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都市圈横空出世空,1+8的全国最大都市圈蓄势待发。上海都市圈九城总面积5.4万平方公里,人口7000多万,GDP 10万亿,占全国的10%。可想而知,北京都市圈、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都无法相比。
根据国际经验、规模和通勤时间空距离,上海都市圈可以与世界四大都市圈相媲美。上海都市区是指纽约都市区、巴黎地区、东京都市区、伦敦都市区的国际经验,面积在3-5万平方公里。
上海是大都市区的龙头和中心。毫无疑问,八大城市已经成为最大的赢家,可以享受到人口、资源、资本、工业、金融等诸多好处。上海都市圈最引人注目的是它有五个圈。所谓“一圈五圈”,将长期引领长三角城市一体化。即上海都市圈有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宁波都市圈五大都市圈。
上海都市圈横空出世空
自长三角一体化成为国家战略以来,国家从顶层设计为长三角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绘制了宏伟的发展蓝图。未来长三角城市群将以上海为龙头,推动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宁波都市圈深度联合、共同发展。
2020年1月10日,上海公布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意味着“上海都市圈”正式诞生,意味着上海实现了经济版图的“软扩张”。江浙八市实际上已经成为上海的“核心腹地”。
在这种背景下,上海通过建立自己的核心圈来实现“软扩张”是合乎逻辑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家对于跨省行政区划边界的变更更加谨慎,优先考虑协调发展而不是“刚性扩张”。这意味着发展模式的改变。
根据《规划》,上海将深化“五个中心”核心功能建设,围绕“1+8”推进上海都市圈协调发展,重点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加快上海都市圈空协同规划编制,构建上海与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宁波、嘉兴、舟山、湖州开放协调格局,发挥空间规划引领作用,强化功能和交通
围绕发展目标,上海将着力提升服务辐射能量水平、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布局等重点领域,并重点为示范区、上海自贸区新区、上海虹桥商务区等重点领域提供发展示范。
2020年1月,这次加常州。事实上,在2019年12月1日发布的顶层规划《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已经明确提出要促进上海、上海周边地区和苏锡常都市圈的协调发展,建设上海都市圈。
2019年,长三角《规划纲要》以基础设施整合和公共服务卡为重点,加快南京、杭州、合肥、苏州、西昌、宁波等大都市圈建设,提升大都市圈城市化水平,统一规划建设大都市圈基础设施,连接相邻地区公交线路,构建快速便捷的城市通勤圈,实现大都市圈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服务资源共享,扩大公共服务辐射半径,打造优质生活/。
大都市地区的九个城镇成为最大的赢家
按照上海都市圈的规划,1+8是上海+江苏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浙江宁波嘉兴舟山湖州,也就是说未来的发展是想象中的空。第一,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过程中,有一个核心圈,即上海都市圈,就是以上九个城市。
二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所以上海都市圈的规划不是国家战略的整体,应该有升级版的《长三角规划》。此次共有8个城市入围“上海都市圈”,其中江苏为苏州、常州、无锡、南通,浙江为嘉兴、湖州、舟山、宁波。
从表面上看,这八个城市在很多方面都要配合上海的战略规划,似乎付出的更多。另一方面,从上海溢出的资源将优先分配给这些城市。比如上海第三机场,可能在上海以外。
城市化正在进入2.0时代。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是核心城市周围的“城市群”正在崛起,最根本的原因是轨道交通扩大了通勤的有效半径。有可能在昆山、嘉善生活,在上海工作。
所以“上海都市圈”中包含的下八个城市虽然会被上海“抽血”,但也可以从上海“反向抽血”,把人们的财产吸引到全国。最终会成为长三角的整块蛋糕。
伙伴圈需要协商,所以资源配置更加均衡,最终诞生了中国三个一线城市。珠三角有三个公认的五大一线城市。在国际组织评定的中国六大一线城市中,珠三角也是三个。
未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将诞生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之间。目前长三角有规模优势,珠三角有模式、平衡优势。
上海都市圈1城+8城
随着规划的发布,上海都市区的范围已经划定,包括江浙沪“1+8”城市。“1+8”地区土地面积约5.4万平方公里,2018年常住人口约7070万人。从省区划来看,包括上海和江苏省四个市。浙江省四市。
