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划目的
为适应新常态,抓住新机遇,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中心城市工作会议相关精神,实施省委、省政府百城建设升级工程,积极将中原城市群规划与郑州都市圈和商丘中心城市建设对接,更有效地引导禹城县城乡发展建设,实现禹城县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商丘市人民政府批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及相关法律规范,结合虞城县城乡发展阶段和发展需求,制定《虞城县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5)》(以下简称《规划》),是虞城县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性文件。
二、指导思想
以“四个全面”战略部署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十八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中央、省、市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中央、省、市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走以人民城镇化为核心的地方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因地制宜确定城乡发展目标和战略,坚持生态文明,尊重历史文化,倡导智慧发展,促进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施河南省百城提升工程,打造商丘东部城市群,实现城市内涵提升和质量发展,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基本农田和粮食安全,探索传统农业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三,规划期
短期:2016-2020年。长期:2021-2035。
四.规划范围和规划空
县域范围:包括禹城县所有行政区,辖25个乡镇,总面积1432平方公里。
中心城市范围:西部以禹城县行政边界和规划的济广高速为界,北部以规划的省道S207为界,东部以规划的省道S208为界,南部以规划的国道G343为界,总面积约102.15平方公里。
动词 (verb的缩写)城市规划区
规划区域覆盖城关镇、郊区乡、李老家所有区域,面积149.73平方公里,以及古王迹以东46.69平方公里、季峥以西10.17平方公里、韶钢以西9.03平方公里、大侯以北14.51平方公里、刘店以北24.15平方公里,总面积约254.35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范围图
不及物动词城市的本质
商丘是中心城市东部的一个组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是硬件设备制造基地,是豫东食品制造基地,是水与绿色融合、文化凸显的生态宜居城市。
七.城乡发展目标
抓住国家“一带一路”、“中部崛起”、“中原城市群”和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战略机遇,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全区城乡发展,建立现代城乡居住体系,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生产与城市融合、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布局,实施农村振兴战略,激发城乡活力。推动雨城中心城市成为商丘东部组团,加强雨城工业城市和宜居城市建设,达到国家一级县级市水平;把禹城县打造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环境优良、文化特色鲜明、城乡协调发展的“绿色城市、硬件世界”,确保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35年,禹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划愿景是到本世纪中叶,将禹城建设成为繁荣、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县城。
八、发展指标体系
1.经济发展目标
虞城县计划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禹城县区域GDP达到314亿元,年均增长8%。人均GDP突破28800元,产业结构三次调整为16:45:39。
计划到2035年,禹城县将从小康社会向富裕社会迈进。禹城县区域GDP达到648亿元,年均增长7.5%,人均GDP突破5.14万元,产业结构三次调整为11:47:42。
2.社会发展目标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实现新型城镇化。增加就业能力,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计划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1万元。教育医疗水平明显提高,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基本形成。在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已脱贫,美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效显著。
计划到203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市服务效率不断提高,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完善。
3.生态发展目标
规划到2020年,“城市修复和生态修复(双修复)”稳步推进,空气体质量明显改善,空气体质量200天优于二级标准(按照GB 3095-2012),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省级目标以内;生产生活的绿色低碳水平明显提高,平原绿化率保持全国先进水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在河南省设定的目标范围内。
