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陈春花说,民营企业家是什么?其实什么都不是!就是个体户。但社会给你封一个“民营企业家”,就是抬高你的社会地位,让你好好干活,创造社会财富。企业经营管理者有三大要务在身:一是应对市场环境变化,二是搞好员工内部管理,三是做好客户与产品的定位。

一、应对市场环境变化

进入500强并不证明你的企业是好企业。企业做大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不能以数量作为衡量企业好坏的标准,而是取决于企业应对变化的能力。企业应对市场变化要记住三点:1、市场;2、客户;3、员工。

如果一个企业家仍用着十年前的旧相机、一生只交两个朋友,还认为自己很专一,那他不会是一个成功者。企业经营管理者一定要对人和技术有偏好,而不是对自己有偏好,一定要多接触新事物,才能了解变化、应对变化、享受变化。

真正可以应对变化的企业必须能够领导行业,在领域内得到认可,而不是在行业内互相拼杀。只有得到行业的认可,才能领导行业适应变化。没有自己的盈利模式,就无法与强大的企业做平等的对抗;而价格和成本不是盈利的模式,只是获取市场的能力。另外,在设计盈利模式时,一定要把政策的因素剔除出去,因为政策是会变的,靠政策得到的是额外的,要保证没有这些政策优势企业也不会出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地应对变化。

企业要做到两个改变一个并重。第一是经营重点的改变:整个经营的重点由公司转向了价值链;第二是概念的转变:从以人为本到以能力为本。一个并重即速度和成本并重:既要降低成本,也要加速增长。对企业而言,重要的不是有很多人,而是这些人具有很强的能力,并能够转化这种能力为企业人力资本 。

对于企业环境,有两个例子说明。一是昆山超顺德;在改革开放20年来的时候,广东顺德一直是全国百强县的经济老大,没有变过,但当时位居老二的昆山势头逼人。顺德请我去讲危机感,我说顺德会落后。为什么?顺德经济支撑主要是“两家一花”(家电、家具、花卉),而江苏的昆山呢?是IT业、是生物技术。英语在当地已很普及。所以我认为,顺德再不应变的话,昆山一定会超过顺德。

二是沿海城市中为什么只有上海、深圳充满活力?青岛有90万人,其中10万韩国人、10万日本人,所以产生品牌城市。珠海为什么落后?人气不足。我们一伙人约定,55岁以后去珠海住,55岁的人对城市有什么贡献?厦门很漂亮,但是漂亮有什么用?漂亮在经济学上来讲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厦门不要步珠海的后尘!上海、深圳为什么充满活力?就是因为是移民城市。

成为一个优秀企业要具备三个能力:一是具备地域组合的能力,二是具有自己的盈利模式,三是能进行人员和业务组合。

很多企业的重大决策是基于机会的考虑,而不是基于战略的思考。战略最重要的有两点:一个是培育核心能力,另一个是资源整合。美国企业平均寿命40年,日本企业平均寿命20年,中国企业平均寿命3年8个月,短命的原因就是战略不确定。

在行动能力强的时候,就应该对企业自身有一个重新定位,也就是价值链的变革,或是企业文化的变革。重新定位你的成本,定位你的质量,如果能够做到的话,你就能够和趋势走到一起;如果战略程度上低、行动能力低的话,就应该进行重组,这包括内部的重组和外部的重组;如果战略程度上低、行动能力迅速的话,就需要进行变革。

企业面临原材料、人才、效率、创新、顾客五个最主要的危机。原材料危机,今天率先做原材料,你就有机会;人才危机,要了解企业的人才结构是怎么样的;效率危机,不是规模不够而是效率不够;创新危机,我们的企业确实是创新不够,不懂创新;顾客危机,中国企业和顾客沟通的能力不够。

二、搞好员工内部管理

企业的盈利是社会价值的创造,为什么中国企业一大就死,一远就瞎?因为大家常犯一个错误:喜欢在管理上变新花样,这是一个误区。其实管理很简单,管理只做两件事情:保持员工的稳定性,保持效率的最快速性。中国企业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让基层员工不稳定,其实不稳定的应是上层,“末位淘汰制”淘汰的对象也应是上层。

人有五个工作理由:一是赚钱,二是消耗能量,三是交往,四是成就,五是社会地位。这就为企业招聘员工培植了土壤。企业需要员工,更需要优秀的员工。但企业里博士越多,可能麻烦越多,你不是博士,他是博士,所以你永远错,他永远对。知识改变命运,没错;但知识要转化为能力才能改变命运,此所谓知识越多越反动。

员工不会自发产生激情,需要管理人员不断地创造激情、传递激情。从企业的角度,构建激情必须让企业保持年轻,第二个是鼓励大家犯错误。保险公司最成功之处就是激发员工的激情。今天的竞争者必须年轻,年轻是指人的心态。对于你的产品充满激情,如同你对人充满激情一样。

一个企业很关键的是让所有人有激情,而不是激动,要想办法激发下层员工的工作热情。毛主席很聪明,跑去和掏粪工时传祥握手,于是,大家争着去当掏粪工。要重视人的价值,因为我们忽视了这一点,所以现在连农民工都招不到了,这就是报复。

现在酒店开始有六星、七星、八星,星级越高并不是指酒店要多么豪华,重要的是“满足顾客的一切合理要求。”一次我住青岛海景酒店,有两件事印象最深:一是为顾客买药,二是发动汽车。在酒店,我正和朋友谈话,朋友说:“真遗憾最近嗓子不好,不能吃这里的海鲜。”当时正有一位服务员在给我们倒水,没过多久她就为朋友送来了一盒药。

没有人要求她这么做,而她做了,这就是服务!我问她是自己掏钱买药吗?不是,酒店可以报销。第二天凌晨,天气太冷,我的汽车发动不起来,正束手无策时,旁边的保安看到了,就说,请稍等一会,我们的车队长干这个最拿手,我帮你去喊他。他边说边打电话,不一会车队长就被从热被窝里喊来了。

我问保安怎么敢喊他们的车队长,那名保安说:公司规定,只要是为了顾客,员工连总经理都可以支配。哎呀,这两件事对我触动很大!赋予员工权利,使他们象主人一样行事,这就是星级酒店的管理制度!

