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最典型的本土投资之一,“深圳风险投资”见证了中国经济在过去20年的起伏。二十年前,虽然中国人还不太清楚什么是风险投资,但一些国际品牌背后都有风险投资人物。

20年来,“深圳创投”在中国经济大潮中起起落落。在这个过程中,在黑暗中有不断的探索、创新和坚持;资本投入后,永远逝去的悲伤;当然,在被投资企业中,同年有26家IPO上市,在投资界树立了一个好的故事。

在过去20年的风风雨雨中,深圳创业投资为中国创业投资增添了许多精彩的故事。回顾过去,在这即将成为历史的20年里,你还能激发你的智慧吗...

带头起航

作为国有企业背景下推动风险投资机构激励机制改革、成为我国本土风险投资标杆的“深度风险投资”,致力于培育民族产业、塑造民族品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1999年8月,深圳创投成立,被视为本土创投起步的里程碑事件。当年深圳市政府投资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深圳创投,主要投资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兴工业企业、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以及转型升级,涵盖信息技术、互联网/新媒体、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消费品/现代服务业等国家政策支持的行业。当时“深圳创投”领先。

1999年,a股创业板开始在深交所建设。当时无论是证监会的声明,还是民间的讨论,都是极为乐观的。当年11月,香港创业板的开盘更是火爆。当时,深圳作为深圳首届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的举办地,搭建了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为政府优先事项的平台,充满使命和期待的深圳创投启航,第二年注册资本从7亿元扩大到16亿元。

2001年,本土风险投资开始进入“井喷”期。今年,深圳创投迎来了第一个“快乐时刻”,这是它的“黄金时代”。深圳创创投资的易生科技、仲达国际、国讯国际三家公司在港上市,也成为当时的焦点。

不可预知的遭遇寒冷的冬天

然而,美好的时光不会持续太久。2002年,整个中国本土风险投资迎来了最痛苦的“寒冬”。创业板未能如期开放,堵塞了当地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当年仅深圳就有近百家本土创投公司在今年破产,深圳创投也在经历着一个痛苦的时刻。2003年,深圳创投只有一家公司上市,秋风萧瑟。

市场终究是不可预测的。创业板推迟十年。此外,股权分置改革尚未完成,依赖IPO渠道的本土风险投资陷入了退出渠道几乎被切断的困境。从成立到2003年,深圳创投投资约4.5亿元。当时深圳市政府推荐了21家一批企业在建创业板上市,其中19家由深圳创投投资。投入4-5亿后,没有什么好的起色。当时投资的项目没有在国内上市。即使上市,具有“国企”身份的深度风险投资也无法流通。

但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深圳创投每年上市的项目还是少则一个,多则两三个。潍柴动力、珠海朱莉等项目,除海外上市外,现阶段均已上市。

当时,一批针对创业板成立的风险投资机构在沉重的压力下开始寻找自己的出路,有的去二级市场炒股,有的做金融投资,更多的机构没能坚持下来,最终消失在投资和创造的汪洋大海中。

对于深圳创投来说,为了支持团队,还得涉足其他业务。扔掉四五个亿后,剩下的资金很大一部分交给券商进行委托理财,每年都有固定收益。这种尝试的初步结果也有很好的收益,既能支撑团队,又能给股东分红。

同时,一场危机正在酝酿。在a股长期熊市等原因后,最大一波券商破产即将到来。委托重券商理财的深圳创投亏损巨大。委托理财收益后,规模会扩大,除了自有资金,还会拿一些银行资金来做。当券商破产时,所有委托理财的钱都会“流失”。

这是一个本土风险投资处于黑暗中的摸索阶段。“当时,中国本土风险投资面临着一个不具备基本条件的市场环境。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黑暗中坚持。”孙东升说。幸运的是,深圳创投虽然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最终还是熬过来了,没有改造其他领域。

救你一命,见天日

在中国风险投资史上,2004年是非常神奇的一年。今年,中国证监会批准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场设立中小企业板。2005年,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开始股权分置改革试点,这也是中国资本史上的“全流通股改”。随后,11月颁布了《风险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风险投资行业的法律环境、政策和税收优惠。

经过四年的寒冬,当地的风险投资终于在漫长的一夜之后看到了曙光。

经过2004年的酝酿,中国互联网迎来了上市的“窗口期”。与2003年相比,今年的投资案例数量增加了43%,投资金额增加了28%,从而中国风险投资行业进入了全面复苏和加速发展的时期。今年,深圳创投大幅增加6家IPO企业,几乎等于过去三年的总和。

