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奇闻趣事

苟以天下之大 故事丨李六如与王美兰的生死恋情

李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党组书记。湖南省平江县人,1908年加入湖北省团委。参加了辛亥革命。1912年赴日本留学,1918年回到平江变卖家产,兴办工厂济贫,试图以实业救国。在遭受挫折后,他试图走教育救国的道路,在平江创办平民学校,吸收工农子弟。1921年秋,毛泽东和何叔衡介绍他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他们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为平江县第一个共产党员。曾任中共湖南区委文化委员。

在李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和王美兰同甘共苦,始终不渝的爱情是一代人的风格。

毛泽民配他们

1933年秋天,红枫如火,瑞金郊区大丰收。

这一天,中国国家银行副行长、中苏财政经济专业学校校长李来到一间简陋的教室里讲课。站在讲台前,他扫视了全班,却发现前排坐着一个很秀气的女生。她个子不高,留着短发,长着耳朵,穿着一件蓝色格子绿布衫,打扮成一个山女,圆圆的脸上有一对深深的酒窝,双眼皮下有两只乌黑明亮的眼睛,特别明亮可爱。这时,她手里拿着铅笔,低着头在抄课文。

讲座开始时,李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字:金融基础知识和金融。直到这时,那个女学生抬起头来。

她叫王美兰,原名宁静莹。她参加革命后改名,1913年生于江西永丰县。我的父亲宁秀达是一个忠诚而贫穷的农民,我的母亲罗李安修是一个勤劳而贤惠的农妇。她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哥哥。梅-王兰在很小的时候就是童养媳。大革命时期,她加入少先队,积极参加反土豪分田斗争。1931年,她和丈夫一起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她在江西永丰前线医院当护士,后来调到瑞金中央金融合作总部当销售人员,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党组织为了提高她的政治思想和文化业务水平,把她送到中央财经专科学校学习。她以前从未上过学,而且是个文盲。但她有很强的毅力,夜以继日的努力学习,虚心向老师同学求教。深夜,同学们都睡了,她蹲在月光下,用松枝当笔,用沙盘当纸,练习数学习题。凭借她的勤奋、努力和非凡的接受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她逐渐能够自由地听写。

专心听课的李,一开始并没有对王美兰多加关注,但发现这位学生很腼腆,总是低着头,一伤心就好像心事重重。

这天下课后,李在办公室里和梅聊天,帮梅解开心结。问了她学习情况后,她问她最近家里过得好不好。问梅——王兰不禁泪流满面。原来,早前部队来告诉她一个非常不幸的消息,丈夫在反“围剿”战斗中英勇牺牲,她伤心欲绝。眼里含着泪,她咬紧牙关,要求上前线为亲人报仇。然而,她的请求没有被批准。她整天愁眉苦脸,圆脸瘦了不少,听课也没精打采。

“你不能抑郁!”李安慰:“人死不能复生,活着的人要化悲痛为力量。”并说:“到了前线就可以报仇了。留在后面就不能报仇吗?”

梅王兰低下头,静静地听着。她是那么安静,那么单纯,又那么执着。她对亲人和战友的深情和忠贞,让李深深地感动了。他开始不由自主地爱上这个农村姑娘,幽默地对她说:“有战斗,但你是个连枪都不会射的女同性恋。也许你打不中敌人,但是敌人会打你!不是吗?”

梅——王兰好一句话。耶!虽然他已经是红军了,但还没碰过枪!

