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岁的袁隆平走了。很多人说这位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是从泥土中来,带着梦想的“种子”去到了白云间。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三亚的最后岁月他是如何度过?生前最关心哪些问题?

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身体稍有好转,

他就要去试验田转转”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海南基地位于三亚师部农场,这里远离城市喧嚣,沃野田畴织锦绣。

袁老每年冬天都从外地飞抵三亚开展科研,便居住在基地的科研宿舍,一栋米白色的四层小楼,袁老的房间在二楼最左侧,房间不大、内部陈设简陋,考虑到袁老坐轮椅不便,基地专门在楼梯安装了轮椅自动升降设备。

“老爷子身体稍有好转,就会自己坐轮椅下二楼,不让别人抬下楼,然后又坐着轮椅去试验田转转。”张展的妻子是袁老秘书,也因为这层关系,他见到袁老的机会很多。他说,袁老本可以去条件更好的地方住,但他说在这里,可以随时关注第三代杂交水稻的进展情况。

他讲述,2020年12月,袁老已满90岁高龄,尽管家人和同事担忧他的身体状况,但他还是按往年一样前往三亚开展科研,“从前身体状况好的时候,他几乎天天都会到田里,查看每亩穗数、谷粒大小、是否有空壳,这次因为腿脚不便无法下田,他就在住所拿起显微镜,仔细观察第三代杂交水稻种子,做详细记录”。

去年12月3日来三亚、今年4月7日回长沙,在三亚的这125天里,袁老大多时间都处于工作状态,每天早上八点多起床,吃过早餐后处理一些院士办的事务、专家领导的来访,午餐后休息到三点多,完成一些常规工作后,时常会跟学生讨论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

“老爷子说自己永远不会退休,他的确做到了!”张展说,刚到三亚的袁老主持召开了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攻关目标项目启动会。今年住院前,袁老还专程去了两趟三亚海棠湾的新基地调研,新基地有300多亩田地,目前有100多亩已经试种,袁老说今后要在这里把杂交水稻事业发展好。

“晚上会唱唱歌、打打麻将,

让老爷子开心!”

在张展眼里,袁老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学术上一丝不苟、精于钻研;在生活中,却是一位风趣幽默、和蔼可亲的老人,兴趣爱好十分广泛,下棋、打排球、游泳、拉小提琴样样在行,甚至还会顽皮地给别人起外号。

“前两年,老爷子身体硬朗的时候,喜欢召集我们在基地球场打排球,我喜欢用左手打球,老爷子给我起外号叫‘左撇子’,技术不好的同事被叫‘一瓢’‘二瓢’,只要老爷子在,球场上都是欢声笑语。”张展回忆说。

工作之余,袁老都在房间看书,经常熬到深夜十一二点才休息。“晚上的时候,基地同事会到老爷子房间‘娱乐’一下,唱唱歌、打打麻将,让他开心!”张展说,袁老最喜欢听《红梅花儿开》《红色娘子军》等歌曲,一唱就是一两个小时,每次都开心得像个孩子。

为了让袁老高兴,基地同事还有一个“默契”——打麻将故意给老爷子让牌。“大家都心照不宣,只要一和牌老爷子就会哈哈大笑,上下楼都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张展告诉记者,晚上打麻将时间不敢太久,一到休息时间,大家互相使个眼色就纷纷找理由退场。

平日里,袁老也常常“逗”大家开心。基地研究员张利伟说,“老爷子经常给一线科研人员鼓励,时不时自掏腰包给大家发奖金,几百块、几千块、几万元都有,他总开玩笑说‘我要那么多钱干什么’,2018年10月份水稻亩产达到预期目标,老爷子就在田里给每个一线科研人员奖励一万元,那次我也拿到了奖金。”

“三亚住院期间,

无论清醒还是迷糊常常念叨‘杂交水稻’”

记者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海南基地采访的三个多小时里,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老爷子视“杂交水稻”如生命,这是他一生的追求!

张展回忆,今年3月10日袁老病情加重,紧急住进了三亚的一所医院治疗,为方便照顾袁老的起居,家人、同事轮流值班照顾,白天两个人、晚上两个人值守,“我亲身经历,非常感动,老爷子在住院期间,无论清醒状态,还是迷糊状态,口里常常念叨‘杂交水稻’今年种多大面积、制种产量多少、什么时候收等。”

袁老性格乐观,为人随和。“老爷子身体好转些,就喜欢跟照顾他的医生、护士开玩笑,也不忘感谢他们的辛苦照顾,说‘我出钱买机票,邀请大家去长沙玩’。”张展说,4月6日那晚,袁老几乎整宿没睡,那晚是他和另一个同事值班,袁老时而迷糊、时而清醒,一直问他们明天几点的航班、什么时候出发、都有哪些人一起回去。

“他是我们心中的灯塔,

灯塔没了也要一往无前!”

5月23日,哀伤的情绪弥漫在基地上空,不少科研人员、市民自发前来献花,有一句留言令人动容:“我们无法抵御浪潮,但会永远记得灯塔!”