2006年,风险投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对于本土风险投资来说,今年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由深圳创投投资的通州电子,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这也是第一个由风险投资支持全流通的IPO案例。

中国本土风险投资首次成功退出国内资本市场。通州电子的上市,让本土风险投资真正意义上的退出。之后,本土风险投资时代悄然来临。深圳创投也成为了本土创投的领头羊。时任深圳创投董事长的金海涛断言,“中国风险投资的春天来了”。

在经历了漫长的低谷之后,深圳创投也想再接再厉。但此时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大量资金滞留在证券公司的委托理财中,有哪些资金是可以收回的,并不清楚。不愿意错失良机的深圳创投选择了向银行借钱进行投资。利用短期银行资金进行长期股权投资,这种风险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说明深圳创投的决心不容忽视。

创造全民PE时代的上市记录

2006年以后,深圳创投的投资逐年增加。

2007年,除了银行短期融资投资,我们还与政府合作引导资金,这也创造了中国前所未有的新模式,成为深圳创投快速崛起的关键。当中国股市进入前所未有的牛市时,深圳创投一口气收获了8家上市公司,创造了当时的历史纪录。

时机总是伴随着风险。2008年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使得一度处于上升阶段的风险投资遭受重创。

此时深圳创投转向前期投资,未来19家上市公司也在此时启动。2009年,随着创业板开市钟声的敲响,由证监会磨练了10年的创业板终于走了出来。当日,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集体上市,平均涨幅106%。

创业板的开放无疑是深圳创投有史以来最大的优势。前期的积累在今年爆发,把深圳创投送上了全国50强创投榜单的第一名。

由于创业板的积极持续发酵,2010年成为深圳创投乃至PE行业快速发展的标志性一年。今年,深圳创投投资的企业有26家首次公开发行,创下全球同行业每年IPO退市的世界纪录。这个记录无与伦比,至今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

经过2010年的快速发展,PE/VC像涨潮一样在2011年涌入千万后来者。2011年已经成为中国体育大崛起的一年。同时,全球资本市场也发生了变化。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已经从“热”走向“危机”,海外上市的窗口期已经关闭。

2012年,中国PE行业进入严冬。在“全民PE”时代,PE行业已经成为一片红海,很难退出。更要命的是,a股迎来了史上最长的第八次IPO停牌。持续近400天的IPO停牌,给当地机构造成了重大伤亡。

2013年,深圳创投只有三次IPO,全部通过海外资本市场实现。

整体陷入困境的PE开始寻求转型,部分PE将目光转向创业初期,将投资阶段前移至VC。PE的另一部分开始将重心转移到并购上。

2014年,深圳创投通过M&A收购了6家上市公司,M&A退出逐渐成为许多风投/私募机构的主要选择。

完善制度创新管理体系

2013年IPO停牌期间,面临外部经济下行和内部股票资产难以消化的双重压力。为应对危机,深圳创投大力推动非上市退出,通过并购、转让、回购等方式减持股票。同时,为了解决IPO停牌导致上市资产不足的问题,上市公司私募业务及时开展,促进了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趁着行业低潮,开始实施精细化管理,构建更健康的体系,迎接未来的机遇。

当时的业务重点是项目管理,系统围绕项目投资管理进行重建,包括项目的决策机制和信息管理。2014年,管理重组由项目延伸至全集团,启动集团管理年。

第一,完善投资决策体系。在投资决策中,逐步实行决策过程中正反两面并行的机制。郑方必须至少有两名投资经理组成一个项目团队去企业进行调整,然后写一份投资建议书,说明企业的优势、亮点和投资逻辑。对方由审计、法律事务、行业调研三方组成,从财务、法律、行业三个维度揭示企业存在的问题或风险,形成三份风险评估报告,最后连同投资方案提交投资委员会决策。

其次,建立集团信息管理系统。指出新ERP系统的建设必须实现三个目标:第一,所有业务和管理必须在线,包括投资决策、项目管理、资金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行政和人事管理等。;二是底层数据必须统一格式化,形成集团范围的数据库;第三,要有统计、分析和预警功能,才能实现管理目标。