“校长,教我开枪!”梅——红着脸说道。此刻,她想为自己报仇,迫切需要学习如何制造枪支。

“我不太擅长军事,但是如果我开枪,我可以教你!”李说:“让他的卫兵把枪拿出来,教梅擦枪走火。”。直到后来,王美兰觉得这个上课很严格的校长还是很贴心体贴的;在此之前,她一直仔细研究李的校长:高高瘦瘦的脸,宽如苍天,两鬓斑白,两眼炯炯有神,戴着一副高鼻梁的金边眼镜,身穿蓝色中山装。

之后除了上课,他们还见过几次面。梅失眠了,李的影子总是在她脑海里盘旋。她隐约觉得自己爱上了他。她也深信他对她有好感。她发现他19岁就参加了辛亥革命,然后去了日本留学。他是毛泽东介绍的我党早期党员、高级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王美兰想,我可以做穷山沟里的童养媳吗?“这不可能!”她心里说。

但没过多久,等专业课上完,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和会计曹菊茹亲自来找她。毛泽民亲切询问她的家庭情况和她参加革命后的经历。寒暄过后,毛泽民直接对她说:“李同志和他原来的妻子已经失去联系六七年了。他早就脱离了夫妻关系,一直过着光棍生活。他非常需要一个革命伴侣。经学校老师介绍,认识很久了,你是他的最爱。他爱你勤劳,诚实,单纯,深情。你可能对他了如指掌。他是我们党的老同志,对党的事业非常忠诚,德才兼备,受到大家的尊重。就连我哥哥润之都很看得起他。10多年前他们在长沙时是朋友,他也很关心刘茹同志的婚姻。只是刘茹比你大。我不知道你是否同意。让我们征求你的意见。”

梅-王兰听了,所有的疑虑都消失了。她脸红了,点头说:“没问题。”

当时时尚组织自我介绍。有了毛泽民值得信赖的领导和曹菊茹做媒做账,与梅的婚事很快就成了。

在一个月难得一见的夜晚,在造纸厂一间铺着杉木皮的小房间里,一张由两条木凳和一个门板组成的“床”,上面铺着厚厚的稻草和打了补丁的毯子,一床褪了色的蓝色印花被子,上面盖着多年的薄棉絮,一床熏黑的夏布,还有两把木椅,这就是他们的新房子。唯一有点洞房气氛的是床上绣着红色“hi”的一对枕头,床头的瓦钵里插着一束盛开的菊花。

婚礼的第二天上午,李和妻子还没有来得及一起吃早饭。李接到紧急会议通知,便辞别新婚妻子,骑马挥鞭,消失在王美兰的眼前...

坐牢。

中央红军长征结束后,李留在江西做党的地下工作。

1936年初夏的一天,李从街上回到家,立即关上门。他很认真地在王美兰耳边说:“现在风声很紧,你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如果被抓了,千万不能背叛革命,背叛党。”顿了顿,侧耳听了听外面的动静,告诉梅,说有人自首了,说:“万一有人问起你的身世,你就说原来婆家开了个小饭馆,他老公开了条船。不幸的是,他前年翻船淹死了。他的岳母经常叫你“福柯明星”,想把你卖掉。李老板准备继续他的婚姻,花了几十块钱买你。”直到梅-王兰点点头,想起了什么,他才又走上街头。几天后,国民党驻吉安第51师派出大批军警,将李作为“大案要犯”绳之以法,实行隔离监禁,严加看管。

在李被捕的当天,一群荷枪实弹的国民党士兵向李的住处跑去。梅——一看不对劲,立即调到镇外。有一条通往山上的小路,是李和梅在紧急情况下开辟的。王美兰沿着这条小路上山,找到了住在山里的邻居老人的儿子。她说李老板怕被带走,想在山里避一避,免得给小区带来麻烦。

“明白了。”邻居老人的儿子很亲热,真心答应,让妻子给王美兰开个临时店,把她安顿在内侧厢房。

梅又担心又烦躁,整天整夜为李的安全担心。她派人下山去打听消息。但是,敌人被严密封锁,四处张望也没有李的下落。梅王兰更着急了,连夜下山去打听她认识的李正浩大夫的情况。

梅一进家的门,就看见屋里乱七八糟的,碎玻璃瓶子散落一地,天花板上戳了几个洞。看到王美兰,急切地告诉她:李老板被关在51师的牢房里,已经判刑,还活着。那一天,军警找不到梅·,知道她家和家有联系,就到他们家来搜查,搜得天翻地覆。王美兰感到非常不安,因为他给李正浩家带来了麻烦。李正浩反过来安慰她,丈夫和妻子都热情地挽留她留下来。梅王兰不敢再来找他们的麻烦,连夜赶回山里。

