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淄博窑的概念

淄博窑是一个时间空的概念。

从地理上来说,淄博窑是指历史时期位于山东省淄博市行政区域内的许多窑址和陶瓷物品,也包括建国以来位于淄博市的陶瓷生产厂家和陶瓷制品。淄博是山东省中部的交通枢纽,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炭和瓷土。淄博境内有黄河、小清河、符晓河、沂河、何姿河等河流,完全满足陶瓷生产发展所必需的几个条件——瓷土、燃料、水源、交通便利。按年代来说,始于中国的新石器时代,现在和将来都是。

二、淄博窑的历史内涵

淄博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具有地方特色,窑址相对集中,生存关系明确,烧制品种多样,特色鲜明。新石器时代早、中、晚期,烧各种陶器颜色的陶器;青瓷出现在北朝,然后黑瓷、酱釉瓷、白瓷相继出现。到了宋金时期达到顶峰,出现了三色和雨滴釉、兔毛釉、茶粉釉等结晶釉;清末民初,恢复了著名的历史釉——茶粉釉等。淄博窑的历史内涵博大精深,按年代顺序描述如下:

新石器时代。淄博沂源县边边洞和黄崖遗址出土了以红陶和红褐色陶为主的壶形陶片,其中一件陶片上还附加有堆纹。通过地层和出土实物综合分析,两个遗址应该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后李文华应该是它的持续发展。后李文华,因在临淄区发现后李官庄遗址而得名,也在张店区发现。因为是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后李文华的陶瓷工业还不发达,生产工艺原始,造型简单,质量不高。陶器具有明显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特征。制作陶器的原料大部分是含有细砂的沉积土,基本上是就地取材,陶土不经淘洗直接烧制而成。陶器颜色多为红棕色和灰褐色。由于烧制温度低,陶器表面颜色斑驳,不均匀。陶器通常由粘土条和粘土片制成。大型陶器可以分别制成底部和腹部,然后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有一些平底装置,但是没有三脚架。壶是主要的形状,占陶器总数的80%以上。具体形状有深腹壶、深腹壶、敞口平底壶、底或平底碗、壶、短腿碗、壶盖、陶脚等。陶器中对称的横耳比较发达。后李文华时期的陶器以素色为主,常见的装饰图案主要有附加绒纹、浮雕纹、绳纹等。

北新文化。淄博发现的北新文化遗址包括临淄区的侯莉遗址、浮山驿站和张店区付嘉乡的黄家遗址。以丁、博为代表的遗址二期遗存,与大汶口遗址五、六、七层相邻,均属晚期北新文化。后李朝第二阶段的陶器遗存主要是泥陶和混砂陶。还有少量的蚌壳或滑石颗粒。泥陶包括红陶、红褐色陶、橙黄色陶、灰色陶、黑褐色陶等。,以红陶为主。混砂陶器包括红陶、红褐色陶器和灰褐色陶器,以红褐色陶器为主。器皿表面以素色为主,有少量甲纹,多饰于丁足根。三脚架和平底比较受欢迎,但是平底很少,没有弯针。有壶,有壶,有壶,有盖,有尖顶。后李朝第二时期的遗迹与北新文化有一些相似之处,如三脚和平底的流行,但平底的罕见和圆脚的缺乏。器物的基本组合是鼎、碗、小口双耳坛子。同时也有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后李文化第二时期的器物和陶器图案不如北新文化丰富。比如北新文化的高颈瓶、圆底壶、带底壶、三条腿壶、三条腿壶,在后李文化的第二个时期没有发现;最有特色的并列窄泥条、指纹图案、压切图案等。在北新文化中看不到后李时代的文化;两人所共用的主要器物,如鼎,在形制上有显著差异。根据这些现象,可以认为后李朝二期遗存属于一种地方性的北新文化。

大汶口文化,淄博地区发现的大汶口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何姿河、符晓河、沂河沿岸的张店、淄川、临淄、沂源等地,临淄地区有薛佳、雅夫、侯莉、李倩、东谷、崔家等38处典型遗址。淄川区口语;张店区大寨石佛堂和沂源县钟儒林、西固庄;桓台县李寨等遗址。大汶口文化的陶器是从北新文化的陶器中传承下来的。在大汶口文化早期遗址中,可以看到类似北新文化的深腹壶、三足壶形鼎、带盖壶形鼎的陶器。但与北新文化相比,大汶口文化的制陶无疑更进步。从前期到后期,红陶比例逐渐下降,而灰陶和黑陶比例上升。后期红陶少见,出现烧制温度较高的白陶。陶器的烧制温度不断提高,陶器颜色纯正,陶器质量坚硬,有敲击声。器物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形状也越来越复杂。除了一些实用的工具之外,墓葬中的一些陶器是专门为埋葬而制作的,这表明陶器已经成为财富或身份的象征。大汶口文化中期开始出现车轮技术,后期部分陶器使用快轮技术。快速轮制陶法是制陶技术史上的一大进步,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可以通过拉坯形成形状规则的薄胎物体。大汶口文化的薄胎黑陶高把杯代表了当时制陶技术的最高水平。与其他手工制作的陶器相比,这种陶器在新石器时代因其美丽的形状和高质量而受到重视。或许是受中原庙底沟文化的影响,大汶口早期出现了大量彩陶,装饰图案更加复杂多样。从大汶口文化晚期开始,彩陶不再流行,取而代之的是素器,热衷于打磨器物表面。这些技术进步为龙山文化陶瓷业的辉煌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淄博地区70多个地方发现了龙山文化。典型地点为临淄区的桐林天王、东初;张店区朱子坡和四合院;桓台县新城、前埠、庞家;淄川区三台、北神马;周村区皇姑顶、水磨和安子窝;沂源县北曹家庄、老婆河、西峪台。

选自《陶瓷科学与艺术》,2011年第04期

1.《淄博陶瓷 走进山东:淄博陶瓷(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淄博陶瓷 走进山东:淄博陶瓷(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738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