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笔者途经霞浦县溪南镇七星海域沿岸,放眼望去干净清澈的海面上,铺陈着成片规整有序的深水塑胶大网箱、小网箱,焕然一新的“海上田园”风光让人眼前一亮。

  溪南镇地处东吾洋、官井洋交汇处,渔业资源丰富,是东南沿海的“蓝色聚宝盆”。这里育有海参、大黄鱼、海带、紫菜、牡蛎等几十种区域特色优势养殖水产品,年产值超50亿元,是福建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海水养殖乡镇。

  过去,由于养殖方式不够科学,扩张缺乏规范,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养殖业发展也受到制约。2018年7月以来,溪南镇开展大规模海上养殖综合整治,推进渔业产业和生态协调发展。经过近两年时间,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七星海域,大黄鱼养殖户董祖抢抓机遇,将1万口木质泡沫网箱更换成深水塑胶大网箱,养殖深度从原来的4米加深至8米,养殖的大黄鱼鱼形、肉质变得更加优良,趋向野生,产量和成活率也提高了。

  “许多客户来考察时,看了深水塑胶大网箱的养殖环境,对我们鱼的品质更加信赖。如今大黄鱼销往全国各地,价格最好时甚至能翻倍。”董祖说,他还打算尝试渔旅融合发展,不断拓展新型经营项目。

  与董祖一样,台江村海参养殖大户叶德凤也尝到了转型升级的“甜头”。“现在海面看起来不一样了,水变清了,环境好了,海参质量明显提升。”叶德凤介绍,今年的海参十分畅销,北方客户抢着要,往年一公斤80元的湿海参,卖到了130元,他养殖的5万公斤海参都卖出了好价钱。

  据了解,今年溪南镇海参总产量达2.2万吨,其中,60%销往北方,40%经由当地加工厂制成拉缸盐海参。“海参加工后,一斤可以多赚15元。”永盛海参加工厂负责人吴光秋说。产品附加值的提升,激发了群众投资办厂的热情。目前,溪南镇仅海参加工厂就有25家。

  从专注养殖到养殖、加工齐头并进,溪南镇向现代渔业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加快现代渔业转型进程,溪南积极推进水产产业链建设,规划设立1个占地150亩的水产品加工基地,整合周边零散加工厂,推动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促进海洋渔业提质增效;举办海参节等各类活动,推介镇上优质水产品,缓解产销对接难题。

  在海的另一边,坐落于芹头村的茶叶加工厂内,工人正操作机器对茶叶进行初次加工。驻村第一书记张顺介绍,芹头村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头号工程”,全村共有4500多亩茶园、9家茶叶加工企业,并带动周边7个村庄发展茶叶种植4000多亩,芹头村成为了溪南镇茶叶加工的集散中心。同时,该村还引导群众通过种植水果、土豆、蘑菇和海上务工等增收致富。2019年,芹头村人均收入达1.5万元。

  目前,芹头村正在进行总投资达380万元的2400亩高标准农田改造,以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并与广州投资方接洽,计划引进专业团队,提升茶叶品牌、包装,拓展销售渠道,构建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多元格局,实现投资方、茶厂、村集体、村民多方合作共赢。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海洋渔业资源为基础,坚持陆海联动,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协调发展,溪南镇经略海洋的新帷幕已经开启。

  溪南镇党委书记赖锦云表示,下一步,溪南将继续凭借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带来的良好契机,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持续提升海洋经济强镇发展定位,推动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霞浦溪南镇:海上养殖提档升级开新局

1.《霞浦溪南 霞浦溪南镇:海上养殖提档升级开新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霞浦溪南 霞浦溪南镇:海上养殖提档升级开新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00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