为了打听李的情况,梅想到了一个和她们是邻居的妓女,妓女们经常有国民党军官在那里鬼混。她生来贫穷、美丽、慷慨、忠诚。梅-王兰悄悄地找到她,向她求助。她满口承诺。两天后,这名妓女告诉王美兰:“有官员说,李的案子是另一起‘匪匪’案,他晕倒了,但一时半会儿死不了。”

当时,梅虽然住在深山老林,但仍试图打听党的地下组织。我在城里找不到地下党。她想在山里找到它。如果李找到了党,就有救了。她扮成卖小百货的小贩,提着一个装满袜子、肥皂等零星物品的竹篮,在山里挨家挨户地闲逛,找人聊聊天,听听关于地下组织的信息。但是跑了几天脚都湿透了,鞋子也穿破了,但是没有结果。

没有党组织,就没有救的希望。梅-决心去参观这座监狱,即使它是一个很深的尽头,她也会去参观。即使你死了,你也应该和李一起死。于是她又下山了。

这时,风不像以前那么紧了。梅-王兰下山后回家了。当时实行“十户联防”、“五户联坐”,任何人包庇不报都要受到集体惩罚。二房东见梅夫妇平日对他们很好,就主动出来招呼大家,说李老板是好人,受了委屈。李老板很老实,不会连累大家。每个家庭都要照顾好自己的孩子,不要在外面乱说。就这样,梅-王兰仍然留在原地。

李在敌人的监狱里始终坚强不屈。敌人首先用“软”的方法引诱他。主审官礼貌地解开绑在他身上的麻绳,请他坐下喝茶,抽支烟。他根本不用审问,只是随口“聊”了几句,问他叫什么名字,是不是共产党。李从容答道:“我叫李寻生。我是一个商人。我的钱被抢了,我不得不去报社谋生。”

主持人假惺惺地笑了笑:“有错吗?”一边说一边递给他一张通缉令,上面有李的照片,要求他坦白并举报自己的叛逃行为。主持人保证了他的生命安全,并允许他任职。

李对的态度很坚决,他断然拒绝。

“打!”敌人的主审官一挥手,冲过来几个凶狠的打手,把李打得皮开肉绽,晕倒在地。

过了几天,敌人把李带上镣铐,送到吉安县的死刑牢房,回文一到就被处死。

王美兰听到这个消息后肝肠寸断。连续几天,她四处奔走,请求允许她去李瑟娥·刘茹,但遭到了拒绝。典狱长板着脸生硬地说:“你在等着收尸!”

王美兰实在忍不住了,怒叫道:“你白白杀了好人,也不会自然死亡!”

……

李在狱中去世时并没有惊慌。他没有坐等,而是利用当局的法律规定和他在辛亥革命时期建立的旧关系以及国共第一次合作,试图改变判决。那时候他“只想被判无期徒刑等着开会”。这时,梅得到了一位好心医生的帮助,让她在典狱长不在的时候到监狱里去看看。夫妻俩没有痛哭,丈夫却流着泪对妻子说:“别哭,哭也没用。你想办法给我弄点纸和墨水,我要上诉!”

王美兰擦了擦眼泪,安慰丈夫说:“你不用担心家人,你自己也该解脱了,总有一天会出狱的。”

还是通过李医生,从梅那里得到了纸、墨水和一些食物——。因为被铁链铐着,写不出来。一位好心的狱友自告奋勇为他代笔,他向南京军委主席蒋介石、江西省省长兼保安司令熊式辉等口述。,以表明他不是“罪犯”,而且根据法律,他没有死刑。与此同时,论文被分发给断绝关系10多年的老朋友、南京司法学院副院长秦振,请求解救以避免死刑,但未请求保释。这封信是1936年11月18日发出的。秦桧收到信后,进行斡旋,几次试图保护他,并要求南京中央公务员纪律委员会秘书处回信,称秦桧已写信给熊式辉,试图营救他。

