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中央大学白溪分校旧址现状
▲学过历史的市民拍的旧址图
▲国立中央大学白溪最后一栋教学楼前视图
▲中央大学白溪校区老照片
▲文物保护点
▲中央大学白溪分校培养的人才
▲中央大学白溪校区
在两江新区康美街,有一栋旧建筑,门口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中央大学白溪分校旧址,彰显这里的辉煌。
这里,曾经有一个高等学府坐落在这里,就是国立中央大学白溪分校。回顾这所学校的办学历史,与当时的苦难息息相关。
在今年的双晒期间,两江新区的旅游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热点,而这个隐藏在闹市区的砖木结构建筑也成为了很多人打卡观看的红点。
重庆晚报-上游记者王玉峰图片由两江新区提供
张之洞等人正在准备施工
因为抗日战争的爆发,决定搬到重庆
东南大学官网首页的历史记录了国立中央大学的创建和变迁历史。
根据学校的历史记载,国立中央大学是张之洞等人于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校。
1905年学校改为两江师范学校。1912年,辛亥革命后,学校因局势不稳定而关闭。1915年,教育部在原两江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创办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0年底,蔡元培、蒋梦麟等人上书教育部,在南京师范大学拨出教育、农业、科技、商业等经费兴建东南大学。1923年,两所大学合并,仍称东南大学。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将东南大学与几所学校合并成一所综合性大学,改名为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6月,学校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
1932年8月,罗嘉伦就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在混乱的时代背景下,他提出了“稳定”、“充实”、“发展”作为国立中央大学新的办学方针。在罗嘉伦的主持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整合和完善,国立中央大学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经过仔细分析,罗嘉伦希望将其学校迁至内陆城市。为此,他开始了调查。
途经重庆时,发现重庆山峦起伏,岩石重叠,易于防范空,是战时理想的建校之地。
1937年8月,罗嘉伦回到南京后,立即命总务处日夜制作900个大木箱,开始准备迁往重庆。
从此,这所大学开始了在重庆的办学历程。
搬到重庆
他们搬了整整一年
罗嘉伦宣布,中央大学将立即迁往重庆,并命令全校师生在8月底前返校,出发西迁。与此同时,国立中央大学的书籍、仪器和教学设备也打包装运。
罗嘉伦在选择搬迁到学校的地点时,提出了两个搬迁到学校的原则:一是搬迁到的新校址能够轮换到达;第二,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一定不需要第二次搬家上学。这是罗嘉伦在关键时刻做出的理性而准确的判断,避免了国内很多学校搬家的波折。
得益于前期的准备,中央大学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不仅顺利地动了师生员工图书仪器,而且畜牧场饲养的牲畜也千里迢迢,一年内安全抵达战时首都重庆。
国立中央大学迁至重庆后,首先落户沙坪坝区松林坡。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向后方迁移,松林坡校区变得非常拥挤,所以罗嘉伦选择在两江新区李佳附近修建一个分校,这是一个靠近山川的山平坝,以容纳低年级学生。
南京大学、中央大学原重庆校友会副会长彭黎明回忆说,当时这个地区还没有名字。罗嘉伦来此游览时,看到附近有一条柏树茂密的小溪,便将其命名为“百溪”。
42天建一所学校
学生在学校唱《松花江上》
2017年,东南大学重组并出版了国立中央大学白溪分校在重庆的办学史。
在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网站上,一篇题为《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31级历史》的文章揭示了这段历史。白溪支线位于嘉陵江上游,中间有一个操场,环形跑道300米左右。
2017年6月3日,《东南大学报》刊登了《百溪分校的一个学习板凳》一文。本文作者殷闻是东南大学的一名教师。他在百溪分校搜办学史的时候,说当年中央大学的三张课桌和一个学习凳。漆已尽,漆已看不清,满是岁月的沧桑。
2013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姜宝林写了一篇题为《抗战时期中央大学的内部搬迁与重建》的论文,详细再现了当年国立中央大学白溪分校的辉煌历史:有108栋建筑,3个8000平方米的体育场,可容纳近2000人上课,但在周围村民的帮助下,只用了42天就建成了这样一所大型学校。
姜宝林写道,学校建成了,但是国家的灾难在前头,整个国家都在战火中。就连百熙的大学生也几乎享受不到安静的学习时间,时刻准备着躲避敌机轰炸。
在选择百喜分公司的选址时,考虑了防止空攻击的需要。三面环山密林,不容易被发现。在学校建筑的建造过程中,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学校对面的小山被同学们称为“报警山”,因为每次拉空报警,老师和同学们都往山上跑。
住在百溪附近的廖回忆说,当时在中央大学附属小学的补习中,老师们会教一些逃难的知识,比如烧红薯充饥、用稻草编密码、吹口哨、发信号等。每次学生组织活动,学校里总会有愤怒的合唱《松花江上》。
8年有无数人才
以前的学校网站吸引游客
八年来,百溪分院培养了“两弹一星”创始人朱光亚、、,中国科学院院士、固体物理大师冯端,五星红旗图案设计师曾,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此外,著名画家徐悲鸿、黄君璧也在此传道授业。
据朱光亚院士介绍,朱光亚1941年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同年9月,朱光亚院士考入中央大学,中央大学迁至重庆百溪分校物理系就读。钱骥1938年9月以高分通过了国立中央大学理化系,1943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理化专业。并且留在学校当助教学习物理。朱光亚、钱骥、黄纬禄等科学家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时至今日,旧址依然屹立不倒。记者从两江新区宣传部了解到,随着周边绿化的改善,白溪校区旧址隐藏在青山绿水之间,是市民周末游玩的好去处。住在沙坪坝的市民王先生带着女儿拍照时说:“看了《别问西问东》,孩子们对那个时代的学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了解到重庆有这么一个办学现场,我们专门来打卡的。”
1.《元勋怎么读 多位两弹一星元勋 曾在重庆这里读的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元勋怎么读 多位两弹一星元勋 曾在重庆这里读的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372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