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龄
我不是虎妈。
-陈美玲
“辽阔的草原,美丽的山丘,成群的牛羊,白云悠悠……”
上世纪80年代,一位香港女歌手在北京首都体育馆演唱了这首《远野田园》。
她年轻的身材和甜美的歌声深深地扎根在一代人的记忆中。
陈美玲1955年8月生于香港,酷爱唱歌。她初中时经常参加各种志愿活动,在学校有一把吉他伴奏,靠弹唱筹集资金。
14岁时,他被一名童子军发现,并首次以歌手身份出道。1971年,他和他的姐姐陈依龄录制了由美国歌手乔尼·米切尔创作的《圆形游戏》,这首歌很受香港人的欢迎。
同时,他还演出了张彻导演的电影《年轻人》和《叛逆》。影片中年轻活泼的陈美玲开始在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地区走红。
陈美玲在香港录制的英文版很受欢迎。16岁时,应日本著名歌手、作曲家平野弘之邀赴日本演出,歌曲《白纬玲美人花》迅速传播开来。
不仅获得了当年的日本民歌奖,还迅速在日本乃至亚洲流行起来。
17岁时,她被一家日本唱片公司吸引,试图说服她去日本发展。
1973年,陈美玲凭借歌曲《草原荣耀》获得日本唱片奖新人奖。
凭借清晰的歌声和可爱的外表,陈美玲已经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女孩偶像。
“陈美玲有两颗虎牙,属于可爱的美少女。她在日本用的英文艺名艾格尼丝,日本人把她视为天使。”
有人说当时的日本乐坛进入了女生偶像混战的战国时代。
陈美龄与佐藤美并、秀树斋雄、野口五郎和邓丽君等歌手一起成为那个时代最耀眼的明星。
人们被她迷住了。
从1973年到1975年,陈美玲连续三年作为外国歌手参加日本红白歌会。
当时,陈美玲和山口百惠经常上《日本偶像》杂志的封面。
1976年,事业如日中天,年仅21岁的陈美玲突然宣布要去多伦多大学学习儿童心理学,暂时告别娱乐圈。
这个突如其来的决定不仅让粉丝们吃惊,也让经纪人愤怒。
“它像滚雪球一样不停地滚,”陈美玲说,她描述了自己的红热状态,每天工作20个小时。
中午休息的时候还要拍照打广告。除了睡一会儿,我没有别的想法。
“爸爸从香港来看我,说这不能继续了,我没有自己的时间,不能交朋友,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帮了你。不知道自己真正的价值,觉得自己很成功。”
陈美玲的父亲目睹了时代太多变化带来的幻灭感,经常告诫孩子,金钱和名誉就像流水,一旦出事,马上就要被带走。
但是,知识一旦进入你的头脑,它就不会被带走,它会成为你一生的财富。
父亲希望她不要被名利所束缚,能够完成学业。
早在中学的时候,陈美玲就在香港儿童福利院做了一段时间的志愿者。
每次她去看孩子的时候,胳膊骨折眼睛瞎的孩子都会在周围大喊大叫。陈美玲想进入他们的内心,却发现无从下手。
这个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充电,更是为了实现我年轻时的一个愿望。
所以,陈美玲选择了儿童心理学专业。
刚到加拿大的时候,陈美玲终于不用活在大家眼里了。
“什么都可以,一个人逛街,在日本是不可能的。不化妆什么都可以穿。不用天天洗头。”。
从一个名星到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陈美玲一点也不失落,反而极其开朗。
“我没有‘拥有’的心态,也从来没有觉得一旦有所成就,就会抓住。”。
1978年,陈美玲毕业后重新进入娱乐圈,并很快取得巨大成功;
1979年,在香港出版了他的第一张粤语唱片《雨中康乃馨》;
1983年,他和张国荣一起获得香港金像奖。
她在日本发行的专辑长期以来一直是外国歌手在日本唱片销量的记录保持者。
