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夏的西南部和甘肃的东部,矗立着一座雄伟的山脉——六盘山。它的南段叫龙山,山脊海拔2500多米。这是红军长征中穿过的最后一座山。它见证了红军长征的胜利,被称为“胜利之山”。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来到位于宁夏固原市隆德县的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上楼看到“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碑”的10个镀金大字。纪念碑的东西两侧分别刻有毛泽东的著名诗句“七法长征”和“青平乐六盘山”。这里有很多游客。来自靖远县的回族洪欣告诉记者:“我带着9岁的儿子重温这段革命历史,希望他能继承和发扬红军克服未来困难的勇气。”。
青平乐六盘山的创作历程,让六盘山名扬海内外,也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在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工作人员邓卡润演唱了一首长征歌谣:“天高云淡。你看看南方的大雁,不到长城就不是英雄!同志们,行程已经达到2万了!六盘山是巅峰,红旗满西风……”邓凯润介绍,这是青平乐六盘山的雏形。
1935年8月15日,红十五军到达宁夏西吉县兴隆镇山家集地区,历时三天。8月17日,红15军只用两个连的兵力攻克隆德县,最终加入主力,连夜渡过六盘山,进入甘肃平凉。10月5日,红军第一、三军团和中央领导机关以大约两种方式进入西吉县。当时国民党军队为了拦截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的会师,在六盘山地区建立了重兵,形势相当严峻。10月7日,陕甘支队主力沿固原王涛、后莲花沟到达六盘山,而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中央领导人则在东南绕过隆德县,沿小水沟登上六盘山。当时,毛泽东在六盘山的主峰之一——牛盘山的山顶上欣赏到了六盘山的雄伟壮观。
那天晚上,毛泽东住在小草沟村张友仁家中间的山洞里。“那时候,我爷爷和我爸妈收了红军。爷爷见红军不扰民,就在院子外面的大锅里煮土豆,宰羊安慰红军。红军在爷爷家放了六个银元。毛主席坐在窑洞的火堆上,借着油灯的微光,在六盘山山顶上写下了长征。”张友仁69岁的孙子张西军说。
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于当年12月在瓦窑堡创作了《清平乐六盘山》,取材于即兴朗诵的《长征谣》。
据固原市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副局长杜·介绍,1949年8月1日,《上海解放日报》刊登了这篇《青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雁南飞”。到了长城才算英雄。你只有2万次旅行。六盘山上的山峰,红旗滚滚西风。今天我在手,什么时候绑黑龙?”
1961年9月,应宁夏人民的邀请,毛主席写了一幅长卷送给宁夏人民,激励当地人民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建设宁夏。如今在宁夏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党政机关、高校等纪念地都能看到“青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写完长征歌谣后,红军继续向彭阳县进军。在这里,“土豆带泥”的故事如今广为流传。1935年10月8日晚,毛泽东来到长城高原赵佳山和乔家渠附近的村庄。这里地广人稀,红军进去的时候,村民们已经躲起来了。后来,村民们很快发现,这个单位并没有像国民党军队那样横冲直撞地冲进村子,破门而入烧杀抢掠。
“听说红军是个穷队,村民从藏身之处出来迎接红军战士。那天晚上,毛主席住在我祖父乔圣魁家的一个山洞里。”乔生魁的孙子乔德雄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由于当时红军还没有吃晚饭,村民们就把土豆拿出来送到部队厨房。看到村民缺水,炊事班的士兵不忍用水冲洗。简单地把土豆擦干净后,他们把土豆放进锅里蒸。“我爷爷说,蒸土豆从锅里拿出来的时候,红军发现煮土豆上有泥。毛主席怎么能吃?就在炊事班着急的时候,毛主席拿起一个土豆,简单地削了一下,放进嘴里,说:‘甜,好吃!同志们,我们今天在这里吃带泥的土豆,只是为了明天人民吃不带泥的土豆。“乔德雄说,这些话让在场的村民很感动,红军真的很关心人民的安全。那天晚上,毛泽东睡在山洞里用案板搭起的简易床上,第二天就出发了。
“青平乐六盘山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是毛泽东留给宁夏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非长城非英雄”这句话融入了宁夏人民的血液,激励着宁夏各族人民勇往直前,实现中国梦。”杜对说道。
1.《清平月六盘山 《清平乐·六盘山》激励一代又一代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清平月六盘山 《清平乐·六盘山》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456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