经过两年的建设,第一期ERP已经完成,大大提高了整个集团的管理水平和效率,进一步梳理和完善了各个业务板块的管理体系。以项目管理为例,投资后管理模块已经开发得比较完整,不仅有投资企业的运营数据,还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数据。对于投资企业来说,首先是定期管理,定期的财务报告必须上传到系统中,这样公司才能更好地了解每个企业的情况。二、重大事件报告,其中重大异常的投资团队必须在ERP中报告。三是现场检查制度,对于投资较大、经营状况非常好、或者经营状况异常而未能履行绩效承诺的企业,会启动现场检查制度,并提出管理建议或解决方案。四是加大诉讼力度,对拒绝履行回购和履约承诺的企业诉诸法律。

这一创新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人员、投资、管理资金达到一定规模后,投资项目不定期上报、不及时跟踪、提取资金不及时拨付等。,所以这个过程不会起作用。通过创业期,我们可以通过信息化实现精细化管理,保证公司的长期发展。

多元化布局“三导向”战略

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资本市场比IPO审计的加速更受关注。

这种趋势在2017年初尤为明显。

IPO“开门”,让很多PE/VC机构进入收获季节。其中,深圳创投的IPO数量最多。短短3个月,7家被投资企业成功摇铃。截至2018年5月底,深圳创投的投资企业数量和上市投资企业数量均位居国内创投行业第一。投资项目876个,累计投资额约366亿元,其中139家投资企业分别在全球16个资本市场上市。专业的投资、深入的服务、严格的风险控制,使得深圳创投40.32%的内部收益率表现突出。

深圳创投凭借其在风险投资领域的卓越表现,多年来一直在中国投资协会股权与风险投资专业委员会、中国金融、融中集团、福布斯中文版、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等组织的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综合排名中名列前茅。

深圳创投经过近20年的发展,能够成长到今天,与过去每个关键节点能够准确预测、提前行动有很大关系。

现在,中国的风险投资行业正在经历新一轮的大变革,许多老牌机构甚至正在超越股权投资的界限进行扩张。深圳创投也在自我调整,提出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的战略目标。

在专业化方面,深圳创投正在逐步设立国防与民用技术集成基金、互联网基金、生物医学基金等一批专业化基金。

多元化方面,深圳创投提出打造“综合金融投资集团”,同年获批成立公募基金平台鸿图创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首家获批设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行业内具有里程碑意义。目前红粘土公募的管理规模已经超过100亿元。目前,深圳创投正积极筹集M&A基金和房地产基金。此外,对于证券、保险等其他金融板块,孙东升表示,深证创投也将考虑布局。

去年,深圳创投发布了高调的国际化战略,完成了与KPCB和微软的一些重大合同。深圳创投董事长倪也表示,未来将成立美国公司、欧洲公司等海外机构,在港或境外筹集更大规模的美元资金,争取到十三五末外币投资比例达到20%左右。

此外,在2017年或2018年,深圳创投有望迎来其首家控股上市公司中信塞克。决定投资这家公司不是单纯的金融投资,而是战略投资,是对未来的多元化战略布局。

从投资阶段来看,深圳创投主要专注于投资成长期的项目,占比超过60%。前期项目投资额达到26%,其次是成熟阶段项目,占12%。毕竟深圳创投是有国有资产背景的老牌机构,投资阶段主要在中后期,收益相对稳定。

在成功退出方面,深圳创投投资的上市公司已达112家。从IPO退出来看,深圳创投具有较强的资本运营能力。除了在深圳证券交易所、香港证券交易所和美国证券交易所共同上市之外,深圳创投在世界许多国家的交易所的IPO表现也是国内同行中的佼佼者。

此外,深圳创投作为唯一的机构合伙人参与前海股权投资母公司基金。管理规模215亿元人民币,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商业融资母基金,也是中国最大的单一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前海母基金开创了投资子基金与直接投资相结合、避免双重征税、兼顾收益和流动性的业务模式。母公司基金的整体投资策略是追求低风险、中高回报,以参与优质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为主,以直接投资和短期投资为辅。

经过20年的坚持,我们取得了现在的成绩,这也是从深圳创投坚持的价值投资理念和原则出发——投资回报是识别价值投资的标准。

千帆赛后,有空回收时的落寞,也有大获全胜的喜悦。虽然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他们从未放弃。正如深圳创投董事长倪王泽所说:“不要忘记,你的进取精神正在奋力向前。”。正是这种坚持,奠定了深圳创投在投资圈的地位。

1.《深创投 20载,深创投发生了什么?现在又在干什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深创投 20载,深创投发生了什么?现在又在干什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723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