与之前的“1+7”计划相比,浙江有4个城市。2018年11月,上海与江浙两省计划发布《上海都市圈空合作规划》。初步规划覆盖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嘉兴、宁波、舟山、湖州等“1+7”城市,土地面积4.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6500万。
在新一轮的2035年城市总体规划中,上海周边城市也提出了一些区域发展思路,如无锡、苏州等强调太湖地区的协调发展。无锡提出太湖发展轴和沿湖生态发展圈,苏州提出环太湖建设世界级湖区。南通拟建设上海北门、北翼门户城市。
嘉兴提出建设全面对接上海示范区。与大湾区共谋修建一条大型走廊。宁波还强调规划大湾区,加强与上海的融合和城市化。近年来,上海结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探索跨境区域规划的协调。所谓“跨境区域规划协调”,主要是指城市群、都市圈、跨境都市圈层面。
根据上海2017-2035年总体规划,上海都市区为1+10,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上海积极融入长三角地区协调发展,打造上海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实力雄厚,潜力无限,已进入世界级城市群梯队。
2013年,上海地铁11号线穿越边境,延伸至距昆山6公里的华侨城。六年后,苏州S1线开始建设。建成后将经过苏州工业园区和昆山市,牵11号线的手。上海与江浙一带正在规划发布《上海都市圈空协同规划》,初步规划覆盖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嘉兴、宁波、舟山、湖州。接下来,上海七号线准备接太仓市,十七号线向西延伸至苏州吴江区。
大都市圈合作互动,高水平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世界级城市群由几个大都市组成,如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的纽约、波士顿、华盛顿大都市,日本太平洋沿岸的东京、大阪、名古屋大都市。这些大都市区的山峰巍然屹立,使得城市群从“高峰”变为“高原”。
上海都市圈185行动体系
长三角一体化范围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上海、安徽。三省一市41个地级市,面积约35.8万平方公里,2018年常住人口约2.24亿。它还创造了中国近20%的国内生产总值、25%的进出口总额和34%的货物吞吐量。
在本轮综合开发空中,规划率先从城市群、都市圈、周边地区三个层面确定空层面,逐层明确空层面的协调重点。其中,在长三角区域层面,根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国家战略的总体定位和要求,提升城市能源水平和服务能力,整体推进更高质量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在上海都市圈层面,协调上海都市圈内的城市,在产业、生态环境、历史人文、基础设施等多系统多维度空上相互协调。在周边上海层面,通过联合编制和实施空省际协调规划,加强功能、交通、环境和设施的跨境联系。
具体到上海都市圈的规划和方案,是指纽约都市圈、巴黎都市圈、东京都市圈、伦敦都市圈的国际经验,区域范围在3-5万平方公里,组织上海都市圈的形成。
根据战略愿景-行动战略-项目图书馆路线图,上海都市圈应形成185行动体系。1是上海都市圈发展的战略愿景。八是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共同治理、市政基础设施、绿道、蓝网、文化、产业、合作机制八大系统行动。5是环太湖、淀山湖、杭州湾、长江口、洋港的5大空板块。
上海都市圈交通规划
根据2019年上海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城市轨道互联、通勤高铁、铁路的交通系统密集。《2017-2035年上海城市总体规划》表明,主城区外有24个城镇圈,其中3个为省际城镇圈、东平-海涌-奇龙城镇圈、安亭-华侨-白河城镇圈、枫泾-新邦-嘉善-新代城镇圈。
上海2017-2035年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推进周边上海跨省都市圈总体规划,进一步加强功能、交通对接、环境治理和设施共享的总体规划。目前,上海、浙江、江苏正在编制上海都市圈空协同规划,涉及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嘉兴、宁波、舟山、湖州等8个城市。国土面积4.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6500万。
一个是高铁和铁路。目前,上海铁路枢纽有沪宁通道、沪杭通道等五条铁路。枢纽内有273公里支线和专用线,由南翔编组站组装。主要有三个客运站:上海火车站、上海南站和上海虹桥火车站、鲁超港集装箱中心站以及北郊、桃浦、闵行和杨浦的货运站。目前,上海至大都市区辐射城市的高铁通勤时间和频率详情如下。