这时,监狱换了一个新的监狱长。梅带着李的老朋友、国民政府军的一个成员的一封信去找新监狱长,允许他每天送一顿饭。梅把她所有的东西都卖了,每天早上给人洗衣服,然后去做点小生意,赚些钱买些吃的,送到监狱里给李吃。她每天都在减肥,李泪流满面地说:“你不用每天给我吃的。再这样下去,就要被压垮了。”

梅-王兰没有收入来源,所以他受苦也没关系。让他担心的是李没有东西吃,每次送饭都要受到别人白眼,被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歧视欺负。这样的一天什么时候结束?她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和煎熬,但她从来没有停止过整天给李送饭,她总是想办法让他吃点东西。到了冬天,怕菜凉了,就拿了个小火炉,去监狱的隧道里热了热。

一天,一个邻居把王美兰拉进里屋,开门见山地说,她询问道。即使李老板没有在朋友的帮助下被处决,他也会被判无期徒刑。你还很年轻,才20多岁,在草寡妇怎么会老?我们再婚吧。并对梅说——王兰找一个好男人,体面,家境很富裕,是一家商店做大生意的老板,只要她愿意,那就给她做媒。

王美兰谢绝了邻居的好意,斩钉截铁地说:“不行!李老板被判无期徒刑,我关了他一辈子。”

她就是这么说的,她就是这么做的。李坐了两年多的牢,王美兰一直护着他,给他送衣服,给他擦洗血迹斑斑的衣服,尽一切可能营救他。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Xi事变。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被迫接受加入共产党抗日的条件,国共第二次合作逐渐形成。1937年3月,李从监狱释放。出狱后,他提起笔,激动地在王美兰的照片背面写道:

妻子美兰,江西人,忠贞多情。她曾经和我生死与共,冒着枪林弹雨的危险,涉过山河。吉安有困难的时候,援助很多。我觉得这是爱情最重要的。古人说,穷人和穷人之间的友谊不能忘记,破落的妻子不能离开教会。我和我的朋友梅兰遇到了麻烦,所以我们几年没有分开过。

患难见真情。李始终如一,全心全意爱梅。

“世界上那么多美女,我只会等她!”

1939年秋,李等到达延安后,担任办公室秘书长。王美兰患有阿米巴痢疾,病情严重。当时延安缺医少药,生活十分艰苦。Liliuru

王美兰用自己的一点零用钱买中草药,守护在身边,给妻子煮药、喂汤、洗衣服,她的体贴深深打动了她。李设法带了一些面粉和大米来滋养她的身体,但她吃了黑玉米。王美兰看到丈夫的身体每天都在消瘦,就说:“你要照顾好自己,不要这样打扰我。”

李答道:“我只能让你伺候我,不能给你做点心?!"

“你要做大事!”王美兰说:“你的身体和骨骼很重要!”

“你不是在做同样的革命事业吗?!"李说:“革命没有大小之分。既然你病了,你应该多照顾你自己。再说了,当吉安遇到麻烦的时候,没有你,我恐怕早就...“我的眼睛湿了。经过李的再三劝说,王美兰终于忍痛离开了延安,离开了丈夫,前往苏联治疗。

王美兰去苏联治病后,因为山的阻隔,战争肆虐,国内外交流被切断。她想回国就不能回去。她年复一年地呆了三年。李很想她,但她无法与她取得联系,她非常焦虑。王美兰虽然思念祖国和亲人,但没有翅膀却飞不起来,只好在异国他乡吃苦。

与此同时,大量知识女性进入延安。他们不仅年轻漂亮,而且思维时尚,追求进步,文化水平高,健谈。延安的一些高中级干部爱上了年轻的知识女性,很快就结婚了。

作为我党为数不多的老党员之一,1911年武昌首义李,北伐战争时期的将军,留在国内的高级知识分子,我党的高级干部,以其曲折的传奇资历和超人的才华,令党内党外人士,尤其是知识女性,十分敬佩。李和王美兰失去联系多年,过着孤独的生活。也允许再找一个伴侣。而且,有很多漂亮的知识女性追求他。这时有人劝李说::“你为什么受苦?世界上没有草,有美女在你面前追你。再娶一个!”

