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针对医药广告和医疗养生类节目连下多条禁令,如医疗养生类节目只能由电台电视台策划制作,不得由社会公司制作;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食品、化妆品、美容等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广告,播放时长不得超过1分钟。
在过去至少十余年的时间里,医疗养生类节目曾是不少县级甚至省市级电视台的“优质广告资源”,不少电视台的日间时间被养生类节目占据,甚至有观众戏言这是“养生节目中插播电视剧或地方新闻”。
这些挤占电视资源的养生节目,内容往往出自社会公司之手,电视台提供播放平台,并收取费用。披上节目外衣的医疗养生广告,笼络了观众特别是中老年人的心,但其不靠谱的言论轻则让消费者花了冤枉钱,重则延误了患者病情。
法制晚报言字旁小编梳理了一下过往养生节目的特性,将它们归为如下几类:
专家解读 学术权威
养生节目往往与“养生大师”同步火爆,形成互相借力的局面。
曾被冠以“中医食疗第一人”之称的张悟本,恐怕是人们最早熟悉的“养生大师”之一,他的“喝绿豆汤包治高血压”的养生理念曾受全民推崇,“挂号费”高达每次2000元,茄子、绿豆都应张悟本的“神化”而涨价。
但很快,张悟本的头衔、学历、身世受到来自学界的质疑,卫生、工商业查证了其不具备行医资质、所谓学术结论纯属伪科学的事实。公众终于恍然大悟。2010年6月,他的“悟本堂”在经营三个多月后,也被定性为违建并被拆除。
拿食疗说事儿的不止张悟本一个,还有与他几乎同时出现的林海峰。他主张“断食排毒法”。他把大米白面称作“现代中国人饮食中的毒药”,要想排毒,核心就是不吃任何固体食物,每天只喝8杯西芹、胡萝卜、黄瓜等榨成的果蔬汁。有医学专家表示,林海峰的理论完全混淆了生理和病理状态,也偷换了中医概念,根本站不住脚。至于他的断食疗法,也称“辟谷”,对健康的益处根本没有得到证实。上世纪90年代最著名的辟谷倡导者艾伦·格里夫参加电视直播节目时,就声称自己可以坚持辟谷一个星期。但48小时后,他就出现血压升高和脱水,第四天出现瞳孔放大,最后只能终止试验。
有“健康教母”之称的马悦凌曾凭借一本《不生病的智慧》长期蝉联各大图书排行榜榜首,其首创的马悦凌固元膏也曾风靡全国。但在她大红大紫后没多久,100多人按照她书中所写“生吃泥鳅”后中毒住院,她鼓吹的养生怪论遭到质疑。
有专家表示,马悦凌的理论可谓漏洞百出。《生命时报》也曾撰文质疑马悦凌的养生理论均来自剪报文章,并逐一驳斥了她的养生方法。国内著名的民间科普组织科学松鼠会则在其官网上专题析理马悦凌的治病与养生理论,称其“荒谬至极,且涉嫌非法行医”。南京市卫生局也曾对马悦凌涉嫌非法行医行为的调查情况发出通报。
平凡故事 感同身受
养生节目中,除了专家,“患者”也不可缺失。他们的故事被包装成“真人真事”,让许多消费者在泪水中受骗上当。
节目中,患者往往是被某些疾病所困,在反复治疗没有效果的情况下几乎选择了放弃,而后又在非常“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节目推销的产品,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于是把自己成功的喜悦与大家分享,希望某某产品能够惠及更多的人群。殊不知,这样的故事其真实性根本无从考证,而所谓的一些“证据”也非常容易伪造。
比如,据报道,马悦凌曾对外宣传河北沧州的刘如杰是自己“指导治疗”的第一个“渐冻人”,但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刘如杰按照马悦凌的办法吃生泥鳅、固元膏,每天穴位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两个月,但基本没有效果。
很多时候,这种“靠戳泪点偏信任”的方法更容易让一些受病痛困扰的中老年朋友相信,甚至是迷信到不听人劝、固执己见的地步,不但给家庭带来了经济损失,更是延误了疾病治疗期。
明星助阵 提升人气
与养生专家的自我炒作和“患者”的现身说法相比,花钱请来明星代言似乎是一种更为方便快捷的宣传手段。
从保健鞋到各种药品、器材,有了明星的捧场,似乎消费者就会吃下一颗定心丸,但真实情况未必就如消费者想象的那样。
