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绍王完颜永济,历史上是以昏君的面目出现,识人不明,昏庸无能,继承世章治世余烈,却在短短五年中,就在蒙古的进攻之下,野狐岭大败,丧师40万,中断大金国运。并在自己一手提拔的庸将胡沙虎所发动的病变中,被刺杀,沦为千古笑柄。我想说的是,卫绍王的这些劣迹,都是事实,我也不想翻案,只是个大家从另一角度,来阐述一下卫绍王这个人。

无能归无能,卫绍王本人,还是蛮仁德的,很有世宗之风,在位期间,没有枉杀过一个大臣,杀李师儿是为了铲除误国专权的李氏家族,于国乃大功一件。

其次,野狐岭之战,是卫绍王识人不明,指挥失误,这才导致大败,但并非不可挽救。同年,成吉思汗突破长城,进攻中都,卫绍王撤换前线将领,任用了完颜纲、抹捻尽忠、完颜天骥等一批名将,坚守中都,依托城池,大败蒙古军,又出兵夜袭蒙古军营寨,杀的蒙军尸横遍野,成吉思汗不得不烧营而遁。

第二年,成吉思汗见攻打中都不成,决定从山西方向寻找突破口,在大同,再次被金军大败,成吉思汗本人被金军射成重伤,几乎丧命,最后只能带领残兵败将,逃回漠北。

中都保卫战和大同保卫战,都大败蒙古军,杀蒙古骑兵过万,两次将成吉思汗赶出长城,这在蒙古早期战史中,是少有的败绩,只是后世史册隐晦,不为人所知。

可见,经过与蒙古的两年战争,卫绍王已经找到了和蒙古军作战的方法,利用坚城、伏兵、箭阵、火攻,充分发挥金军善于守城和机动防御的优点,取得了不俗的战绩。

当然,这一切只是开始,1213年,成吉思汗经过半年休整,再次南下,正在金军奋力御敌之时,金将胡沙虎作乱,刺杀卫绍王,拥立完颜珣为帝,是为宣宗。

此后,金国因为政变突发,大量将领遇害,导致上下解体,阵脚大乱,成吉思汗趁此时机,大举入关,三路南下,席卷山西、河北、山东,一直打到黄河岸边,金国黄河以北,只剩十四郡县未被蒙古军攻下,根基彻底动摇。

相比于之后两线开战,取偿于宋;放弃河北、山东,蜗居河南,日日等死的昏君完颜珣,永济王,真的算是明君了!

成吉思汗再次侵金

一二一二年秋天,成吉思汗整顿军马,再次大举南侵,成吉思汗亲自领兵攻掠昌、桓、抚等州。这三州“素称富贵”,蒙古军掳掠了大批财物人畜。随后,又乘胜去攻打西京府城。

一二一一年,纥石烈执中弃西京后,蒙古兵并没有在城中驻守。金帝允济命西京按察使抹捻尽忠为左副元帅兼西京留守,进驻西京。成吉思汗的大军再次来攻,元帅左都监奥屯襄领兵救援,与蒙古军遇于墨谷口。金军全军覆没,奥屯襄仅以身免。允济罢免奥屯襄。抹?尽忠在西京坚守,成吉思汗在作战中,身中流矢,身负重伤。蒙古军攻城不下,死伤无数,撤回阴山。金帝允济以抹捻尽忠保卫西京有功,进官三阶,赐金百两、银千两,进拜尚书右丞,行省西京。

中都之战――居庸关失陷后,震动了中都。城内外居民慌乱奔走。金帝允济下令戒严,不准男子出城。朝廷上议论着对策。谏议俞世昌等主张弃城逃跑。高耆年等反驳说:“事已如此,惟有死守。万一逃离京城,敌人随后赶到,岂容我们有驻足之地。”金朝的中都,修建四座各有三里的外城。各城都建有楼橹城堑,如同边城。各外城有复道与内城相通。中都驻有重兵,又有坚固的城垒,是有死守的条件的。金帝允济采纳主战死守的建策。蒙古游骑先到城下,守将完颜天骥派兵突袭,杀蒙古兵三千人。大兴尹乌陵用章命诸将拆毁城外桥梁,往来用舟渡。储备的物资,全部搬入城内,作死守的准备。

十二月间,蒙古军攻打南顺门,完颜天骥设计巷战,引诱蒙古骑兵入城,街上满布拴马桩。蒙古骑兵入城,难以驰骋。金兵埋伏两侧。天黑时纵火烧街旁民屋,街狭屋倒,蒙古军死伤甚众,被迫退军。完颜天骥战死。完颜律明领兵守卫。蒙古兵攻内城,四城金军自城上射击,蒙古军败退。完颜律明又命金兵自城上发?木攻打来犯的蒙军,夜间遣轻兵劫蒙古军寨。蒙古军屡攻中都,不能下。十二月,被迫自中都撤兵。崇庆元年(一二一二年)正月,蒙古解围,中都暂时保全了。

我只是说卫绍王击败过两次成吉思汗,保卫了中都,保卫了西京,是成吉思汗初期征服的为数不多的两次真正意义上的大败,仅此而已!

卫绍王是昏君,我并没有翻案。但功是功,过是过。卫绍王在抗蒙方面,比较后面几位,算是最好的君主了。

作者zhangzizhong1940

1.《金卫绍王完颜永济并非无能,而是抗蒙最好君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金卫绍王完颜永济并非无能,而是抗蒙最好君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5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