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狗。」
当时还不清楚隔着屏幕的是鬼还是人,更别说隐私曝光了。
只是人们无法想象这种古老的比喻用不了30年就会消失。
而是一个零隐私的时代,我更愿意称之为裸奔。
一个
隐私泄露猖獗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刚和朋友聊完,想喝奶茶。我开了个外卖APP,推给你一个茶叶店;
想买裙子,开网购平台,会给你很多款式的裙子;
当你想旅行时,会被推荐各种机票......
好像手机能理解我们,第一时间推送我们需要的东西。
看起来很方便,不是吗?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手机能这么好的理解我们?
因为背后是一个巨大的隐私网,手机是泄露的源头。
许多应用程序在安装时都会获得权限,包括一些不必要的权限。
为了什么?收集你的个人信息。
去年,中国消费者协会采访了一些人,85.2%的受访者经历过个人信息泄露。
来源|新京报
之后评估了100款应用,有91款应用涉嫌多收用户个人信息。
其中有常用的应用。
《华盛顿邮报》曾进行过一次将监控软件连接到智能手机的实验,一周后,它发现了5400多个隐藏的用户信息获取软件。
换句话说,你的手机一直在向第三方发送你的个人数据。
之前广州大学城一个大三女生在打车软件上叫车,但是被一辆车牌号和软件上不一样的车接了。
因为司机能准确说出她的手机号码,她不假思索地上了车。到了目的地后,司机变脸要钱,于是两人下车吵了起来。
吵架过程中,司机试图用车撞人,直到她父母赶到警察局才解决。
但她没想到在那之后,她还收到了司机发来的威胁短信:
我已经告诉我的老板不要坐公共汽车给钱。他说他不想要钱。他向你父亲要了两根手指。
来源|广州日报
残酷的是,这不是个例。回到历史,还有很多比这更糟糕的事情。
我们常用的外卖应用,美容应用等。所有这些都暴露了用户的隐私,他们带来的伤害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可怕。
从不断被电话短信骚扰到威胁人身财产安全。
某美容APP泄露用户信息后,深圳某女子被骗走6万余元。
来源|广东公共DV网站
一个女生在外卖平台订餐,信息泄露,被一个男的盯上了。几次送餐后,女孩遭到性侵。
来源|万维网
不可否认,这些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数的便利,我们的生活早已离不开它们。同时,它隐藏的隐私风险已经威胁到了我们的方方面面,但我们仍然蒙在鼓里。
我们不能保证我们永远不会成为受害者。
2
你在泄露你的隐私
你可能很难想象自己比APP透露更多的隐私,以至于自己都不知道。
我们把平时拍的照片拍下来吧。
这是我桌面的图片。
你在上面看到了什么?
普通的桌面。
但别人看到的是你拍摄的时间,你手机的型号,包括你拍摄的详细地址。
如果是你平时生活的照片呢?你在哪里生活,在哪里工作,在哪里上幼儿园等等。,只要有照片,这些地方都会暴露在别人眼里。
我无法想象落入罪犯之手会是什么样子。
即使不通过一些程序查看照片的信息,你的个人信息也可能只有通过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曝光的照片才能掌握。
之前福州某网友在网上曝光孩子照片后,人贩子根据照片掌握了孩子的个人信息,幼儿园等等。
后来他把孩子的照片打印出来放在钱包里,假装是孩子的叔叔去幼儿园接孩子。
幸运的是,门卫很警惕,才结束了一起拐卖儿童的案件。
来源|现代黄金新闻
让我害怕的是,不可能每个人都像这个门卫一样警惕,小孩子直接面对人贩子更是难以想象。
除了照片,你的快递还会透露你的个人信息。
你在下面的快递账单里看到了什么?卖家信息、买家信息、商品详情和快递单号。
通过使用这些信息,狡猾的人可以计算出你更多的隐私。
例如,微信号和其他社交账户、照片、日常生活、详细地址、你的财务能力和网上购物习惯......
