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问,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怎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为什么有些孩子主动学习,很少让父母操心?怎样才能引导孩子热爱学习?

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的是童星学院创始人郝方静的一篇好文章,“教父母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模式”。

从激发孩子学习动机和提高孩子学习能力两个角度,分享了孩子最喜欢的学习体验的特点,为家长提供了五个层次的亲子互动技巧,是一篇优秀的家长赋权文章,你拿起来就可以用。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模式?

怎样才能让孩子获得这些能力?这些能力听起来很高,那么学龄前儿童可以让自己的头脑拥有这些能力吗?这涉及到以下几个话题,即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模式,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如何提高学习能力。

如何发动引擎: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探索世界

我们刚才讲了一个孩子的学习动机,这个学习动机与他对这件事的兴趣和对自己的认可有关,也就是他的能力感。所以,我们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给他看一个非常丰富、有趣、美好的世界,让他觉得学习是为了探索这个美好的世界。这是因为,就像我们刚才说的,所有人都是天性好奇,喜欢探索发现的感觉。

如果把学习构建成探索之旅,孩子会有“我在冒险”的感觉,有“我在有趣而丰富的世界中发现”的感觉,会让孩子感到非常兴奋;而如果我们把学习描述为“我告诉你一些规则,你就按照这些规则去应用”,孩子马上就会觉得很枯燥。这种感觉很重要,决定了孩子最初的学习体验。

如何达到这个效果?我们可以把问题放到这个大世界里,其实更符合孩子的认知,因为当孩子四五岁左右,五六岁的时候,每个孩子都会变成“十万为什么”,每天在家问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玻璃落地会碎?这些都说明孩子对知识很好奇,很想学习。

如果我们对此视而不见,就说你不要想它。你来学这个,其实是放弃了孩子的学习天性。而如果我们能适应大自然,当一个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时候,我们就会在他面前呈现一个大而美的世界,把他的问题转化为学习,会让他非常非常顺利的进入学习,顺便学习单词、语言、量以及很多内容。

事实上,人类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是探索世界,从类人猿进化到我们先进的人,是一个探索世界的过程。人类对世界的不断探索,积累了如此多的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在家里,我经常和女儿谈论世界的方方面面,大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的每个角落是什么样的,中世纪的城堡是如何与敌人作战的,然后是动物,古代人是如何生活的,还有特洛伊木马。女儿会说:“妈妈,我以后想当考古学家,研究古人。”“妈妈,我以后想当科学家,研究东西从哪里来。”等等。当一个孩子觉得世界很大很美好的时候,就会自动想学习,想学习。

我其实小时候就有过这种经历。刚开始对学习没什么感觉,但是从二三年级开始看课外书和《青年科学画报》开始,我对探索宇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觉得宇宙真的很美,很神奇,然后我特别愿意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数学、物理这样的学科,因为我觉得现在学习这些学科,以后就可以探索宇宙,永远不会失去动力。

总之,如果我们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觉得世界很大,很有趣,有很多困惑需要解决,那么孩子就很容易产生探索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怎么说,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二、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这可能更重要。如果孩子只是觉得这个世界有意思,却不知道怎么学习,可能学习两天就觉得做不到,然后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父母需要一些指导。父母和孩子的互动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就是“为什么”。

前面说过,孩子在四五岁和五六岁的时候特别喜欢问为什么。他问为什么,其实是想思考。他非常努力地去理解世界是如何运转的,世界背后的机制是什么。他思考的时候,其实是在锻炼大脑。

一项经典的脑科学研究表明,记忆实际上是思维的残余。当我们真正思考,用我们的脑细胞去思考的时候,我们的脑细胞会用连接来记录这个过程。在未来,脑细胞可以很容易地在大脑中重复原来的思维过程,重现当时的记忆。这是天生的记忆。你可以不刻意背诵就把一件事写下来,但前提是真的动脑子,动脑子。

一个人想得越多,他的大脑就越强大。无论先天智商如何,一个人的后天能力基本上取决于你如何运用大脑。越想事情,大脑就会越成熟,越发达。孩子也不例外。在孩子大脑成长的关键期,越想越会思考问题,思维能力越强,以后在学校想各种问题都不会是问题。那么,如何在生活中激发孩子的思维能力呢?我总结了五个层次。

第一,可以引导孩子多观察。引导观察也是一个积累常识的过程。我们应该普及生活中遇到的所有现象背后的知识和原理。接触各种知识不是坏事。当然,我们不是定量的强迫孩子记住300条知识,或者1000条,或者2000条。但是,让他去观察自然界,去思考现象背后的原理,对我们是非常有益的。这些都是孩子头脑中的常识,积累成厚厚的基础,他就可以对这些常识做大量的思考。

我举个例子。孩子们喜欢在生活中玩水。雨后,地上有水坑,孩子们喜欢踩在上面。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让孩子观察水坑。早上的水坑有多大?中午的时候水坑变小了,但是下午的时候水坑是怎么消失的?水坑在哪?这时候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水其实是蒸发的,到了大气层就变成云了,云就飘走了,然后变成小水滴,雨水就流到河里,回到海里。这样的水循环过程,我们用生活中的水坑让他知道。

我们会发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段文字写着“我是小水滴。我化为云,化为雨,化为气。”如果孩子心里有这些背景知识,也就是常识,可以在这些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对这篇文章的描述和词汇进行大量的思考。但是,如果孩子对这种自然知识一无所知,他就很难分析课文中动词和形容词的意思,也可能很难读懂这篇课文。

我们能做的第二件事就是用问题开导孩子。不仅孩子可以问我们为什么,我们也可以问孩子为什么。比如孩子去游泳,玩水玩得很开心,但他们可能没有想到,在水里还有很多学习。我会和孩子一起玩,问她为什么能把我抱在水里却不能抱在陆地上。然后我会给她讲浮力原理之类的。

比如看一本关于变色龙的书,我会问她,你觉得动物为什么会变色?他们换颜色有什么用?孩子有时候觉得里面没有知识。你问他为什么,他也答不上来。这时他的小大脑开始快速运转,这是思考的过程,也是他大脑成长的时间。

当孩子做出猜测时,不管是对是错,我们的父母都应该听到,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嗯,你的猜测很有道理!”孩子的猜测可能不科学,但他会给出自己的逻辑判断,我们要鼓励他说:“哦,你的猜测很好!”

