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图是示意图或系统图。

接线图是PLC应用的设计图,具体是输入输出点如何连接。

可编程控制器接线图由输入端、连接按钮、输出端、交流接触器和可编程控制器主体组成

例子...电机正反转控制图。

可编程控制器工作原理图:

可编程控制器有两种基本工作模式,即运行模式和停止模式。在运行模式下,PLC通过反复执行反映控制要求的用户程序来实现控制功能。为了使PLC的输出响应随时可能变化的输入信号,用户程序不仅只执行一次,而是反复执行,直到PLC停止或切换到STOP工作模式。

PLC除了执行用户程序外,每个周期还要完成内部处理和通讯处理,一个周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见图)。PLC的这种循环工作模式称为扫描工作模式。因为计算机以非常高的速度执行指令,从外部输入输出关系来看,处理似乎是同时完成的。

内部处理阶段,PLC检查CPU和模块内部硬件是否正常,复位监控定时器,完成一些其他内部工作。

在通讯服务阶段,PLC通过微处理器与其他智能设备进行通讯,并响应编程器输入的命令更新编程器的显示内容。

当可编程控制器处于停止模式时,仅执行上述操作。当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处于运行模式时,它必须完成其他三个阶段的操作。在可编程控制器的存储器中,设置了一个区域来存储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状态,分别称为输入图像寄存器和输出图像寄存器。PLC梯形图中的其他编程组件也有相应的图像存储区,统称为组件图像寄存器。

在输入处理阶段,PLC将所有外部输入电路的开和关状态读入输入图像寄存器。当外部输入电路接通时,对应的输入映射寄存器处于L状态,梯形图中对应的输入继电器的常开触点接通,常闭触点断开。当diangon.com外部输入触点电路断开时,相应的输入映射寄存器处于0状态,梯形图中相应输入继电器的常开触点断开,常闭触点接通。

当某个编程元素对应的映射寄存器为L状态时,称为ON,当映射寄存器为0状态时,称为OFF。

在程序执行阶段,即使外部输入信号的状态改变,输入映射寄存器的状态也不会相应改变,输入信号的改变状态只能在下一个扫描周期的输入处理阶段读取。

PLC的用户程序由若干指令组成,在内存中按步进顺序排列。当没有跳转指令时,CPU从第一条指令开始,逐个执行用户程序,直到用户程序结束。执行指令时,从输入映射寄存器或其他元素映射寄存器中读取编程元素的0/1状态,并根据指令的要求执行相应的逻辑运算,并将运算结果写入相应的元素映射寄存器。因此,每个编程元素的映射寄存器(输入映射寄存器除外)的内容随着程序的执行而改变。

在输出处理阶段,CP/7将输出映射寄存器的0/1状态传输到输出锁存器。当梯形图中输出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时,相应的输出映射寄存器处于1状态。信号经输出模块隔离放大后,继电器输出模块中相应硬件继电器的线圈通电,其常开触点闭合,使外部负载通电工作。

如果梯形图中输出继电器的线圈“断电”,对应的输出映射寄存器处于0状态。输出处理阶段结束后,继电器式输出模块中相应硬件继电器的线圈断电,其常开触点断开,外部负载断电停止工作。

1.《plc的工作方式 PLC有什么工作模式?工作流程是怎样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plc的工作方式 PLC有什么工作模式?工作流程是怎样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302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