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上海总体规划》,上海将新增沪苏杭铁路,从太湖流域和安徽绕江浙一带向西辐射,苏北与沿江高速铁路北连,宁波与湖州-宁波通道东连,形成“五向十二干线”的网络布局。目前,连接湖州、上海、拉近安徽与上海距离的沪苏沪高速铁路已获批。
对我国沿海南北通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沪甬跨海铁路正处于产业可行性研究阶段。北长江高速铁路南通至上海段已列入江苏“立体交通规划”,列入2021年至2035年启动的项目。此外,2018年启动的南长江高速铁路、已获批的烟锡长宜铁路、南通段正在建设的苏铜至永嘉铁路,都是上海都市圈与苏南关系较大的高速铁路线。
上海都市圈的产业合作
为了提高上海的服务辐射水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规划》指出,上海“五个中心”的核心职能要不断深化。继续推出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推动上海都市圈协调发展和城郊村振兴。
该计划提出共同构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学等关键领域,推进产学研联合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同时,继续推进长三角G60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提升制造业产业链水平,围绕长三角共同打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空航天、高端装备、新能源与智能联网汽车、新材料等世界级制造业集群。
为了加强政策协调体系的衔接,共享公共服务的利益,《规划》要求全面实施基本公共服务规范化管理,促进整个长三角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致相当。提高异地公共服务便利性,力争实现全部统筹区域和主要医疗机构全覆盖,完善异地就医协同监管体系和运行机制。
同时,要共同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促进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区域养老服务合作,促进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提升区域文化协调发展水平,打造世界级优质旅游目的地,合作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水平。
上海都市圈的金融创新
该计划围绕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出上海将推进上海证券交易所服务基地建设,支持优质新企业在科技创新板上市。支持依法设立以投资长三角为主的各类产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完善区域股票市场。
完善专项建设债券、绿色债券、自贸区债券、创新创业债券发行机制,推进区域专项债券发行常态化、制度化。根据该计划,上海和浙江省将共同建设一个一体化的油气交易市场,并合作建设一个国际石油输送基地。推进长三角产权交易共同市场建设。
培育和完善各类产权交易平台,探索水权、排污权、知识产权初始配置和跨省交易制度,逐步扩大权属交易领域和区域范围。规划还注重自贸区试验区临港新区、长三角综合开发示范区、虹桥商务区三个重点区域的引领作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任务。
在高标准建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区方面,规划要求以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学、航空空航天等前沿领域为重点,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建立前沿产业集群。扩大电信、保险、证券、科研和技术服务等关键领域的投资自由。
如何建立创新社区?最重要的是完善区域创新治理体系,打破制约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制度和制度障碍。促进上海都市圈发展的四点建议。首先,要打破区域壁垒,推进技术联合研究,探索建立政府、产业、学术界和研究之间的跨区域合作机制,组建跨区域R&D团队,共同开展科技研究。
二是推进资源共享,建立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的激励机制。二是用市场化手段引导科技创新资源。三是通过开放共享互通,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把长三角打造成生态创新高地。
1.《上海第九城市 谢逸枫:上海大都市圈横空出世!九城成最大赢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上海第九城市 谢逸枫:上海大都市圈横空出世!九城成最大赢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645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