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实践中,是否有必要用液质联用技术同时测定所有样品中的25OHD2和25OHD3
背景和研究目的
中国对维生素D检测的需求越来越大。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准确性,但需要昂贵的仪器、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和相对复杂的血清预处理。自动免疫法简单方便,但只能测定总25羟基维生素D(25OHD)。
本研究旨在探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临床患者25OHD2和25OHD3水平的应用,为临床医生和实验室人员选择合适的25OHD测定方法提供参考。
方式
调查2015年5月至2017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实验室对23695例患者的维生素D 25OHD2和25OHD进行了LC-MS/MS测定。液质联用法是我们实验室自行建立的。
结果
25OHD2(≥2.5ng/mL)检出率为16.4%(3877/23695)。
男性25OHD2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女性(P
2800份(17.5%)女性样本含有可检测的25OHD2(中位数:4.0 ng/ml;2.5%~97.5%: 2.5~20.6纳克/毫升)。
在3877份含有可检测25OHD2的样品中,男性的25OHD3显著高于女性,但总25ohd3无显著差异。
25OHD2在总25OHD中所占比例为1.3%~100%,但87.5%(3391/3877)的样品中可检测的25OHD2小于10ng/mL,25OHD2与25OHD3呈负相关(r =-0.197,P
结论
25OHD2检出率较高,但在已检测维生素d的患者中含量大多较低,免疫法可作为无LC-MS/MS检测能力实验室的替代方法,明确使用维生素D2补充剂的患者应推荐LC-MS/MS法。
批评
谈论
目前维生素D是科学界的热点,维生素D的检测也逐渐增多。25OHD是衡量和监测体内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主要来自两种形式:25OHD2和25OHD3。前者主要来自植物性食物(如蘑菇和其他蘑菇)和补充剂,而后者主要来自紫外线辐射的自我合成。
25OHD的检测方法发展迅速。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法、化学发光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
免疫法因其自动化、方便、节省人力、分析时间短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它只能测定25OHD的总量,不能区分25OHD2和25OHD3。对于目前的免疫学方法,25OHD2是结果可比性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虽然液质联用法被认为是25OHD检测的金标准,但它可以同时区分25OHD2和25OHD3。然而,由于其发展不成熟、配套试剂不完善、大量人工操作和仪器昂贵,尚未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而且临床上含有25OHD2的样本占多大比例,25OHD2的含量是多少,临床上是否有必要使用特异性更好的LC-MS/MS?
前期我们的研究团队对维生素D做了大量的研究,建立了LC-MS/MS测定25OHD2和25OHD3的方法(于等,中国检验医学杂志,2014,37 (8): 617-622),对比了3-epi 25OHD3对LC-MS/MS临床测定25OHD的影响(于S. 49(13-14):1004-8),发现采血管对结果有显著影响Rep,5,14636)。在以往维生素D研究的基础上,统计了2015年5月至2017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所有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检测的病例
虽然25OHD2的含量相对较低,但对于其他没有明确使用25OHD2的临床样本,免疫接种可能是一种快速方便的选择。但两位审稿人一致指出,25OHD2是导致25OHD检测免疫分析准确性差的重要因素,中国人群中25OHD2的检出率相对较高,应推荐所有样本首选LC-MS/MS。
从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来看,液质联用应该是25OHD的推荐方法。但考虑到临床要求的及时性和方便性,以及检验结果的差异对临床医生诊疗的影响,实验室和临床专家有必要讨论免疫法是否也可以作为未明确使用25 OHD的临床样本的快速筛查方法。
通讯作者简介
秋凌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检验诊断科副主任,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分管医疗和质量。
主要从事临床生化和临床实验室管理。
研究兴趣:急性肾损伤和急性心肌损伤标志物、老年痴呆症、维生素和疾病标志物的研究与应用,临床生化实验方法学验证,实验室流程再造。作为子项目负责人,承担了科技部2个重点支持项目、863项目1个、973项目1个、启动资金1个、四川省重点支持项目1个。作为IFCC全球参考区间在中国的研究项目。他主持了40多项临床试剂注册试验。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SCI和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50余篇,学术著作副主编2人,参与编辑10人。
现为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生化组成员,北京检验分会会员。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技术委员会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主任评审员;卫生标准委员会临床检验标准专业委员会成员;中国医疗器械协会临床检验设备技术委员会委员、临床质谱组组长、信息化学组副组长;北京中西医结合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生化组副组长;《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编委会、《中国临床检验管理杂志》编委会等。
第一作者简介:
玉松林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实验室助理研究员。
主要从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建立及其常规临床应用。
研究方向:维生素与疾病、微量元素与疾病研究,液相色谱-质谱临床方法开发与验证。中国医疗器械协会临床检验设备技术委员会秘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多项国家研究项目,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中英文文章10余篇。
韩仙林
北京协和医院基础主治医师,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获临床医学博士。研究方向:胰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及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