李斩钉截铁地回答:“世界上有那么多美女,我只等她!”

“这得等到哪年哪月?”

当时有一个女大学生从国统区来到延安。她身材苗条,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深色的眉毛,高高的鼻梁,文静而端庄。经过短期培训,他被分配到财务部工作。有一天,听完李的汇报,财政部副部长,他的深刻见解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在与李共事后,他被自己对下属关怀备至、一丝不苟的作风所感动。当他得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现状时,他从钦佩中产生了强烈的爱。她觉得像李这样有经验、有见识、对又好的知识分子,才是值得她终身奉献的人。虽然他比她大,但爱情没有年龄限制。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她鼓起勇气给李写了一封“思想报告信”,里面充满了大海般的深情。

油灯下的李像豆子一样,仔细地读着这封信,他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他已经感受到了这个女大学生的深情。然而,他不能爱她。为什么?因为他心中根深蒂固的是他对梅的承诺——。梅在他心中的地位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在他确定她的死之前,他永远不会找到新的对象。因此,他坚决谢绝了年轻女子的好意。为了不让她难堪,他假设自己已经得知妻子的信息,过几天就回中国。然后他让她过来看看。

也是巧合。1942年春,王美兰和李终于回到了延安。“久别重逢,我们赢得了婚礼”,他们之间的喜悦溢于言表。王美兰回到延安后,党要求她到中央党校学习,参加整风工作。然后他继续担任毛泽东办公室的秘书。

关心困难时期

1945年8月下旬,李、、王美兰从延安到热河。途中,他们历尽艰辛,终于到达承德。任命李为热河省委常委、热河省政府秘书长。

当时承德作为热河省省会,刚从伪军手里接过来,经济很困难,物质条件很差。承德的党政军机关干部和老百姓都过得很辛苦。承德位于长城之外,地势较高。冬天来了,气温可以降到零下30度。但是这么冷的天气,没有棉衣穿,没有煤烧,甚至连组织里照顾高级干部的鸡蛋,有时候也不是火煮的。这时,李已经是一个年近六旬的老人了。他日夜工作,突然生病了。由于梅·的精心照料,经过缓慢的调养,他的病情逐渐好转,勉强维持。

1946年6月,蒋介石食言,发动全面内战,热河局势日益紧张。不久,国民党军队入侵热河。根据中央指示,李、等同志撤到承德以北100公里的安全围场待命。国民党军队追了没多久,他们就从围场撤退了。他们在路上也遭到土匪袭击,突围后才到达内蒙古吉林西部。根据上级的安排,他们在林西呆了很长时间。

从到达到撤离,李、王美兰在热河工作生活不到一年。在他们的一生中,这是一段非常难忘的时光。李后来回忆说:如果不是美兰好好照顾他,照顾他,他脆弱的身体真的很难恢复过来。

在“文化大革命”中再次同生共死

1970年,林彪反革命集团以“备战”为借口,强迫83岁的李刘茹夫妇从北京到桂林,并作出特别“规定”:不准带女儿,不准同女儿和亲友联系,说这是“为了老同志的安全”。

李被派往桂林。他们被安排在一所房子里,被告知不允许接待来访者和朋友,不允许离开划定的活动场所,没有文化生活。他们成了这场大灾难的受害者,他们被软禁在家。每天除了几个“看管”他们的“造反派”,只有一个医生叫贝。

桂林一年四季多雨潮湿。总是阴沉沉的,灰蒙蒙的,很少有晴天。李和他的妻子整天被关在家里,对着墙,情绪很低落。每当我的心一片寂静,无法发泄的时候,李就站在窗前,向上叹息,声音洪亮而苍凉。这一刻,王美兰知道丈夫的烦恼已经到了极点,忍不住泪流满面。