第三,我们可以平等地和孩子交谈。很多时候,别人会问我,孩子问为什么,我答不上来怎么办?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必认为父母什么都能回答。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事实上,如果一个成年人问你一个你不知道的问题,你会说什么?你会说我也不知道,或者我来找你。你答不上来很正常也很自然,但是为什么我答不出孩子的问题,大人会觉得很尴尬?

其实,如果你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人,当他问你一个问题,你回答不出来的时候,你可以说:“这个问题问得好,我妈不知道答案。我来和你核对一下。”然后你可以在网上搜索,或者看一本书,然后边搜索边给孩子读。原来是这个原理。

或者,有时候孩子问你问题,你可以直接问他:“你怎么看?”孩子可以发表意见。孩子表达想法的时候,父母最重要的是认真听,最好的鼓励是:“我明白你的意思,你说的挺有道理的。”

你越是把三四岁的孩子当成和你一样平等的成年人来讨论问题,他们的成长就越大。他会觉得我自己的精神活动和表达受到了尊重,他会特别愿意进一步思考和表达。其实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更好的是尊重他这个非常聪明的个体去得到表扬或者糖果,这样对孩子更有启发。一个孩子说话越积极,他的大脑得到的锻炼就越多。

下一点就是带入情境。我们前面说过,孩子上学经常遇到的困难是如何从具体生活向抽象学习转化。孩子的生活很具体,汽车、恐龙之类的东西很具体,但是正规的学习很抽象,有时很枯燥。这个时候该怎么办?

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们在生活中的各种具体情境中,和孩子谈论这些知识,让孩子把情境中的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匹配起来。以后孩子真正接触到这些抽象概念的时候,很容易想到具体的物体和情况,脑海里就会有一种画面和物体的感觉。这时,他很容易建立抽象思维。

比如我们生活中吃、喝、发臭的时候,可以告诉孩子,这就是新陈代谢。那你也可以让他对比一下,你看,树是怎么代谢的?树木在哪里吸收养分并释放养分?还可以观察其他东西,比如汽车,它的能量从哪里来?怎么变出来的?那么孩子就会明白,这些过程都是能量循环的过程,所以孩子以后接触到能量的概念时,不会觉得有什么困难。

第五是分析和引导,其实就是我们让孩子不断建立逻辑思维的过程。我们可以让孩子关注生活中事物的特点,比如颜色、大小、质地等。当孩子有发现特点的能力时,就会注意到很多特点和原则。接下来,我们可以比较和对比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然后提出问题来解释这些差异。那么每个问题背后都会有原因,每个原因背后都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找到原因后,可以问问孩子原因是对是错。我们如何知道一个理由是对是错?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熟悉因果关系和逻辑思维,建立起思辨精神。

有一个观察自然因果的好方法。举个小例子,生活中的滑梯,我们可以问孩子,为什么你觉得所有东西都是从滑梯上滑下来的?为什么有东西在滑梯上就滑不上去?

孩子的第一反应是,东西滑落是自然的。这时候我会进一步问:“为什么觉得下楼省力,上楼费力?”孩子也觉得:“是啊,为什么?”

这时候可以让他进一步思考:平时拉东西推东西的时候,什么情况下会省力,怎么省力?你可以试着和孩子一起推拉东西,让他用身体感受力量的不同方向。这时,从推拉的感觉中,推导出地球的拉力,孩子就会从生活的每一个片段中体会到这件事,然后开始思考背后的原因。

刚才我们讲了五点——如何在生活中启发孩子,如何提高孩子的大脑思维能力,也就是学习能力。这五点都是围绕“为什么”展开的,包括引导孩子观察、用问题启发孩子、与孩子平等对话、引入情境讲述知识、循序渐进的分析引导。

可能父母还是觉得有点难操作,所以我教你一个简单的窍门,就是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答三轴”:

当孩子在家里问你“为什么”的时候,父母最简单的三个回答是:“你看”“你怎么看?”还有“如果呢?”回应“看”就是带孩子通过观察观察,回答问题。回应“你怎么看?”就是鼓励孩子猜测和表达。回应“如果呢?”就是引导孩子自己去推理,然后在推理的基础上想出答案。

童星学院的这篇文章与我们分享了“给孩子展示一个非常丰富、有趣、美丽的世界,让他觉得学习是为了探索这个美丽的世界”的重要性。

把学习建成探索之旅,激发孩子探索的欲望,让学习成为一件自然而然就会发生的美好事情。

他们真的是在践行“向孩子展示世界的美好与神奇,引领孩子一路探索、求知,不断提问、不断思考”的教育。

1.《孩子贪玩不学习怎么办 育儿家丨孩子贪玩不爱学习怎么办?教你如何让孩子从小拥有学习能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孩子贪玩不学习怎么办 育儿家丨孩子贪玩不爱学习怎么办?教你如何让孩子从小拥有学习能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578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