这天,科研人员熊朝栋专程从陵水基地赶回三亚,手捧鲜花在袁老题字的门口深深地鞠了一躬,泪水从黝黑的脸上滚落下来,“袁老师平易近人,从不把自己当大人物,记得有2019年中秋节我正在试验田施肥,他突然走到田间送了我一盒月饼,说‘辛苦了’,多好一个人啊!”

1988年出生的基地研究员犹召是袁老“弟子”廖翠猛的学生,他沉浸在悲痛中,5月22日听到袁老的消息时他正在田间,一屁股直接瘫坐在地上,缓了好一会才从地上坐起来,他依稀记得今年年初还多次跟着老师到袁老家里看望,“怎么人说没就没了”。

“在农业科研人的心中,袁爷爷就是我们的灯塔,我小时候是因为袁爷爷的故事才报考了四川农业大学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如今‘灯塔’没了,我们依然要化悲痛为力量,带着袁爷爷的梦一直向前走!”犹召对记者说。

一生求“稻”,天涯逐梦。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中,袁老依然牵挂着水稻,牵挂着中国人的饭碗问题……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22日下午,世界粮食奖基金会荣誉主席、袁隆平的老朋友肯尼思· 奎因就袁隆平院士逝世发文悼念。

声明全文如下:

随着袁隆平教授的逝世,中国和世界失去了我们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农业科学家之一,而我也失去了一位伟大的朋友。作为由袁教授所创立的国际稻作发展论坛的副主席,我谨代表论坛所有成员,向袁教授的家人、他在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同事以及众多以他为榜样的人们表示深切的慰问。

对我个人而言,能够与袁教授保持20多年的交流是一种无与伦比的荣幸。2019年,我非常高兴能够去到长沙,在国际稻作发展论坛暨中非稻作发展研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并有幸与袁教授一同庆祝他的90岁生日。

几年前,我还有幸参加了袁教授在中国海南省三亚市举办的国际水稻发展论坛。会后,袁教授的同事辛业云博士带我参观了袁教授在上世纪70年代初首次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地方。站在那个粮食生产取得惊人突破的地方,意义之深远不言而喻。之后,我又参观了三亚水稻国家公园,园中伫立着一座特别的纪念碑,以纪念袁教授所取得的成就。

201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袁教授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以表彰他在过去70年里为中国粮食安全、人民摆脱贫困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对于我们所有与袁教授相识和共事的人来说,这一非凡认可无疑是巨大的骄傲。

我与袁教授首次接触是在2004年,当时他前往美国爱荷华州得梅因接受世界粮食奖。作为基金会的主席,我无比荣幸地主持了典礼,基金会创始人诺曼·博洛格博士向袁教授颁发了奖杯。在那张标志性的合照中,两位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植物学家站在了一起,一位是“绿色革命之父”,另一位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即使再过100年,这张照片仍将是农业历史上最伟大的时刻之一。

我曾与这两位密切合作,他们有着相同的特点,这也使他们成为了真正鼓舞人心的人物。和博洛格博士一样,袁教授为人极其谦逊,从不追求名利及奉承,只专注于能够帮助消除贫困、使人们摆脱饥饿的努力工作和成果中。

袁教授也同样坚信,科学的力量使收获加倍。通过在研究中心进行的各种研究和试验,他一直坚持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为了培育出产量更高的超级杂交水稻。这种超级稻有着谷粒饱满的稻穗,像瀑布一样弯垂下来。

袁教授始终保持着“脚踏实地”的态度,这也反映出了他在稻田里所取得的成就,他就像中国普普通通的农民那样,时刻密切观察和改良农作物。他在农场里总是比在办公室里更自在,穿着工作服是最舒服的,诺曼·博洛格博士也像他一样。

另外,袁教授也是一位传道授业的老师。他总是有时间回答各种问题,特别是与年轻的科学家和学生交谈。我们每年选送到研究中心的美国高中生,回来的时候总能满载着知识以及更强烈求知欲。

就我观察到的袁教授平生所取得的最注目的成就,也许就是,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他是谁,都知道他所做的事,这当中不只是农业专家或政府官员,而是与农业没有联系的各行各业普通人。在中国的时候,我经常问遇到的人知不知道袁隆平是谁,知不知道他做过什么?不论是深圳某个餐馆的服务员、石家庄酒店的员工,还是高铁上的送餐员,都知道袁隆平的名字,也知道他在水稻生产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每次都无一例外。事实上,第一个通过微信告诉我袁教授去世消息的,是一位三亚旅行社的年轻工作人员。

2021年3月,作为美国中部美中协会的战略顾问,我在中美农业圆桌会议上致开幕词。我们致力于通过加强合作,改善中美关系,共同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大流行疾病等全球性挑战。当时我也邀请了袁教授来发表演讲,但很遗憾没能成行。

我在发言中引用了袁隆平教授的成就来激励研讨会的与会者们。袁教授用他最后的努力再次帮助取得成就。这就是他的遗产的力量。

袁隆平教授,在他的祖国、被所有认识他的人所爱戴,我们将深深地怀念他。他的遗产将在未来,为中国和世界几代人带去启示。

1.《袁隆平在三亚的最后时光 身体好转时和医生开玩笑:我请大家去长沙玩》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袁隆平在三亚的最后时光 身体好转时和医生开玩笑:我请大家去长沙玩》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727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