扬州一男子盯着同小区女孩小莲,通过她丢弃的快递包得知女孩的姓名、手机号码和详细地址。
经过许多天的秘密观察,他决定入侵这所房子。
晚上10点左右,小莲在她家门口拿出钥匙时,那人用锤子敲了敲她的头,流了很多血。
小莲冷静下来后,把钱都拿出来给了那个男人,他被眼前的场景吓到了,拿着钱跑了。
来源|扬子晚报
现在流行于民间的智能音箱也有隐私风险。
一个团队做过实验,利用漏洞黑进了智能音箱,实现了无唤醒音箱的远程监控。
在此之前,智能音箱泄露个人隐私的案例很多。
恐怕一天之内类似的隐私泄露案例数不胜数,泄露的源头就是你自己。
可怕的是,你泄露的隐私将被收集和出售。
有需要的人可以用很少的钱成功买到你的隐私。
换句话说,你所谓的隐私很可能被很多人看着。
而这是另一个隐私倒卖产业链,更大。
三
什么是隐私倒卖产业链
网上有很多卖个人隐私的产业链。
我想很多人不会知道自己的身份、户籍、财产、电话记录、开房记录、各种账号、家庭信息、具体地址等。很有可能被公开出售。
想买的人只要持有你的手机号,就可以很容易的在网上买到你所有的信息。
还有就是可以知道自己的实时位置,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知道自己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隐私倒卖在网上屡见不鲜。
江西卫视曾在一档节目《谁泄露了我的隐私》中曝光了一个隐私倒卖产业链。
龚先生是一家网吧的老板,他经常接到奇怪的电话和短信,问他是否需要贷款。
电话那头,我知道他的工作,家庭住址,最近贷款。
原因是他的信用报告被非法窃取了。一份信用报告包含的信息有多大?你很清楚你住在哪里,你家里有多少人,你有多少资产,等等。
除了他,还有100多万人被盗。
说的难听点,这只是一家分行被盗征信的数量。
再加上其他银行怎么样了?这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数字,他们要查的隐私就像看自己的日记一样简单。
我一个从事小额信贷的朋友说,在同行中,不买这种隐私的人很少,他们已经成为行业的一部分。
在互联网上,也有很多隐私经销商通过各种渠道销售信用报告。
来源|每周质量报告
所以我们经常莫名其妙地接到各种骚扰和诈骗电话。
除了征信,其他个人信息的披露也形成了产业链。
曾经有人暗访一家隐私倒卖公司,其隐私覆盖了全市不同人群。
他们可以通过系统筛选出想要的人群信息,然后根据需要发送特定的广告信息或电话。
他们从来不在乎这些短信是否涉及诈骗,所以很多人,尤其是老人,都被诈骗了。
有的公司甚至掌握了国内6亿多人的信息,任何想找的人都能轻松找到。
出处不言而喻。
值得一提的是,你眼中无价的隐私在他们眼里只值3毛钱。
当然还有更多的变态。
如今,无孔不入的隐私窃贼正悄悄盯上家用摄像头。
因为摄像头的质量有不同的漏洞,很容易用软件入侵系统。
经常可以在没人知道的情况下实时监控你。
在互联网上,兜售相机破解软件也形成了产业链。
便宜的几十块,贵的几百块,试想一下,当你在做很私密的事情,却被无数双眼睛盯着,光是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
来源|每周质量报告
不止这些。有些隐私倒卖也很吓人。
女孩刘茜是受害者之一。
一天,她从朋友那里得知,有人偷了她的照片,并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招妓信息。
在此之前,她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情况。
但她自始至终只在朋友圈发自己的照片,没想到会轻易被盗。
在刘茜的背后,仍然有无数的女性受害者,其中一些人仍然对此一无所知。
在一个电商平台上,只要支付19元,就可以获得35位女性的照片和视频,总计2万多。
来源|新京报
因为这些隐私流传已久,被保存在无数人的网盘里,维权难。
我无法想象有多少人通过照片和视频评论女性,甚至打着她们的旗号进行诈骗和欺骗。
无疑是对当事人的极大折磨。
可以说,这个世界已经饱受隐私泄露之苦很久了。在隐私倒卖的产业链下,一只巨大的隐私吞噬兽正在吞噬人类的血液,吞噬我们的隐私。
总有一天,你我都会成为受害者。
四
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电影《楚门秀》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杜鲁门出生了,他所有的行为都被拍了下来,他的隐私毫无保留地暴露给了整个国家。
在故事的结尾,他终于逃脱了监控了他几十年的摄像头,获得了新生。
我从来没有想过,在21世纪,电影《楚门秀》还会在我们每个人身上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