还记得由著名相声演员李金斗代言的“金斗寻宝”节目吗?一套红木手串被宣传具有治疗疾病作用,李金斗在广告中声称该手串套组中的紫檀对于呕吐和气喘等病症有一定的帮助。去年11月,国家工商总局公布了12起典型违法广告案,通报了某些利用名人进行营销的虚假广告,多名知名艺人被点名,李金斗的名字与“金斗寻宝”节目赫然在列。
除此之外,在过去的10年间,林志颖、刘晓庆、张国立、侯耀华等知名艺人均曾因代言保健品涉嫌虚假广告被推上被告席。
针对明星代言,去年新修订的《广告法》规定,只要明星代言的是虚假广告,将负有连带责任,工商部门可依据新《广告法》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两倍以下的罚款。明星盲目追逐利益,置公众的安全于不顾,的确十分不妥。须知,明星能有今天的社会影响力源自百姓的认可,不能自己砸了自己的牌子。
打击从未停歇 媒体必须自律
近年来,国家为打击涉及医药、保健品等行业不法广告已作出诸多努力。2014年,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就颁布针对此类广告的规则与禁令,要求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还关停了一些养生节目。2015年2月,多部门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医疗和药品广告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广播电视媒体尽到节目审核义务。
新《广告法》中也强调,保健食品禁止代言,禁止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针对实践中广播 电台、电视台等变相发布广告的问题,明确要求大众传播媒介发布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广告”,与其他非广告信息 相区别,并加重了变相发布广告的法律责任。
此次,广电总局对养生类节目从人选到制作直至平台的约束再进一步,这一些都显示出国家惩治此类违规广告的决心。
监管者对违规医疗养生类节目亮剑,回应了社会关切,表明了官方对此的态度,但问题的根本解决还需要各级广播、电视等传播机构承担起自己应有的社会责任。
目前,保健养生类节目的播出平台正从省市一级电视台移至县级电视台。据报道,违法医药广告费已占到部分县级电视台全部广告收入的近80%。在此背后,很难想象有多少百姓在“买单”。
违规广告选择此类媒体,实际上是在谋求一种“双赢”。从广告投放方来说,利用县乡患者就医不便、信息不对称且求医心切的心理,将产品冠以“祖传秘方”、“无效退款”,患者较易相信。此外,有限的传播范围避免了广告树大招风的危险。
逆生长不存在 观众得长点心
针对当下老年人易成电视购物或养生节目的受骗群体的成因,《中国青年报》所做的一份调查显示,44.3%的受访者认为老年人更难以分辨骗局。
其实,近年来出现的众多针对老年人的骗局中,受害者不乏知识水平和社会地位较高的老人。他们既有充裕的时间也有相对充裕的资金,受骗上当的部分原因可以归为警惕性差、判断能力较弱。但更不容忽视的是,现在老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对自己身体机能的下降做出及时的弥补。一旦正规渠道无法满足他们的心愿,更够击中老年人切肤之痛的所谓大师、神药便赢得了市场。
对此,中老年人首先应当明白,衰老是人生必经阶段,世界上并没有妙手回春甚至可以“逆生长”的灵丹妙药,理性面对身体出现的各种预警,才能把自己当下的日子过好。一些所谓的医疗养生节目,惦记的真的不是观众的健康而是金钱。对其保持必要的警醒,才能防止受骗上当。
文/熊颖琪
1.《张悟本养生 从张悟本算起 你被养生节目忽悠了多少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张悟本养生 从张悟本算起 你被养生节目忽悠了多少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05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