计划到2035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并重,不断提升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绿色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空气体质量优于二级标准的天数(按GB 3095-2012)将达到300天,单位GDP用水量、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将进一步减少。
九.发展规模
计划2035年全县常住人口达到126万人。全县城市化率达到67.5%,城镇人口达到85.2万人左右。
十、中心城市人口规模
计划到2035年,中心城市虞城县人口将达到53万。
十一、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
计划到2035年,禹城县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56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06平方米以内。
中心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图
十二.县与县之间的结构空
规划县城空结构为“一路一带、一核心、两中心、四区”。
一路:沿S208南北向城市发展轴线,成为创新创业、开放美观之路,充分发挥贯穿三省、连接25个乡镇的南北通道作用,打造城镇空、工业、人口、信息、物流综合发展主轴。
区域:连接商丘、禹城、夏邑的东西向城市发展轴线。
第一核心:商丘中心城区东部组团,行政、文化、服务、信息、产业集聚中心,生态宜居区。
两颗心:把利民镇建成文化旅游的重要工业镇,把都集镇建成县城南部的商业中心。
四区:以中心城区和利民镇为核心的重点发展区;由韶钢镇、都集镇和车站镇组成的协调发展区;一个特色开发区,由北部沿黄河的古镇和南部的木兰镇组成;其他城镇和村庄构成一般发展区。
县城结构平面图空
十三.城乡规模等级
协调禹城城乡用地布局,形成县中心、中心镇、一般镇、村庄四级居住规划体系。
县城及村庄布局规划
十四.中心城镇发展指南
1.利民镇
功能定位:县城北部的经济、文化、科教、信息服务中心,发展食品加工业、商贸物流、文化休闲旅游的综合性城镇;
人口规模:4.4万人;
土地利用规模:6.1平方公里;
发展方针:适当扩大城镇规模,提高服务能力,重点发展食品(乳制品)加工业、商贸物流、古城旅游、文化休闲旅游服务业,打造利民镇于东小吃城品牌和旅游休闲特色镇,逐步建成综合特色小城镇。
2.都集镇
功能定位:县城南部的经济、文化、科教、信息中心,以发展商业、旅游、文化、信息、农产品深加工为重点的商贸城镇;
人口规模:2.9万;
土地利用规模:4.1平方公里;
发展方针:重点发展旅游、商业、文化、信息、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借助交通和区位优势,打造商业服务平台和棉纺织产品配送市场,形成服务于禹城县和夏邑、柘城、商丘等周边城镇的区域性商业中心。
十五.城市发展方向
禹城县中心城市主要向西发展,连接商丘,实现一体化发展。在总体西进格局下,以南扩为主,北进为辅,控制东进。
十六.城市发展边界
西部以行政边界为界,北部以规划的省道S207为界,东部以规划的省道S208为界,南部以规划的长期国道G343为界。
十七.城市之间的结构空
规划形成“一带领先,轴向增长;城市之间的布局结构空,四心相映,群体发展。
1.带领周围
规划依托香河、周上永运河,打造“香河运河生态景观带”,引领城市内涵式发展格局。
2.轴向生长
依托木兰大道-大同路、漓江路-跨江形成“一横一纵”的城市发展轴线;依托仓颉大道和人民路,形成连接多个组团的城市发展次轴。
3.四心相映
依托旧城商业中心的提升改造、新城综合服务功能的提升优化、南部“人民公园-双创湖”生产城整合的加强推进、北部生态文化公园的保护建设,形成商丘东部组团城市的核心功能,四个综合服务中心相辅相成,构建城市发展的四心格局。
4.群体发展
依托主要交通走廊和绿色走廊,城市分为老城发展区、西部综合服务区、中部新城区、南部工业集聚区、北部生态宜居区和道北物流商贸区六个功能区。
中心城市规划结构图
十八、区域规划
1、旧城发展区
东环路规划在东部,西、南为香河,北为陇海铁路。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904.75公顷。它被定位为区域门户枢纽和现代商贸集聚发展的重要平台。结合火车站及人民路、大同路、胜利路周边地区改造更新,实现功能业态调整,形成特色商业和商业综合服务中心。
2.西部综合服务区
西部综合服务区西至禹城县行政边界,东至香河、丽江路,北至陇海铁路,南至程心大道。规划用地面积约1082.91公顷。依托特色商务区和文化行政功能,形成集商务服务、金融服务、文化会展、行政服务、生态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区。
3.中央新城
中心新城区西至枝城四路、一阴大道,北至程心大道,东至香河,南至江浙大道、G343。规划用地面积约1293.01公顷。依托人民公园、双创湖和产业服务功能,形成集现代产业孵化、金融商务、体育休闲、文化娱乐、居住生活为一体的现代城市综合服务区。
4.南方工业集聚区
南部工业集聚区西至禹城县行政边界,北至程心大道、致新三路,东至香河、于丹公路,南至远期G343。规划用地面积约1721.07公顷。依托禹城综合保税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五金工具、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产业。,并支持现代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注重工业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提高产业准入门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城一体化。
5.北方生态宜居区
北部生态宜居区西达规划中的济广高速,北接郑徐高铁,东接丽江路,南接陇海铁路。规划用地面积约1205.57公顷。定位为豫东生态文化旅游重要节点虞城生态休闲后花园,四省通衢旅游集散中心。规划结合森林公园和国家湿地公园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建设旅游集散区。
6.道北物流商务区
道北物流商务区西临丽江路,北接郑徐高铁,东临黄河路,南临陇海铁路。规划用地面积约393.12公顷。计划依托陇海铁路的物流仓储功能,发展集现代商业市场、电子商务、物流延伸为一体的现代综合物流产业集群区。
十九.铁路
禹城县拟形成“三横两纵”的铁路网,“三横”是陇海铁路、徐峥高铁、兴上永地方铁路;“两个垂直”是沪杭高铁和京九铁路。
二十、高速公路
规划形成高速公路系统、干线公路系统和普通公路三级路网结构。
规划形成“两横一纵”的高速公路网,“两横”是连霍高速和上虞高速;“一纵”是济广高速。
干线公路系统主要由国道和省道组成。