1984年,陈美玲为纪念国际青年日写了一篇和平论文《歌唱呼唤和平》,并获得特别奖。
1985年,陈美龄为宋庆龄基金会演出,在北京首都体育馆吸引了54000多名听众。
这成为她在中国的第一场演唱会,她很感动。
之后,5月,陈美玲跟随日本电视台采访埃塞俄比亚难民营,看到很多孩子因饥饿被杀。她的心再次受到强烈的震撼。
从那以后,她一直积极从事儿童慈善活动。
“我不是出生在一个非常富裕的家庭,但我有一个家,一个父亲和一个母亲,食物,衣服和学校,但他们不能。
因此,我经常和那里的孩子们一起玩,和他们聊天,给他们唱歌。
特别是从加拿大留学回来,社会意识很高,不仅要做艺术家,更要做社会人,希望从事慈善活动。"
陈美玲在80年代红极一时,但名声对她来说不一定是幸福。
80年代初,陈美玲曾经想离开乐坛。当年她不知道去哪里,干脆请假陪妈妈回贵州老家。
没想到这次旅行,反而坚定了她当歌手的决心。
“贵州农村的孩子会唱一首我在台湾录的《燕子归来》。当时大陆还没有公开让台湾歌曲进来,孩子们是通过发磁带学习的。
当时真的很感动,觉得歌曲真的可以连接港台和大陆。从孩子们的歌声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团圆的力量。"
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陈美龄爱上了他的日本经纪人金,并开始追他。
父母和家人认为日本男人太大了,文化背景不同,所以非常反对。
但是,陈美玲很坚决。她笑着说:“我的另一半是我的日本经理,一个能让我整理日程并为我的孩子早上上学准备早餐的开场白。”
1986年初,陈美玲穿上了婚纱。
婚后,陈美玲和丈夫一起开了自己的事务所。
1986年,长子出生。
当时的日本社会还是比较保守的,女人一旦结婚生子,就要回归家庭。
儿子出生后,陈美玲也暂停工作一段时间。
但当时她的人气持续上升,很多电视台都要求她录制节目。她每天还是会收到五六条公告。
陈美玲家离东京五小时车程。她担心出去录制节目会影响孩子的母乳喂养,所以去电视台的时候会带着孩子。
带着“已婚有子女”出现在电视台的陈美玲,没想到他的举动引起了极大的批评。
1988年12月,日本多家杂志就一个问题展开了大篇幅的辩论:陈美龄是否应该带孩子去电视台工作?
陈美玲没有想到自己无意的举动会引起巨大的轰动。
日本青年男女开始关注和思考职业母亲和妇女的地位,争论越来越激烈,甚至成为日本实现《男女平等就业机会法》和育儿假制度的动力。
“美玲”一词还获得了日本新语言与流行语言奖的公开奖。
还有人说:陈美玲太贪心,要工作,要结婚,要孩子。这怎么可能?既然有了宝宝,就应该待在家里,不要带出来。
陈美玲听了真的很生气,但不知道怎么和他们争辩。
为什么香港那么正常的事情在日本变得不可思议?
这场辩论也被称为“阿格尼丝辩论”,由美国《时代》杂志报道。
《阿格尼斯辩论》发表在美国《时代》杂志上。斯坦福大学教育经济学家斯特罗布教授看了这篇报道后,主动联系了陈美玲。
有人建议她去斯坦福大学攻读教育学博士学位,研究现代女性问题。
此时陈美玲怀孕8个月,学习难度不言而喻,但她坚持自己的选择。
于是1989年,陈美玲带着大哥和肚子里的老二飞到斯坦福大学读博士。
上课时,2岁多的大儿子被送到学生母亲的幼儿园。婴儿期的二儿子被朋友抬出教室,宝宝饿了就溜出来喂奶。
晚上找不到人帮忙带宝宝,所以陈美玲想不出一节课,但是教授坚持让她带宝宝去上课。
班里还有一个会坐最后一排的哺乳妈妈。
“美国人真的有不同的想法。他们认为大学不一定是年轻人的地方。他们工作生完孩子就可以回来。”
晚上,陈美玲没有时间看书,直到儿子们睡觉。他经常在黎明前看它。
后来,她的经纪人在美国探望她后,她立即给丈夫打电话,希望能说服她赶快回家。
“他说我会以这种速度死去!现在想想真不知道当时的自己是怎么过的!”
