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华书局出版的《辽史补编》问世,入选中华书局2017年十大图书,引起众多读者的关注。「补注」对「正史」有多重要?为什么「补充说明」比「文字」长?为什么《辽史补编》作为一种“补编”早就被学界所期待?这本书背后有哪些感人的往事...带着这些疑问和对《廖氏副刊》的好奇,《廖氏副刊》的负责编辑李冕特地写了一篇文章,告诉大家《廖氏副刊》是一本怎样的书。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几个概念:
辽史
辽国是契丹统治者建立的国家。始建于公元916年,年号契丹、元,947年改称辽(983年至1066年改称契丹)。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毁于金,先后与五代、北宋、金朝并建。而契丹民族历史更长,起源于东胡,契丹这个名字只在北魏时期出现过。辽史,或称契丹史,与五代史、宋史、晋史等密不可分。
辽代墓葬壁画
辽史
通常指元代官方传记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在正念编为书,可记卢野阿保纪元年(907年)至天祚宝帝五年(1125年),共219年,西辽88年,307年。共116卷,其中该学科30卷,通志42卷,表8卷,传记45卷,《国语解》1卷。在此之前,《辽史》在晋代编过两次,一次是宗八年(1148年)上书,另一次是年间陈大仁等人编的,未正式出版,后来失传。而现在这个修远廖氏有了不同的版本。
辽史校本校勘
中华书局1974年出版的这本书从此成为通俗版的《辽史》。这是第一次按照现代古籍整理标准,完成了比较完善的校本整理。
辽史校本校勘
点击修订版《辽史》
中华书局2016年出版。基于点本学习的《二十四史》修订项目的成果之一,就是对原有的点本学习进行全面修订,以适应新时代学术发展和读者的需要。严格遵循校对原则,吸收最新学术成果,可以说是最完美的点校本。
【推荐书目】辽史——二十四史校订本全五卷(精)
《辽史》(平装本)——二十四史校订本|推荐书
《辽史补编》
是对《辽史》的全面补充,以改错补缺为主,补充大量资料,堪称辽代(契丹)史料集。与《辽史》相比,篇幅增加了一倍多。《辽史》的改版始于元朝,止于郑铮三年(1343年),止于郑铮四年。只用了一年就完成了此书,第二年正式出版发行。近600年后,沈先生用了60年的时间对这部史书进行了补充,是对《辽史》的补充。
“辽史补编”|评书的陈述
为什么要补《辽史》?
《辽史》在元朝编辑得很匆忙,116卷,只用了一年就完成了。根据叶鲁彦《辽史录》、陈大仁《辽史》,参考《契丹国志》,当时能见到的资料很多都没有采用,更不用说后来发现的石刻资料了。所以在《二十四史》中,《辽史》一直有“省略”、“单纯”的评价,书中有很多不全的注释和混乱。
明清以来,编辑补充《辽史》的人很多。李娥《辽史集》、杨富士《辽史集补》、陈翰章《辽史考》等。(以上三种资料都收录在《二十五史三版》中),都是相当成功的作品。沈先生一生致力于辽金史研究,熟悉唐、宋、辽、金、元文献,特别注重出土文献的检索与整理,先成为辽,后扩展到全,研究著作甚多。《辽史补注》是《说文》先生在广泛吸收前人成果、检索辽代文献、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一部综合性著作。
陈寅恪先生在读完《辽史补注序》后,对其“宁详勿略”大为赞赏,认为若能写成书,“可称契丹史事集”。顾颉刚先生在1975年为该书作序时,也称赞其为“辽史综合补编,堪称一代史料集”。从此,新的素材层出不穷,比陈、顾看到的都要丰富。
陈寅恪《辽史补编》手稿
什么是“补充说明”?
“补注”体自古有之。刘知几的《史通补》称之为“多史异言”,弥补了以往书籍的不足。如果说裴松之的《三国志》,陆成和刘钊的《韩曙》,刘同的《金匮》,刘小白的《世说》之类的也是。”自清代以来,先后有的《正史补注》、《后汉书集注》、吴的《晋书集注》、陆璧的《三国志集注》、日本学者高川的《史记校勘记》。
刘《甲业堂刻章笔记》(复印件)
在风格的选择上,陈述了要学习欧阳修的作品。《新唐书》、《新五代史》中“新史虽好,旧史不废”,“新史不能代替旧史,所以修新史是麻烦读者”。最理想的方式是“为读者提供新材料、新知识,尽可能节省读者的时间,以便于查阅”,也就是说不必完全另起炉灶,可以在原书下面注明相关材料和考证。
《辽史补编》手稿
陈奇先生声明“愿为辽史之补”,此补在楚孙绍补《史记》中有效,裴松之注《三国》中有效;具体方法是“将《辽史》附在李、杨的书上,以五代、宋元、辞赋、、碑铭、杂记等补其不足,并以钱大昕的《考异》和的《索隐》为辑”。
《辽史》、《辽史补注》校勘
是什么关系?
