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NAI校园,两幢教学楼之间有一片平坦而又绿意勃发的草地,这片草地记录着不同财会班级的合影纪念,也承托了围在一起的追问与交流,定格与追寻在这里交替上演。如果说这片草地装饰了来自山川湖海的梦,那么背后一定有种力量,助推梦想的放飞。说到力量,有人说这是财会人荟萃于此的精神,也有人说这是传承与探索,然而,无论集体还是个人,也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总被这股力量所牵引,甚至所吸引,这股力量里凝聚着师者的耕耘与传道。
陆建平老师则宛如这股力量里的磁铁,吸引着不同班级的财会人。他上课前的九十度大鞠躬、他信手拈来的互联网科技与数据、他抑扬顿挫的谈吐,无不令人沉醉其中。作为外聘教师,因缘际会,陆老师来这里的第一次讲课后,就频频出现在“人气榜单”上。陆老师还打趣地说过,当年第一次来学院讲课后,送他回家的司机师傅在路上玩笑又认真地告诉他,“如果下次不再接你来学院的话,说明你的课不受欢迎”,然而,三年来,陆老师成了SNAI车队的常客,也成了SNAI校园的常客,每年在这里有七八十天的课时。
互联网时代的捕手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多元化舞台上的角儿,或顺势而为,乘风破浪,或静观其变,一显身手。陆建平老师则像后者,以捕手般的敏锐力,抓住了这个时代的热点,并一路追随。他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的情报学专业,研究方向是信息检索,他成为师大商学院的一名教师后,有感于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谷歌的运营模式,即用免费的互联网搜索服务吸引用户进而主要依靠广告技术盈利,于是开始尝试做电子商务的研究。1998年,他面向学生开设了《电子商务》这门课程,最初的授课对象是夜大的学子,由点及面,最后他的课程被纳入到全院系的修分科目,并成为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做好人,才能挣钱,这就是好的商业模式”,这是陆老师对互联网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制胜的归纳与总结,谷歌如此,中国的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也是如此。“醉翁之意不在酒”,很多互联网公司正是以这样的思维方式积极入世,先在利润小的行业上提供服务,“做好人”,赢得用户,然后向用户提供自身开发的衍生服务。例如,腾讯公司利用聊天工具这一现代人的必需品,开发了九亿用户,再向其投放游戏应用,引导用户的关注与使用,从而在原有的用户基数上实现盈利目的。
开发用户是互联网公司的生存之道,从最初的亏本交易吸引用户,到最后的稳定价格和衍生更多的服务产品,互联网公司的迅猛发展呈现了一种颠覆传统的商业模式,而这也是其价值所在,即极大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效率。从具体的运营方式来看,亚马逊公司是贯穿在陆老师课程案例里的典型,作为网上零售的先锋,亚马逊公司利用零售大平台节约边际成本的同时,向用户提供品种极多但又极其冷门的商品,实现该交易的提前是基于对用户行为数据的分析与云计算,向用户定向推荐其所需的关联商品,这种冷门商品的交易越多,“尾巴”越长,填补长尾曲线头部热门商品亏损的能力就越强,竞争优势就越大,这就是所谓的长尾效应。
基于长尾效应的启发,陆老师拥有自己的开发运营团队,主要为小企业提供互联网服务,这些服务对象主要处在低端产业链,因其规模小,很难进入大众的视线,所以,陆老师的团队以此为契机,专门为他们提供帮助。这也反映了当前互联网公司的市场生态,当很多人一窝蜂去做市场的热门领域,这个领域将会面临边际效益递减,但是面向低端行业的服务,其需求量大,基数也随之增大,可赚取的利润也就越多。然而,他的团队也面临着转型的问题,即当拥有大量的用户时,应如何发展有潜在需要的衍生服务。
舞台上的超级演说家
演讲之于陆老师,就像歌唱之于歌手,演讲是陆老师日常的一部分,一年里的三百天时间,他都会在讲台上度过,一个背包、一盒护嗓的八仙果、一支香烟,这些身家宝贝伴着陆老师走过不同的地方,所到之处,他以独特的表达方式,科普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创新,俨然一个舞台上的超级演说家。