规划一级公路有G310、G343、S208(原S203)、商丘东环路。
规划的二级公路包括S207(新建或改建)、S314(新建)、S316(新建)、S317(原S325)、S319(新建)、S320(原S327)、S326(改建)、规划南北高速、规划沿黄高速。
一般公路系统主要由县道、乡道等公路组成。
县综合交通规划图
二十一、城市道路系统
规划形成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城市支路三级道路结构体系,形成以网格路网为主的网络格局。
规划形成“九横十二纵”的干线公路网体系。“九横”指规划中的徐征路、北环路、松山路-胜利路、木兰大道-大同路、工业大道、致新三路、江浙大道、G343、远景G343,“十二纵”指科迪大道、仓颉大道、志诚五路、益银大道、志诚六路,主干路网密度达2.80 km/km2。
中心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图
二十二、城市公共交通
形成以轨道交通为导向,以BRT为支撑,以常规公交为基础的多层次一体化公交系统。依托商丘地铁3号线,规划雨城地铁支线,沿雨城木兰大道进入雨城中心城区,结合城市节点布置6个轨道交通站。
规划形成“五横四纵”的公交主走廊,“五横”指花木兰大道、松山路、工业大道、江浙大道、G 343“四纵”是指仓颉大道、宜银大道、丽江路和黄河路。
二十三、绿地布局
拟形成“一核嵌城,四湖映城,多脉楔,水绿交融,多园点缀”的空布局结构。
一核嵌入城市:以禹城县周上庸运河与香河交汇处的两河口公园为景观核心,结合周边历史文物,理性塑造禹城县历史文化品牌。
四湖体现城市:以东明湖、木兰湖、孟竹泽湖、双创湖等绿色空区域为基础,打造核心区景观,充分发挥水体和绿化调节城市气候的功能,打造以历史、生态、人文为脉络的城市标志性景观特色。
多脉楔入:利用禹城县优越的自然生态背景,将奢香河、周上永渠、狮子河、牛河、梁云河等河流及滨江防护绿地楔入城市各功能区空,形成景观水系廊道。
水绿交融:水系与绿地布局相结合,与新旧城区串联,构建城区慢行系统和海绵系统,形成水绿交融的生机勃勃的景观带。
多园点缀:结合当前土地利用布局,合理布局各种绿地,布局综合公园、特色公园、社区公园等各种公共绿地,强化大型绿地核心辐射功能,促进场地生态过程的发生和改善,发挥城市景观标识和门户作用。
二十四、公园绿地
规划了人民公园、木兰文化公园、两河口公园、双创湖公园等4个市级公园,规划了17个社区级公园、6个特色公园、几个园林。
二十五,正方形
目前,禹城县有一个文化广场,本规划新增两个广场,结合出入口、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公共设施和社区中心的布局,方便市民举办聚会和娱乐活动。
26.水系统规划
规划利用禹城县优越的自然生态背景,依托奢香河、周商永运河,将城市的各项功能空与横河、牛河、梁云河、中央干渠等水系串联,形成与城市绿色隔离带相结合的生态水网。
中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图
二十七、海绵城市建设
根据生态基础的属性和建设发展程度,将中心城市分为三个层次,围绕渗透、停滞、储存、净化、利用和排水六项技术措施,引导海绵城市管理,构建低影响发展模式。到2020年,全县建成区10%以上达到目标要求;到2035年,县城建成区80%以上达到目标要求。
二十八、给排水系统
禹城经过商丘区域调水工程,水源以“引江济淮”、“引黄”、“南水北调”等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中心城区规划3座水厂,总供水能力18.5万吨/日。
规划区内城市排水采用雨污分流系统。中心城区规划两座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能力为15万吨/日。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标准达到国家甲级标准。
二十九.能源供应系统
规划区内的供电网络采用220/110/35/10/0.4KV五个电压等级,高压应深入负荷中心,加强城市电网结构,保证供电质量。根据城市负荷预测结果和电力部门的规划,规划区内计划建设2座220千伏变电站和7座110千伏变电站。
近期规划区气源采用“西气东输”天然气,远期气源采用“西气东输”和中海油气。中心城区供气管网采用中压(A)一级供气系统,乡镇周边规划村庄可通过乡镇中压天然气管道延伸供气。
城市热源有虞城县供热中心和商丘民生热电厂。建设热网调度中心和监控系统,实现规划区内城市集中供热。
三十、通信系统
加强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和互联网的融合与安全,实现通信业务的智能化、数字化、集成化、宽带化和多样化。
三十一、综合防灾
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和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城市安全和防灾综合指挥体系,建设县级综合防灾指挥中心。加快城市公共安全立法,依法进行安全和防灾管理。建立应急救援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城市安全应急联动体系。
禹城县中心城区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排水标准为20年一遇,暴雨不淹排。
三十二、环境保护目标
规划区环境空气体质量为二级标准,环境空气体质量优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300天以上。
地表水应努力达到三级标准。工业废水排放标准率达到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
各类噪声功能区的昼夜声级符合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
中心城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三十三、城市总体风貌定位
延续虞城县城、河、湖、生态共存的格局空;挖掘以“木兰文化”、“仓颉文化”、“民族文化”为主题的历史人文特色;突出禹城县活力形象,打造“万青竹泽双港绿城”现代宜居城市。
1.《虞城县 商丘市虞城县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5)》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虞城县 商丘市虞城县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5)》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972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