《辽史补编》的作者张先生也是《辽史》的主要校对者之一。
声明先生
上世纪中叶,中华书局组织全国文史专家对《二十四史》进行校勘,其中冯家生、申生先后担任《辽史》校勘员。校检始于1961年,最初由冯家生承担。到1966年,超过三分之二的标点和校对工作已经完成。“文革”后,工作中断。1970年4月,冯家生先生去世。1971年,检查工作重新开始,语句接管并继续检查,最终完成。1974年,《辽史》正式出版。
冯家生先生
《辽史补编》写于20世纪30年代历史语言研究所时期,初稿于1940年左右完成。由于战争迁移、物资短缺等原因,一直没有印刷。同时,根据新的研究成果和新的材料,不断补充和撰写陈述。在著书的过程中,还校勘了各家记载的辽文及其新收的辽文(包括碑刻),并将其编入《廖雯汇》。《辽史补》和《辽文慧》的长期积累,对《辽史》的校勘起到了学术作用,是对冯家声校勘初稿的有力补充。
史黛尔先生于1930年代在中央研究院工作
《辽史》校勘出版完成后,顾颉刚向中华书局推荐《辽史补编》,并为其作序。"幸运的是,该校的24部历史是并行整理的。"顾序言说:“我们这次的整理工作可能有一些缺点和错误,但质量有所提高。因为副刊的出版,显然是一个新的突破。”当年的书是不印的,只谈排版方法和风格。在随后的几年里,张先生多次病重,经历了丧妻之痛,但他仍坚持工作,不断为《辽史补编》吸收新的营养。利用新收集的资料,将《廖文慧》更新为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的《全廖雯》。这些收获被加入到《辽史补编》的新资料中。在历史文本方面,《辽史补编》也吸收了《辽史》的校勘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在文本上比在学派上有更多的变化。
《辽史》补编与《辽史》修订
是什么关系?
《辽史补编》在90年代初基本完成。1992年,沈先生去世,无法看到手稿的出版。
从2006年开始,中华书局开始策划校二十四史的修订工作。《辽史》的修订由北京大学历史系的刘浦江教授主持。2007年5月至2014年7月,历时7年完成。此后,《辽史》修订稿经过一年多的修订、修订和审查,最终《辽史》修订稿于2016年4月正式推出。刘浦江教授2016年1月因病去世,未能看到修订版。
刘浦江教授
修订版充分吸收了近几十年来辽史家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辽史研究和辽史文献整理的新标杆。《辽史补编》虽然还没有出版,但修订小组也参考了手稿。由于时间的延迟,近二三十年的新成果、新材料,《辽史补》无法收录,非常遗憾。尽管如此,《辽史补编》作为《辽史》的综合补编,仍然是当代辽史研究中篇幅最长、内容最丰富的长篇巨著,是读者不可或缺的资料。
《辽史》有哪些补注?
《辽史》及其修订版共五册,约100万字。《辽史补编》10卷,240万字,意味着补编资料比《辽史》史料多了一倍多。
沈先生自制的《补注》有四个方面:是非、不足、差异、阶级。对与错包括正确批驳正文、确定新日期、辨伪、改错、移卷;补不足包括补传、补方志表、加事、加详、训诂;互补差异包括互补歧义翻译和互补不同文本;储物包括附物和救人。
《辽史补编》注释7000余条,引用文献900余篇,涵盖上述方面。
正文的“补编”包括:《补选录》和《补艺文志》两种补编,共分10个小标题,《艺文志》共分经典和历史4个子集,共190个书目。《地理志》补州34个,《关白志》补机构、补职140个,《礼记》补赠3个,《食货志》按内容补赠8个。重新编制表2:《同胞表》、《游星表》。《公主手表》里有12个公主。共增加传记145篇。国语杰布加了65个字。为了区别于《辽史》原文,我们在正文补充篇中加了“[不]”字,让读者一目了然。
阅读链接
1.《辽史 《辽史补注》是本什么样的书 | 编辑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辽史 《辽史补注》是本什么样的书 | 编辑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230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