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国粹,增强文化自信
朱伯温
8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与有关专家、学者和文化单位代表座谈时强调,要支持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保护国粹。敦煌文化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据新华社报道)
国粹是前人留下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它是历史最好的见证,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中国有五千年的灿烂历史,各种文化遗产极其丰富。十八大以来,地方文化工作者积极构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同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采取积极的行动,从这些包含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的历史文化遗产中汲取力量,增强文化自信。
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方面,我们应该增强文化自信。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文化遗产是注释历史的“活字典”。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个国家和民族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来自哪里,想去哪里。如果他们想得清楚正确,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散落在全国各地、城市和乡村的古建筑和历史文物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他们是历史的见证,是文明的象征,是我们民族的根和灵魂。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千百年来,文化遗产穿过篝火,流传至今,是一代代人珍惜、守护、传承的结果。今天,我们应该责无旁贷,负起责任,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这些文化遗产,以保持对自己文化理想、文化价值观和文化活力的高度信心。
在利用活的历史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增强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倡导推进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激活中华文明的生命力,让博物馆收藏的文物、展示在辽阔土地上的遗产和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要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就要发掘文化底蕴,讲好文化故事。对于书画、铜器、瓷器等可移动的文化遗产,要修建博物馆,做好历史文化资源的保存、展示和宣传工作;对于隐藏在闹市区的历史文化遗产,要结合城市建设,以历史文化资源为核心内涵,打造考古遗址公园、文化创意园、公共绿地空房、历史文化街区,让更多市民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此外,依托文化资源,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开发更多符合当代人口味、更有利于网络传播的文化产品,让更多的人,尤其是更多的年轻人,在触摸中国历史文化遗产魅力的过程中增强文化自信。
我们应该通过吸收和借鉴历史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涵来增强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要学习中国历史,了解和认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创造的灿烂历史文化,继承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从中吸取思想精华,以新的实践继续发扬光大。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认同,如“天下先忧后喜”的无私胸怀,报国情怀,“是否利国生死,还是避福报”,“富贵不能淫,贫穷不能移,权力不能屈”,“竭尽全力”,这些思想的精髓就是我们最深层的文化软实力。领导干部和基层党员都要从历史文化学习中汲取能量,在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种更基本、更深刻、更持久的力量。充分增强文化自信,发展才会有厚重的积淀和不竭的动力。让我们从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的深度来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来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来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根本力量。
1.《中华国粹网 传承中华国粹,坚定文化自信》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华国粹网 传承中华国粹,坚定文化自信》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457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