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钱清泉称恶意炒作温州7·23动车事故阻碍中国高铁发展,外媒称在中国,每年即使有1万名乘客遇难,也不会有人大惊小怪。

  2011年7月23日晚,温州发生动车事故。据新华网消息,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937亿元。

  时隔3年多后,由交通运输部主管、中国交通报社主办的中国交通新闻网发表题为《用专业智慧传递中国高铁自信—“7 23”事故媒体应对教训与舆论引导思考》的文章。

  9月23日,中国交通新闻网刊发的这篇文章,回顾了“7 23”动车事故后的舆论发展过程,梳理了3年多高铁形象宣传的重建工作。

  文章明确,此时再反思,为交通运输行业融合应用多种媒体、提高危机应对能力、正确引导舆论提供借鉴。

  文章援引数据得出结论,中国高铁,表现更加自信从容。

  文章认为,中国高铁取得的成绩令某些在高铁方面与中国存在竞争的国家“醋意”十足,时至今日,仍揪着温州“7 23”动车事故不放,尤其是在中国高铁每一次进军海外时,总是“不忘”将其拿出来说事儿。

恶意炒作温州7·23动车事故阻碍中国高铁发展

7月23日拍摄的动车追尾脱轨事故现场。

  在此背景下,文章详细梳理了从媒体到坊间的反思。

  文章认为,“7 23”事故发生后,反思铁路体制、甚至质疑高铁前景的声音一度高涨。究其原因,首先是铁路系统重大贪腐案件2011年初被查出,因此动摇了公众对高铁项目在技术和管理上的信心。而事故处置失当,出现重大纰漏,也成为高铁进入舆论场“游街”的主要导火索。

  文章还指出,2011年正值中国社交媒体迅速发展时期,微博作为一种新兴媒体正裂变式扩张影响。而原铁道部对此的认识不够,整个事件处理出现重大失当。

  文章援引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清泉的话说,恶意炒作“7 23”动车事故造成了很大的负面效应,“本来我国在2011年可以做到8000公里的轨道,结果因为这一炒作,正在开工的全部停工了,有十几个国家要引进中国高铁技术,结果合同全部停止了。”

  文章认为,上述所有的负面效应叠加,又给一些于中国高铁具有竞争关系的国家的媒体提供了口实。

  “7 23”事故发生后,英国《金融时报》引用东海旅客铁道株式会社社长葛西敬之的话称:“中国和日本的差别是,在日本,如果有一名乘客受伤或遇难,代价就会高得难以承受,这是一件很严重的事。但在中国,每年即使有1万名乘客遇难,也不会有人大惊小怪。”日本《朝日新闻》一篇报道的标题就是《在壮观的碰撞中,中国人的技术出轨。

  在详细梳理了以上内容后,中国交通新闻网的这篇文章还列出了《中国改革报》在“ 7 23 动车事故舆情应对的经验”中提出的具体建议:第一,科学处理事故信息。第二,用好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平台。第三,有针对性地减少国际舆论影响。文章全文如下。

  2011年发生在温州的“7 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共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19371.65万元。

  用专业智慧传递中国高铁自信

—“7·23”事故媒体应对教训与舆论引导思考

中国交通网

世行赞扬中国高铁领先世界

  在9月19日公布的中印两国联合声明中,印度表达了“愿积极考虑与中方合作建设一条高速铁路”的意向。

  而在两个星期前,印度总理莫迪访问日本时,日本也向印度极力推销出口其新干线技术。此前,中国的“高铁外交”向外推行的过程当中已经遇到过一些挑战。伴随挑战的还有个别国家的媒体对温州“7·23”动车事故的纠缠不休,试图以此干扰中国高铁出海。

  三年了,温州“7·23”动车事故的阴霾渐渐散去。截至去年年底,中国高铁总里程已经突破了1万公里,在建规模1.2万公里,是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高铁已经被更多人接受,在重大节假日,经常一票难求。

  与此同时,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大加快。据中国交通新闻网不完全统计,中国北车、中国南车两家企业今年上半年的出口签约额总计已达45亿美元以上。

  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更被公众称为中国高铁“超级推销员”。据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10月第一次向泰国“推销”高铁开始,截至目前,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李克强总理已向7个国家表达了合作建设高铁的意愿。

  7月份,世界银行在《中国高速铁路:建设成本分析》的报告中更是赞扬中国高铁领先世界——从铁路铺设到高铁列车制造再到建设成本,都具有明显国际竞争优势。重估中国高铁的呼声因此而起。

  据称,中国高铁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为:时速350公里的项目为每公里1.29亿元人民币;时速250公里的项目为每公里0.87亿元人民币。而国际上,高铁建设的成本较高,每公里造价多数在3亿元人民币以上。

  “高铁走出去,技术上没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铁隧道集团副总工程师王梦恕表示,中国高铁拥有长距离和大网络建设运营的经验,桥梁架设、隧道建设、轨道铺设等技术全球领先,这都是极具吸引力的条件。

1.《温州高铁事故原因 院士:恶意炒作温州7·23动车事故阻碍中国高铁发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温州高铁事故原因 院士:恶意炒作温州7·23动车事故阻碍中国高铁发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14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