管理是不会有效益产生的,管理一定是花钱的,管理只会产生效率,得到最恒定的质量,所有的管理必须靠恒定的质量,恒定的质量来源于最基本员工的稳定性,所以,当大家做管理创新的时候,一定要想一想是不是伤了你的员工?

过去常说:有什么样的老板就有什么样的文化,现在要做的是:超越老板文化,创造企业文化。华为机制的核心是,决不让雷锋吃亏,奉献者定当得到合理回报;决不让投机者获利,偷懒者定当得到应有惩罚;用制度培育雷锋,而不是用道德培养雷锋。

管理要对绩效负责,关心能力而不是态度。也许你的态度不好,但只要能力够,我就会用你;你态度再好,能力不够,我也不要你。可惜中国人全都是关心态度。举个例子,中国人很多人喜欢加班,加班最主要的原因是能力不够。要么是整个系统的能力不够,要么是这个人的能力不够。这种管理是错误的。

企业文化要突出员工的行为习惯。提高普通员工的素质,要不断竞赛、在岗学习、学习与奖励制度。对年轻员工只要两句话:机会、待遇;对有能力的人要搭平台,有能力的人是否能干,取决于老板搭平台的能力。

企业不是改造人,而是寻找同路人。人是很难改造的。企业中应少立规矩,没有秘密。每天创造使每个员工都有褒奖的机会。年终奖要月月发,季季发,才能调动员工积极性。年终奖年终发,大家都有份,实际上就变成了工资。

企业经营管理者对竞争战略和行动要有清醒的认识,老总只授人事权、财务权,不授目标设定权,要有鼓励员工犯错误的胆识。正确的做法不是帮下属做管理,而是帮他设计业绩。对于人才的方式应该是吸引他,留住他,更重要的是衡量他。

能够实现个性化的企业,就是以朋友的方式做事,企业就一定能超越交易。发现一个人事做得好,就把所有的事都给他做,这是不对的。应该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应该让你的员工在所有的情况下表现出简单的姿态,以做人的方式来超越交易。

三、做好客户与产品定位

有企业的朋友问我:我们的顾客在哪里,顾客是不是在成长?如果发现80%的顾客没有在成长,我们只剩两个选择:要么培养顾客成长,要么淘汰它,不然将来企业很难成长。

对待顾客要象上帝一样,可中国人偏偏不信上帝;对待顾客要象家人一样,可中国人其实对家人并不好,总是吼三吼四,似乎得罪最亲密的人没关系。中国人对谁最好?对朋友。所以,对顾客要象对待朋友一样,这个提法才对。产品的质量是由顾客来评定的,而不是由专家来评定的。

投资带来的增长不会带来综合实力的提高,企业投资新厂,开拓新市场的时候应先问自己,原有的顾客有没有成长的空间?如果还有,就必须把投资用到培养顾客的成长上,不能从顾客那里掠夺利益。必须让顾客盈利,企业才能盈利,这个价值和观念必须传递给所有的营销人员。

对客户要有个性化的理解,应该知道多一些客户的信息,这样才能对客户有正确的认识,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和实现个性化。员工是企业的源头,想让员工主动为企业做事情,企业必须从制度上给予员工权利,只要是为了解决顾客的问题,一线员工可以动用公司资源。业务人员是将公司的价值传承给顾客,而不是将顾客的利益掠夺到公司;公司获得的不是提成,而是佣金。客户成功+员工成功+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成功=企业的成功。

企业一定要记住产品的最大作用是和顾客有一个直接的沟通作用。我总结的一个类似于宗教一样的话就是:“我唯一和顾客说话的机会就是我的产品。你最重要的是你的产品,不能把你的服务看得重过你的产品。”

全世界都有假冒产品,但绝不要制造伪劣产品。产品对于企业而言,第一是使用功能,第二才是附加功能(例如品牌)。企业唯一能对顾客说话的机会就是产品,坏的产品会压倒好的服务,坏的产品会赶跑好的顾客;产品最重要的不是市场份额,是客户人心的份额。产品不需要最好的,只是需要稳定。

如果不能保持产品的一贯性,就是对产品最大的伤害,而产品的质量是由顾客的需求来评定的。海尔的服务好不好?好!可为什么好?我们总会怀疑:是不是产品有问题?瑞士手表的广告语:我们全世界的维修站工作人员闲得无聊。而海尔的广告语是:我们全中国的维修站工作人员24小时热情为您服务。实际上,产品质量远比服务更重要,能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就是最好的产品,而绝不是由企业本身的质量标准来衡量的。

来源:世纪名堂 (根据陈春花讲座内容编辑整理)

(版权声明:“老板学堂”所推送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1.《陈春花:经营管理者的三大要务》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陈春花:经营管理者的三大要务》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6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