演说离不开与听众的互动,如果要问陆老师为什么更喜欢SNAI这一舞台,背后的原因就是SNAI学员,他们都是财务出身,更关注互联网的运营成本,不像其他业务领域的学员津津乐道于业务问题。诚然,互联网公司的核心点不在于业务领域,而是在于其经营方式,伴随互联网公司的不断延伸,其考虑重点是如何节约成本,创造更大的价值。打一个比方,我的父亲做卖鞋的生意,子承父业,我不仅卖鞋,与此同时,我还想要卖衣服,两样东西同时出售,这就节约了成本,这是零售的最初形态,接着会出现百货店,相当于一个平台。同理,互联网公司的思维不是聚焦业务本身,而是学会运用一种方式,或一种工具,比如,如何开发用户、如何掌握用户的行为数据、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真正做到为我所用。
在SNAI的讲课,对陆老师来说,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不同行业的财会人汇聚在一起,大家可以通过交流与分享实现共同的进步。陆老师犹记得,有位交通运输系统的学员和他讨论过高速公路上的收费卡,收费站通过收费卡上的数据,如车型车牌、行车公里数等,判断汽车生产商的市场情况,进而与其对接,向他们提供金融方面的服务。正是这样小而平常的敞开式交流,不断开拓了陆老师的研究视野,也增加了舞台上的阅历。
行走的百宝箱
博学广闻,学而时习,教而时新,陆老师在教与学中不断更新自己。无人驾驶汽车、快递业的智能分拣工厂、可以制作速溶咖啡的手机外壳、停车机器人等新鲜事物与概念,宛如陆老师的囊中之物,当他打开百宝箱,里面的精彩纷呈在令人大开眼界的同时,也颠覆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
陆老师平时很少更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因为,在他看来,这里是一个令人自我感觉良好的存在,点赞成为日常互动的常态,即使公众号的开放让微信从个人领域走向公共领域,但相比之下,微博似乎更受陆老师的青睐,因为微博可以实现多元声音之间的互动,更具开放性。微博像陆老师的阵地,在令他放眼看世界的同时,也积攒着更多的能量。
然而,伴随微信、微博等信息渠道的各类消息发布与转发,信息不断膨胀,陆老师也看到了与之共生的流弊:订阅号或者热门搜索根据个人日常的检索数据分析,定点推送同质信息,大量冗余的信息不断重复甚至缺乏真实性,从而使我们陷入信息过载和信息重复的困境。因此,当我们置身于这样的环境,我们在选择宽容以待的同时,也需要像陆老师那样,依靠个人的价值判断与借助过滤机制,甄别有价值的信息,拥有属于自己的百宝箱。
当谈及人工智能的新概念与应用,陆老师以兼容并蓄的态度带来很中肯的分析:当下的需求会不断地被细分,因为每一种需求对应的体验感是不同的,比如电视机的出现,人们曾想象模拟家庭影院的美好时代,但是当下还是有很多人选择去电影院看3D电影,这是不同于家庭影院带来的体验。因此,从不同的体验需求来看,教师这一职业难以被人工智能完全取代,但是像英语、IT培训,能够实现标准化教学,则可以借助人工智能,达成线上和线下的并驾齐驱,以满足不同的需求。人工智能的应用与推广不能忽视人的因素,以亚马逊的仓库管理为例,机器人的流水化作业,降低了人工的成本,让人从原有的岗位上解放出来,但也需要配置员工来管理这些机器,人的作用不可低估。
这就是陆建平老师,他是互联网时代的捕手,敏锐而执着;他是舞台上的超级演说家,兼容并蓄;他是行走的百宝箱,求实而创新。在SNAI学员的眼中,他更像一位站在互联网大风口下的工匠人,从自己的专业视角以不变看万变,用创新的态度,把捕捉到的互联网核心思想不断打磨与加工,与SNAI校园“互联”在一起,传道授业解惑。他将学员领入一个又一个实例中,透过互联网公司的创新发展,徜徉在“数据重构商业,流量改写未来”的互联网版图中。他独具匠心,启发学员的跨界思维,授之以渔,“借船出海”,并寻找连接点,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创造商业价值,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打造一个更加完备的生态体系。
作者| 吴文俊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务部
1.《陆建平:互联网大风口下的工匠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陆建平:互联网大风口下的工匠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3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