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竹梅,号称“年度三友”;菖蒲和艾草也可以算是“端午节的两个朋友”。无论是现实中人们过端午节时的“门前绿艾普”,还是诗词中的“捧艾奇招百福,挂蒲剑斩万恶”,文人画中的端午节对于菖蒲和艾草的搭配都是必不可少的。
算上,常和艾的搭档历史比“老汉三友”要长得多。
“寒年三友”因文化发展而结成伙伴关系,以入诗入画而成名;菖蒲和艾草早在先秦时期就被用来治疗各种疾病,并被记载在最古老的医学书籍中。
这两种植物性情温和,所以无论单独使用还是与其他药物合用,都不会有大的副作用,都擅长治疗各种疮痈肿痛,最重要的是驱虫消毒。但他们最终能走到一起的一个关键原因是,两个人都有很大的生命力,都在广泛的成长。从植物分布来看,菖蒲和艾是我国南北各地的野生植物,耐寒、生长快。因为南北容易找到,所以这种习俗在南北都可以接受和传承,不像打年糕的习俗,有很强的地域特色。
当文化发展到一定高度,这两个草根的东西也开始进入文人的视野,包括《山海经》、《诗经》、《离骚》。至于书画,当然不会落后。
清末杭州萧山画家任伯年有一幅端午画,很写实:枇杷、大蒜、大黄鱼,主角菖蒲、艾草,都是江南家庭端午必备之物。
但是,虽然是一对“好基友”,在五千年的陪伴下,也有着不同的归属。比如文化层面上的分离。
同样是任伯年,曾经写过《牵牛花菖蒲》。现在菖蒲已经不是艾草的铁伙伴了。浙江博物馆一位研究书画的馆员说,菖蒲比艾草更受欢迎,因为它的形状更符合文人的审美标准。此外,到了唐宋时期,石菖蒲中的石菖蒲开始被人工栽培作为观赏花卉,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四大雅花草”;茵陈在年画、民间画等题材中较为常见。
到目前为止,除了药用,菖蒲和艾草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遥远的角色。
在一个宝上输入“菖蒲”,它就会从山涧挖出的一丛丛菖蒲中跳出来。如果搭配紫砂壶,价格从十几元到几百元不等,看起来绿油油的,叶子像小剑,造型优美。毕竟菖蒲盆景是宋代以来文人墨客所玩的案头小品,形制已经成熟。说起这个,不得不提写端午节的苏东坡。他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才。据说盆景这个词是从他开始的。他为什么要做盆景?因为发现了菖蒲的美,就去山上挖菖蒲做盆景。
输入“艾草”,你会看到什么?嗯,都是和生活有关的,比如艾炒,艾饺子,艾枕,艾茶,等等。谁使茵陈比菖蒲更强壮更好呢。
这种差异甚至出现在植物园。
杭州植物园发现了艾草和菖蒲,但艾草是自发野生的。“哪里有草坪和杂草,哪里就会有蒿草。初春,来聚的人很多,那时候都是花蕾。很多市民捡回来包清明饺子。这里的蒿草长得不算太高,但差不多有尺子那么长。艾草不会特别保存。它长得很快,通常会不时被杂草割伤。”据杭州植物园植物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介绍,园内种植菖蒲,就在韩美龄美术馆后面的池塘旁边,主要是为了保存物种。虽然是种的,但几乎是野生的。因为容易喂养,只要撒上一把菖蒲种子,它就会自由生长。
至此,我不禁对艾草更加好奇。人们说它是“草药之王”,不仅因为它是最早发现的具有药用价值的草药之一,还因为它用途广泛,与生活密不可分。到目前为止,许多人都是靠这么一点点杂草生活的。比如针灸师,苦艾种植者,苦艾使用者等等。
菖蒲脱俗之时,近几年谈价钱谈雅,艾草走近平民。两个好朋友,两种风格,混搭是一件有趣的事。
6月9日,门口的“艾普青翠”不仅仅是来自菜市场。
1.《韩美龄 端午知艾》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韩美龄 端午知艾》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446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