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世界级学科建设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师范教育“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大学。它是培养大、中学校教师、教育管理干部等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被誉为“教师的摇篮”。
学校始建于1944年,前身为陕西师范学院,1954年更名为xi安师范学院,1960年与陕西师范学院合并,更名为陕西师范大学。1978年直属教育部。学校自70多年前成立以来,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一切重要影响的综合性一流师范大学,秉承“以德为本、博采众长、励精图治、勤勤恳恳”的优良传统,立足西方、面向全国。
陕西师范学生
学校位于世界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Xi。占地2800亩,有长安和雁塔两个校区。长安校区建于2000年,现已成为学校的主校区,主要承担本科三四年级和研究生的教育培养任务;雁塔校区已有60多年的历史。目前主要承担大一大二基础课和通识课的教学,以及教师教育、继续教育、远程教育、教师干部培训、留学生教育等。雁塔校区古朴典雅,钟灵美丽,长安校区现代开放,气势恢宏。学校被教育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校园”称号。
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
陕西师范大学对外合作
学校不断加大对外交流合作力度,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韩国、日本、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克兰、亚美尼亚等30多个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省130多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建立丝绸之路“教师教育联盟”、“人文社会科学联盟”、“图书档案出版联盟”。自1965年以来,该学校招收了外国学生,并培养了来自世界103个国家的5600多名外国学生。学校拥有“国务院侨办汉语教育基地”和国家汉办“HSK汉语水平考试中心”。作为中国的合作机构,它在美国有两所孔子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的校风
校训:以德学习,以德学习,鼓励人走路。
校训
释义:“厚德”二字出自《周易·坤卦》:“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说地球有广厚之德,所以包含一切。也就是说,在教育工作中,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始终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同时倡导广大教职工以身作则、以德育人。
“积学”二字见于《文心雕龙·沈龙四》:“积学存宝,用谋略养才。”意味着积累知识。也就是说,它提倡学生以学习为天职,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同时,鼓励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精通业务,努力学习。
“励志”二字见于韩的《白虎通》:“励志忘生,不避死为君。”意思是献身于某项事业。即引导教师、学生和员工有远大志向,追求卓越,在学习和工作中有坚韧不拔、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意志品质。
《礼记·曲里》中开始出现“敦行”二字:“听之知,任其去,行之无险,称君子也。”“敦”的意思是督促鼓励,“敦行”的意思是奋力去做,强调动手能力、实干作风、道德实践。也就是说,教师和学生要坚持实践,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始终保持脚踏实地、艰苦奋斗。
陕西师范大学的校风
校风:诚实,文科,知行合一
解读:老实就是老实,忠诚,执着。参见《韩传》:“忠厚老矣。”博雅以学识渊博、品行端正、儒雅为意,参见《后汉书·杜林传》:“博雅多才多艺,称职。”“知行合一”就是道德与行为、思想与实践的统一。参见《王阳明全集传》:“知是行之意,行是知之努力。知是行之始,行是知。”“诚实、开明、知行合一”的校风更贴切地概括了师大人勤奋、单纯、执着、不善言谈空、注重修养的行为品质。
学风:抱路不弯,抱书
陕西师范大学学风
解读:“执路不弯”取的是保持正道的意思。原句见于宋皇珍《黄的日本钞票》:“永远守住不屈服之路”;“以自己的知识为荣,向他人学习”是指以自己渊博的知识为荣,向他人学习,享有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关爱世界,在学习成绩的基础上勇于承担责任。“捧书”见《北史李米传》:“吾夫捧书千卷,何以留南方百城。”“为公”见于方孝孺《赠王石忠序》:“为公以精兵”。
我校已故著名书法家魏俊秀的书法作品中常见的“持道不御书”一句受到世界的赞誉,旨在倡导师生追求真理,学会做人,倡导学术,探索真知,培养修养,学以致用。
1.《西安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西安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458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