一天,李从他的“造反派”那里听说邓子恢也被派到桂林去了。知道了这些,他决定去看看。几次请求许可后,他很快来到邓子恢的“家”。这是一个单独的院子,有些人被“监督”。李突然路过,这让邓子恢喜出望外。两个老人一见面就异常亲热,两眼含着泪,使劲摇着对方的肩膀。这是两位尊敬的老同志和老同志在一个特殊的时间和特殊的场合举行的特殊会议。他们都心事重重,有太多话要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他们只是反复告诉对方,要好好照顾自己,等重新见到曙光的那一天再见面。自从来到桂林,这是王美兰第一次看到丈夫这么开心,心情也好了很多。

40多岁的贝医生为人和蔼可亲,非常尊敬李夫妇。对于李的体检、开药、治病,他更是认真负责,从不马虎,表现出极高的医德。他了解李的情况和心情,所以他总是借看病的机会透露一些外界的消息,说一些安慰的话。有一次,李问贝博士:“你什么时候看我们?”

等着回北京?”贝博士如释重负地说,“别担心,不会太久的。‘文革’胜利了就可以回去了。"

李和王美兰曾经从幼儿园领养了一个叫海龙的女孩,她已经在他们身边十多年了。这次他们被送到桂林,那里不允许小海龙来,无助的小海龙一个人去了西藏。但是,没有人想到,在一次车祸中,年仅十几岁的肖海龙,在雪域高原惨死。对于身处逆境的李夫妇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使他们陷入极度的悲痛之中。

那几天,王美兰日夜守候在李身边,关心他,给他温暖。在当时的条件下,补品和营养不能奢侈。王美兰精神上的安慰和饮食上的照顾,逐渐平复了李刘茹的心情,恢复了体力。看着因过度劳累而精疲力尽的梅·,感激不尽。知道他们过去的人都说李和王美兰是一对患难与共的恩爱夫妻。他们的爱情刻骨铭心,忠贞不渝,被很多了解的人称为“一代风”。

从桂林回京不久,李又病倒了,而且病不起。但是,他得到的并不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而是一种极度恶劣的情绪导致的极度虚弱的身体,只要有良好的调养,就可以慢慢恢复。

然而,在江青、康生等人的逼迫下,李的病没能得到及时的调养和治疗。相反,他的身体没有恢复,病情迅速恶化。后来,李的脚肿得很厉害,走路都困难。王美兰送他去医院。需要注意的是,头上戴着“汉奸”、“反党分子”帽子的人,不能住条件较好的单人病房,只能住十几个人的大病房。所谓“治疗”,也只是每天做一些常规检查,服用一些维生素等药物。再加上人来人往,吵吵闹闹,大病房没法休息。无奈之下,梅只好又送他回家。

1973年4月,李的病情加重了。王美兰本想送他去医院抢救,但如果找不到车,只好向邻居借了一辆三轮车,艰难地把丈夫拖到医院。

李病危住院的消息突破了江青一伙的封锁,迅速传到了正在进行“劳动改造”的辛的耳朵里。辛夏风冒着与“汉奸”“反党分子”有染的危险,最后一次赴京李瑟娥刘茹。真可惜!她晚了一步。当时86岁的李于4月10日上午8点带着仇恨去世。王美兰紧紧握住辛夏风的手,当时就哭着对她说:“就在他快要死的时候,他拉着我的手,用尽最后的力气低声说:‘毛主席,周总理,老同志……’一位好心的医生轻声对我说:‘他想念主席和总理,请给他找张照片看看。’然而,当我发现主席和总理的照片时,他已经昏迷了。过了很久,他又睁开眼睛,费力地环顾四周,好像在寻找什么。当他看到只有我一个人在床边看着他的时候,他痛苦地流了两行泪,然后慢慢闭上了眼睛。"

1980年7月2日,在王美兰不断申诉并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中共中央为李举行追悼会。梅很兴奋,很快就整理出了李的手稿。不久,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李《六十年的变化》第三卷。如果李还活着上了天,他应该就解脱了。

