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导言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增长的转型期,我们正在努力在稳定增长的同时进行供给侧改革。但在去产能、去杠杆的压力下,2018年破产潮持续,债务违约事件时有发生。同时,打破刚性赎回必然会放大市场的信用风险,利用信用衍生品来缓解风险有些迫在眉睫。
信用违约互换(CDS)作为一种重要的信用衍生工具,可以帮助投资者在发生债务违约时有效规避信用风险。但是,CDS不是万能的。比如2018年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CDS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显示出了它的弊端。(作者推荐电影《Big 空 Head》真实还原2018年金融海啸因果)
当然,没有必要因为噎废食,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数据的透明化,可以大大打破CDS的劣势。今天,我们将分析区块链+信用违约互换的重要化学反应。
一个
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义
信用违约互换,又称信用违约互换和贷款违约保险,是世界上交易最广泛的场外信用衍生产品。
ISDA(国际掉期及衍生产品协会)于1998年创立了标准化的信用违约掉期合约。此后,CDS交易发展迅速。
信用违约互换的出现解决了信用风险的流动性问题,使信用风险像市场风险一样交易,从而转移了担保人的风险,降低了发债的难度和成本。
2
信用违约互换的基本结构
CDS的主要功能:对冲控制风险,空多交易投机套利。
三
信用违约互换是否是危及金融稳定导致次贷危机的潘多拉魔盒。
当初很多人认为信用违约互换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但事实并非如此。
在我看来,2018年金融危机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国银行向不合格的贷款人发放次级抵押贷款,造成大量垃圾资产池。资产池中的参考资产(如上图)风险极大,一系列叠加放大了风险。有些出了问题,连锁反应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崩溃了。
信用违约互换作为分散和转移风险的工具,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杠杆作用,而此时又充当了投机角色,大量的赔偿促成了2018年的金融危机。
工具本身是中性的,质量取决于使用它的人。、
四
信用违约互换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及现实制约
首先看这样一组数据。据统计,2014年至2017年,中国债券市场违约发行人79家,违约债券金额880.27亿元。截至2018年5月14日,已有20只信用债券违约,违约总规模为163.5亿元。
去杠杆化,打破债券市场刚性赎回,银行不良贷款增加,企业面临的融资压力突然加大,必然导致信用风险增加。在此背景下,机构投资者面临着分散风险、抵御资产价格波动的现实需求,对信用违约缓释工具的需求不断上升。
但由于我国法律体系、信用风险计量、社会信用环境、交易结算等配套机制不完善,快速推出中文版CDS的基础不一定扎实。必然会有很多约束,比如1。产品的市场规模和流动性有限。2.交易实体需要进一步丰富。3.信用风险定价的基础有待加强。
五
区块链帮助信用违约互换工具,有何巨大影响?
金融的本质是对风险和收益的考虑。美国次贷危机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市场信息的不透明和场外交易的流动性风险。
1.区块链可以打破公开披露信息的不对称性
区块链允许参与者锚定与区块链交易相关的资产。这样的公共链可以使披露的信息完全透明,从而大大降低系统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监管部门也有利于监管。
此外,区块链还具有追溯信息来源的功能,使金融系统可以使用集中账簿来跟踪机构间的资产流动,并通过分散账簿来取代中央机构的资产所有权证书,以防止欺诈和人为操纵。
比如,如果当年的房产信息能在美国记录下来,交易者就能更容易获得房屋产权所需的信息,知道资产的优劣。书籍的抗干扰性有助于减少新兴市场的房地产欺诈。
2.区块链可以帮助信用违约互换根据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改进有效的定价模型
CDS在国内不能广泛使用。上述法律制度和信贷风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定价模型,因为中国债券市场缺乏信用债券的违约率、回收率等数据。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市场建立这些数据库。
3.区块链可以降低融资成本,提高CDS的效率。
无论是数据和信息的透明,还是监管制度的合理规范,都有利于投资者了解整个交易风险。看得见的风险可以控制,看不见的风险最怕。相信以上问题解决后,会有CDS,会有更多的参与者加入其中。
56摘要
总的来说,在国内,CDS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还处于可行性分析和应用场景模拟的初步研究阶段,实际应用较少。
然而,大人物们已经看到了其巨大的市场空,美国存管清算机构DTCC曾斥资11万亿美元结算区块链科技的衍生品交易。笔者认为,随着市场需求的逐渐扩大和金融技术的发展,两者会进一步融合,产生令人惊讶的化学反应。
1.《冲出牢笼 区块链帮助中国版CDS冲出牢笼》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冲出牢笼 区块链帮助中国版CDS冲出牢笼》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014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