读博的生活无疑是极其艰难和危险的,陈美玲已经一一克服了。
1994年,陈美玲完成毕业论文,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顺利毕业。
毕业后,陈美玲积极为妇女儿童福利工作。
“当我读完博士回到日本后,我开口说话,终于有人听了。”
1998年,她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邀请担任大使,前往泰国、苏丹、东帝汶、菲律宾、伊拉克、摩尔多瓦等地。
向世界传达当地儿童的情况,并提出改善现状的建议。
“不管什么年龄,什么职业,我都希望他们听了我的故事后,能开始做点什么。”
陈美玲在埃塞俄比亚、伊拉克、索马里、黎巴嫩等许多大炮林立的地方留下了足迹:
在泰国的一个收容所,数百名被遗弃的艾滋病儿童一起吃午饭;
同样在南苏丹,他直视一个名为眼镜蛇军的反政府军的领导人,要求他释放2000多名儿童兵。
陈美玲是一个极其温柔的女人,但她的温柔是建立在勇敢、善良和毅力的基础上的。这种温柔而不动的眼神,却悄悄滋润着事物,直抵心底。
在事业和生活上,陈美玲无疑是成功的。更难得的是,她在教育三个儿子方面已经极其成功。
1996年,41岁的陈美玲生下第三个儿子后,投入了大量时间从事公益活动。她曾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亚洲亲善大使。
这个时候大哥10岁了,可以在老二的帮助下照顾弟弟。
陈美玲的三个儿子都是自己和老公带大的,都是母乳喂养到一岁半。
“那时候我真的很累,但也是我最开心的时候。无数次,我都觉得累得下不来了,可是回到家,孩子们笑着跑去开门,一个新的陈美玲又出来了。”
在学习、工作、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使、在世界各地做志愿者的过程中,她从未放弃自己的孩子,坚持尽可能陪伴孩子,一直亲自照顾孩子。
“不管工作有多忙,我都要和家人保持沟通,否则会逐渐失去和家人的信任关系。”
很多人劝陈美玲找个保姆在家住,做家务,她都没那么做,怕家里的感情渐渐疏远。
在陈美玲看来,家庭是孩子的避风港。
如果你能在难过的时候告诉家人,你的悲伤就会减半;如果你有快乐的事情可以和家人分享,你的快乐会倍增。
这就是家庭,这就是家庭。
2007年,陈美玲被确诊为乳腺癌。
她在精神上和身体上都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她的脸肿胀,她在音乐会上化妆来掩盖她丑陋的头。
另外,她说:“但最难的不是我,而是我老公。他一个人负责我的家庭工作,我真的很感激他。”
陈美玲生病期间,准备去美国上大学的二儿子哭喊着要回来,被她制止了。结果他二儿子交了一张白纸,得了零分。
“我没有考虑我家人的心情。我当时应该让他回来,或者每天给他打电话发邮件,但是那时候我太乱了,我怕看不到他们长大。”
后来陈美玲要求学校让二儿子重考,最后他顺利进入美国斯坦福大学。
当时三儿子还在上小学,陈美玲很希望他能早日康复,和孩子一起长大。
于是她坚持抗癌治疗5年,终于痊愈。
事实上,手术后10天,陈美玲回到了演唱会和演唱会工作现场。
乳腺癌手术后不到一个月,她站在人民大会堂的舞台上,放声歌唱。即使举手,她也出了一身冷汗。她觉得这个舞台值得。
她认为唱歌可以消除误解和对立,带来理解与和平。
陈美玲和三个孩子
2015年,陈美玲的三儿子大儿子二儿子考上斯坦福大学,又引起了一次轰动。
陈美玲认为,儿童教育不仅仅是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是身心全面人格形成的过程。
她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不要求孩子学习。
当孩子做错了什么事,她会选择耐心的和孩子说话,直到孩子认清。
大儿子上小学的时候,因为成绩不好对妈妈撒了谎。陈美玲发现后,先给了孩子一个拥抱,然后和他聊了八个小时,让孩子意识到不管成绩如何,妈妈都会一直爱他。
从那以后,孩子再也没有对母亲隐瞒过什么。
陈美玲认为,孩子天生就是宝,永远不要拿孩子和别人比:世界上一定有人能比你做得更好。这样,孩子自卑,失败。
父母应该鼓励他们的孩子有想法说出来。
做这件事不是好孩子,而是好孩子努力。
“记住,作为母亲,你必须成长,必须修养自己。”
陈美玲和孩子们关系很好,几乎无话不谈,逛街,旅游,一起玩。
告别表演艺术30年后,陈美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再次回到公众视线。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亚洲亲善大使、日本癌症协会“微笑大使”和香港浸会大学特聘教授也是她的公众身份。
与日本结婚多年的陈美玲,一直崇尚和平。她曾经公开展示过南京大屠杀的照片,触动了日本人的神经,她甚至受到了死亡的威胁。
但她的想法是,世界和平和人类的爱不应该以国家来区分。
现在陈美玲60多岁了,但还是很年轻很漂亮。
大儿子结婚时,陈美玲没有“容貌”,弯腰给儿媳妇整理裙子,整理头发。
正如她所说:
“每个人都有很多爱的种子,但是爱情的种子只在自己的心里传播不会开花,而是必须播种在别人的心里。
同时,如果你心里没有别人播下的爱的种子,爱也不会在你心里开花。"
“爱、和平、自由”是陈美龄一生信奉和践行的人生意义。
正因为如此,一个内心充满阳光和爱的人,才会从命运中获得更多的关注,与美携手并进。
给予的每一份爱都会以某种方式回应。
-结束-
欢迎与朋友圈分享文章
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女士们先生们,要么在那里,要么在广场
1.《陈美龄 她曾与邓丽君齐名,34岁带娃读博,52岁患癌,60岁将三个儿子都送进斯坦福》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陈美龄 她曾与邓丽君齐名,34岁带娃读博,52岁患癌,60岁将三个儿子都送进斯坦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317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