹部落分离的,和北王院一样属于北官制度。
其实南王院和北王院都是辽朝负责契丹部落的军政和民政,和宋朝的枢密院、仲树门下的省是不同的。契丹的枢密院是主导的,虽然分南北,但在丞相府之上,而北朝王院的地位其实只是北朝枢密院的下属机构。
因为太重要了,南院之王谁都做不到
南北御院除了掌握契丹本部的事务外,还负责皇帝的日常出行,共同维护皇帝的安全。南北御院的相关驻军士兵都是皇帝从亲信中亲自挑选出来的。
因为北朝和南朝国王的地位都很重要,尤其是南朝国王,在辽朝南朝国王的名单中,都是皇家中间人,名叫卢野。就算萧家都是辽朝后裔,也没有资格担任南朝王,更何况是汉人。
因此,历史上不可能有卢野以外的人做南院之王。虽然真正的南院王在辽代确实是一个杰出的人物,但它不如《天巴龙部》中的那样强大。
1.《南院大王 天龙八部中萧峰被任命辽国楚王南院大王,这个职位有多大的权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南院大王 天龙八部中萧峰被任命辽国楚王南院大王,这个职位有多大的权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862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