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是一个现代人无需了解多少军事也不会感到陌生的词汇。如今在几乎所有武器平台上,从最为基础的步兵,到最为复杂的核潜艇,都可以搭载使用导弹。其中海军舰艇由于对武器系统的重量与体积较为不敏感,加上打击的目标往往庞大且具有很强的抗损性,因此成为较早搭载导弹的实用化武器平台。

可以说,在人们讨论当代军事话题时,驱逐舰那就是“导弹驱逐舰”,护卫舰那就是“导弹护卫舰”。而我最初接触导弹这个字眼,则是从其同音词开始的——老师家长训斥小朋友调皮捣蛋是常事,而小朋友精力充沛乱跑乱跳,擅长把物品折腾坏,则让老师家长们称某某小朋友是“如同导弹一样”,或者说是“专门捣蛋的导弹”。

小时候能看到的军事图片和影像资料,远不如现在那么丰富,所以导弹在我心目中最早的形象大概就是个火箭,当然火箭是飞向太空的,导弹则是飞向目标的……直到我看到了当年人民海军驱逐舰装备的、真正的反舰导弹。

比起同期也不怎么先进,但好歹外观上显得敏捷灵动的霹雳-2、霹雳-5空空导弹,国产老一代反舰导弹造型可是真对不起期待:体积庞大可以理解,但是怎么这么圆、这么胖、这么“豚”呢?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早期反舰导弹绝大多数都是这样一幅尊容,既是因为电子科技尚不发达,各种元器件体积庞大;又有携带庞大战斗部以杀伤航空母舰、战列舰等海上巨兽的需要;也因为最初的飞航式导弹,其很多技术都源自人类当时刚刚掌握的另一款尖端武器——喷气式飞机。

就像是新生的人民空军很快用上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喷气战斗机那样,我们的反舰导弹事业起步也并未落后。在当时的叫法中,反舰导弹的名称为“海防导弹”,是岸舰导弹与舰舰导弹的统称。

1960年,我国开始着手仿制苏联P-15“白蚁”导弹,即“上游一号”导弹。其中1960年至1962年为仿制准备期,主要是组建技术队伍、复制消化资料、摸清工艺生产条件,进行新工艺新技术的攻关;1963年至1966年为仿制生产期,先后生产了陆上发射模拟弹、海上发射混合模拟弹、进口零件组装的遥测弹和全部国产定型弹。

由于中苏关系破裂,使得在导弹仿制过程中,那些网络上只有寥寥数语记叙的内容,从来都不是那么容易。例如在弹体研制中,就曾遭遇至少两项技术难题:

玻璃钢泡沫塑料弹头罩——泡沫塑料原材料国内很匮乏,苏联资料中又未提及具体配方等细节,而且当时没有用于成型的大型真空抽压机;

合金挤压铸造弹翼壁板——国内不仅没有制造过挤铸机,就连像样的图片资料都没有,这项“工业母鸡”也得自己从头开始做;

除此之外,还有舵面、副翼蒙皮的化学铣切等等难点。不过正如前文提及,早年的反舰导弹就像是小飞机,新中国刚刚起步的航空工业在成为攻克海防导弹的主战场的同时,也将其刚刚掌握的部分技术用到了导弹上。例如上游一号的弹头罩生产工艺攻关时(需要材质强韧、造型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还要透波),就用上了米格-19P(国产型称之为歼-6甲)雷达罩的制造经验。

导弹,是一个现代人无需了解多少军事也不会感到陌生的词汇。如今在几乎所有武器平台上,从最为基础的步兵,到最为复杂的核潜艇,都可以搭载使用导弹。其中海军舰艇由于对武器系统的重量与体积较为不敏感,加上打击的目标往往庞大且具有很强的抗损性,因此成为较早搭载导弹的实用化武器平台。

可以说,在人们讨论当代军事话题时,驱逐舰那就是“导弹驱逐舰”,护卫舰那就是“导弹护卫舰”。而我最初接触导弹这个字眼,则是从其同音词开始的——老师家长训斥小朋友调皮捣蛋是常事,而小朋友精力充沛乱跑乱跳,擅长把物品折腾坏,则让老师家长们称某某小朋友是“如同导弹一样”,或者说是“专门捣蛋的导弹”。

小时候能看到的军事图片和影像资料,远不如现在那么丰富,所以导弹在我心目中最早的形象大概就是个火箭,当然火箭是飞向太空的,导弹则是飞向目标的……直到我看到了当年人民海军驱逐舰装备的、真正的反舰导弹。

比起同期也不怎么先进,但好歹外观上显得敏捷灵动的霹雳-2、霹雳-5空空导弹,国产老一代反舰导弹造型可是真对不起期待:体积庞大可以理解,但是怎么这么圆、这么胖、这么“豚”呢?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早期反舰导弹绝大多数都是这样一幅尊容,既是因为电子科技尚不发达,各种元器件体积庞大;又有携带庞大战斗部以杀伤航空母舰、战列舰等海上巨兽的需要;也因为最初的飞航式导弹,其很多技术都源自人类当时刚刚掌握的另一款尖端武器——喷气式飞机。

就像是新生的人民空军很快用上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喷气战斗机那样,我们的反舰导弹事业起步也并未落后。在当时的叫法中,反舰导弹的名称为“海防导弹”,是岸舰导弹与舰舰导弹的统称。

1960年,我国开始着手仿制苏联P-15“白蚁”导弹,即“上游一号”导弹。其中1960年至1962年为仿制准备期,主要是组建技术队伍、复制消化资料、摸清工艺生产条件,进行新工艺新技术的攻关;1963年至1966年为仿制生产期,先后生产了陆上发射模拟弹、海上发射混合模拟弹、进口零件组装的遥测弹和全部国产定型弹。

由于中苏关系破裂,使得在导弹仿制过程中,那些网络上只有寥寥数语记叙的内容,从来都不是那么容易。例如在弹体研制中,就曾遭遇至少两项技术难题:

玻璃钢泡沫塑料弹头罩——泡沫塑料原材料国内很匮乏,苏联资料中又未提及具体配方等细节,而且当时没有用于成型的大型真空抽压机;

合金挤压铸造弹翼壁板——国内不仅没有制造过挤铸机,就连像样的图片资料都没有,这项“工业母鸡”也得自己从头开始做;

除此之外,还有舵面、副翼蒙皮的化学铣切等等难点。不过正如前文提及,早年的反舰导弹就像是小飞机,新中国刚刚起步的航空工业在成为攻克海防导弹的主战场的同时,也将其刚刚掌握的部分技术用到了导弹上。例如上游一号的弹头罩生产工艺攻关时(需要材质强韧、造型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还要透波),就用上了米格-19P(国产型称之为歼-6甲)雷达罩的制造经验。

1.《中国“海鹰”反舰导弹 远去的“导弹驱逐舰象征”:“海鹰”反舰导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海鹰”反舰导弹 远去的“导弹驱逐舰象征”:“海鹰”反舰导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257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