1.《苟以天下之大 故事丨李六如与王美兰的生死恋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苟以天下之大 故事丨李六如与王美兰的生死恋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341446.html

上一篇

空调变频和定频哪个好 空调是变频好还是定频好?幸好老师傅提醒,差点就买错了

下一篇

王嘉尔方回应不续约JYP 将回归TEAMWANG工作室

李维汉子女 李维汉的三任英雄妻子和他的特殊家庭

李维汉子女 李维汉的三任英雄妻子和他的特殊家庭

李,又名,湖南长沙人。1916年考入湖南第一师范,结识毛泽东、蔡和森等校友,共同创办新民学会。1919年赴法国留学后,参与筹备中国共产党欧洲支部,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八七会议后,李曾加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成为主要领导人之一。解放后,他担任中共统战部部长。2014年底...

李维汉的妻子 李维汉的三任英雄妻子和他的特殊家庭

李维汉的妻子 李维汉的三任英雄妻子和他的特殊家庭

李,又名,湖南长沙人。1916年考入湖南第一师范,结识毛泽东、蔡和森等校友,共同创办新民学会。1919年赴法国留学后,参与筹备中国共产党欧洲支部,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八七会议后,李曾加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成为主要领导人之一。解放后,他担任中共统战部部长。2014年底...

李维汉简介 李维汉的三任英雄妻子和他的特殊家庭

李维汉简介 李维汉的三任英雄妻子和他的特殊家庭

李,又名,湖南长沙人。1916年考入湖南第一师范,结识毛泽东、蔡和森等校友,共同创办新民学会。1919年赴法国留学后,参与筹备中国共产党欧洲支部,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八七会议后,李曾加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成为主要领导人之一。解放后,他担任中共统战部部长。2014年底...

李维汉 李维汉的三任英雄妻子和他的特殊家庭

李维汉 李维汉的三任英雄妻子和他的特殊家庭

李,又名,湖南长沙人。1916年考入湖南第一师范,结识毛泽东、蔡和森等校友,共同创办新民学会。1919年赴法国留学后,参与筹备中国共产党欧洲支部,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八七会议后,李曾加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成为主要领导人之一。解放后,他担任中共统战部部长。2014年底...

李维汉的儿子 李维汉的三任英雄妻子和他的特殊家庭

李维汉的儿子 李维汉的三任英雄妻子和他的特殊家庭

李,又名,湖南长沙人。1916年考入湖南第一师范,结识毛泽东、蔡和森等校友,共同创办新民学会。1919年赴法国留学后,参与筹备中国共产党欧洲支部,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八七会议后,李曾加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成为主要领导人之一。解放后,他担任中共统战部部长。2014年底...

李铁老婆 李维汉的三任英雄妻子和他的特殊家庭

李铁老婆 李维汉的三任英雄妻子和他的特殊家庭

李,又名,湖南长沙人。1916年考入湖南第一师范,结识毛泽东、蔡和森等校友,共同创办新民学会。1919年赴法国留学后,参与筹备中国共产党欧洲支部,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八七会议后,李曾加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成为主要领导人之一。解放后,他担任中共统战部部长。2014年底...

李铁林 李维汉的三任英雄妻子和他的特殊家庭

李铁林 李维汉的三任英雄妻子和他的特殊家庭

李,又名,湖南长沙人。1916年考入湖南第一师范,结识毛泽东、蔡和森等校友,共同创办新民学会。1919年赴法国留学后,参与筹备中国共产党欧洲支部,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八七会议后,李曾加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成为主要领导人之一。解放后,他担任中共统战部部长。2014年底...

罗小金 李维汉的三任英雄妻子和他的特殊家庭

罗小金 李维汉的三任英雄妻子和他的特殊家庭

李,又名,湖南长沙人。1916年考入湖南第一师范,结识毛泽东、蔡和森等校友,共同创办新民学会。1919年赴法国留学后,参与筹备中国共产党欧洲支部,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八七会议后,李曾加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成为主要领导人之一。解放后,他担任中共统战部部长。2014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