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湾三期文化是分布在河南中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其发现可追溯到1954年郑州二里岗遗址的发掘。1959年秋至1960年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正式发掘洛阳王湾遗址,并将其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为三个时期,其中第三时期属于“河南龙山文化”,之后严文明正式称之为“王湾第三时期文化”。王万三种文化发现至今已近60年。学术界对它的内涵、阶段、类型和性质进行了探讨,但对其文化因素的来源涉及不多,尤其缺乏专门的研究。由于这个问题与王湾的性质、宗族、初夏文化有关,本文试图从陶器的角度进行分析。
第一,王绾三相文化的早期遗存
要追溯一种考古文化的起源,应该主要以它的早期遗迹为基础。关于王琬三阶段文化的阶段,有“二阶段说”、“三阶段说”、“五阶段说”、“二阶段四阶段说”等不同的理解。以下主要是在后两种详细的阶段观的基础上,分析王琬早期的三阶段文化遗存。
“五阶段说”将郑州站马屯遗址第一阶段遗存、盐城郝家台遗址第一阶段遗存、上蔡十里铺遗址第一阶段遗存、襄城王泰遗址H1、T1四楼遗存界定为王湾三阶段文化最早遗存。按照两期四段的理论,郑州站马屯遗址一期F3、盐城郝家台遗址一、二期、荥阳竖河遗址一期、临如北刘庄遗址三期、临如景山公园遗址70M1、上蔡十里铺遗址二、三期的遗存视为前期一,两种观点略有不同,但基本观点相同。笔者仅对郑州站马屯遗址一期和荥阳束河遗址一期的遗存年代有不同看法。
从以上两个角度来看,郑州站马屯遗址一期遗存被认为是王湾第三期文化的最早遗存,但发掘简报将其陶器与偃师二里头遗址、登封北沟遗址早期龙山文化、蔚县瓦店遗址一期、庙底沟遗址二期、郑州大河村遗址五期进行了比较。作者更倾向于对挖掘者的理解。
荥阳竖河遗址一期第一段的年代确定为大致相当于王成刚遗址一期的年代。从王成刚遗址一期出土的陶器形状来看,其年代约为郝家台遗址三期,属王湾文化三期中期。
总之,王湾早期三期文化遗存很少,主要分布在颍河中游地区,包括现在的洛阳、郑州地区、许昌、洛河以及驻马店北部地区。主要遗存有盐城郝家台遗址一期、二期、临汝北刘庄遗址三期、上蔡十里铺遗址、景山公园70M1遗址、襄城王泰H1、T1遗址四楼等。从盐城郝家台遗址龙山文化遗存的分期来看,该遗址第一期遗存似乎比其他遗存略早。出土最多的陶器是灰陶,占50%以上,其次是红棕色陶器,接近40%,黑陶,不到10%;主要装饰图案为横篮图案。郝家台遗址二期的灰陶遗存比例大幅增加,占近90%,红陶大幅减少,不到10%,黑陶更少;花纹还是以横篮花纹为主。其他几个遗迹的陶器特征基本接近郝家台遗址二期。总体来看,王湾第三文化早期遗留的陶器以灰陶为主,少量褐陶、黑陶;陶土是主要的陶瓷,其次是砂陶;装饰图案以横篮图案为主,绳纹较少。器皿的形状主要有鼎、小口高颈壶、甑、槽盆、平底盆、收口盆、碗、器皿盖、豆、圈脚板、壶、蒸锅、壶、瓶。丁形制单一,均为壶形,腿以长脚和“鬼脸脚”为主。豆子可分为细柄高足和粗柄穿孔足等。豆子和圆底盘子通常有穿孔的把手。小口高颈罐头多为直颈鼓胀。大部分的反驳都是深肚或者锅。槽壶有两种:壶形和臼形。大多数盖子是碗状的。锅有多长。大部分都是细长的脖子,薄薄的口袋,又高又瘦。弓可以分为瘦身、加粗脸、假圈脚等多种形式。
二、豫中早期龙山文化
王湾第三期文化的时代是龙山时代晚期。要追溯它的起源,自然要在更早的龙山早期文化中寻找。王湾三期文化早期遗存分布在龙山时代早期中原仰韶文化、东方大汶口文化、南方屈家岭文化的交汇处。当时有三种考古文化,即庙底沟二期文化的古水河式、大汶口文化的尉迟寺式和屈家岭文化。
1.《王湾 魏继印:试析王湾三期文化的来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王湾 魏继印:试析王湾三期文化的来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867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