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于已经失去独立性的人来说,对政府和社会的要求不能太高,都需要自己去承担和救赎。
“伴随死亡而来的一切往往比死亡更令人恐惧:呻吟痉挛、脸色变色、亲友哭泣、哀悼葬礼……”这是弗朗西斯·培根《论死亡》中的一段话,其中有一群父母比任何人都更能理解悲痛。
大部分都50多岁了。20多年来,他们和独生子女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正当他们兴高采烈地买新房,给孩子准备嫁妆的时候,一场意外夺走了他们幼小的生命。他们称自己为“失败者”。近年来,随着疾病、车祸、溺水、食品安全等原因,我国独生子女残疾和死亡的发生率一直在上升,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数量以每年7.6万的速度增加,成为一个日益庞大的群体。
步入老年,浇花,逗儿孙,享受天伦之乐,是老人的梦想。然而,随着失去独立的家庭的出现,家庭的幸福不再,反而出现了难以忍受的孤独和痛苦。他们的未来呢?他们将如何度过余生?
有人认为响应政府的计划生育号召,只生了一个孩子,为国家做出了牺牲。他们失去唯一的孩子后,政府应该为他们提供养老服务。其实目前恐怕很难。第一,政府没有那么多财力;第二,未来随着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龄化,政府可能会在未来大力鼓励生育;第三,独生子女家庭本身投入的时间和金钱较少,而少生孩子省下的钱已经被自己消耗掉了。未来,他们将以社会化养老的方式,接触到多子女家庭的“光”。
我们都不快乐——直到天荒地老,我们相遇。我们理解。熟人有什么关系?。在经历了失去孩子的痛苦后,他们开始寻找和自己命运相同的人。他们自发成立QQ群,互相取暖交谈,抚慰受伤的心灵。他们的普遍愿望是为那些失去独立性的人建立一个养老院。每个人都有归属的需要。有相同经历的人,不仅可以在生活中互相照顾,闲暇时还可以一起娱乐聊天,精神上互相安慰,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可惜的是,“失去独立”的群体还没有进入大众的视野。谁会听他们的喜怒哀乐?社会关怀的力量什么时候会注意到他们?目前对于已经失去独立性的人来说,一切还是要自己承担。像美国畅销书《后半生》的作者鲍勃·班福德一样,满怀信心地寻找出路。
班福德出身寒门,11岁挑起生活重担,14岁父亲突然去世;31岁那年,母亲在一场大火中丧生。在他辉煌的职业生涯中,他杰出的独子突然死于意外。不同寻常的是,班福德有勇气说:“我的职责和使命是发挥上帝赋予我的专长,而不是做我喜欢的事。”中年以后,他决定用自己的专长、知识、经验和金钱来实现生命的永恒价值。
失去独立性的人一定要明白,人生就像一场旅行,要上下车无数次;事故经常发生;有时是意外的惊喜,有时是刻骨铭心的悲伤...
1.《失独群体 失独者群体:生命中难以承受之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失独群体 失独者群体:生命中难以承受之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330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