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阅读

作者:北苑小学 康丽丽

能做到有效的阅读,怎样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有效提高学习兴趣,能够用阅读去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我在工作中经常思考的问题。

共读一本书

“共读一本书”是针对本班情况,结合学校工作的实际,所做的读书计划。开展这个活动的初衷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我和孩子们一起读书,一方面是为了和他们有共同话题,一同成长,另一方面有助于发现他们在阅读中的问题。学校每个月都发给同学们一本书,让他们回家阅读,但是我收到的反馈却是孩子们囫囵吞枣的看了看,并没有弄清楚书的内涵是什么。这让我感到非常的可惜。为了让同学们读出来,我组织了一个“小小朗读者”活动,在家长群中每天上传读书录音,在相互收听录音的过程中,激发了他们的读书兴趣。

共读一本书

“共读一本书”是针对本班情况,结合学校工作的实际,所做的读书计划。开展这个活动的初衷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我和孩子们一起读书,一方面是为了和他们有共同话题,一同成长,另一方面有助于发现他们在阅读中的问题。学校每个月都发给同学们一本书,让他们回家阅读,但是我收到的反馈却是孩子们囫囵吞枣的看了看,并没有弄清楚书的内涵是什么。这让我感到非常的可惜。为了让同学们读出来,我组织了一个“小小朗读者”活动,在家长群中每天上传读书录音,在相互收听录音的过程中,激发了他们的读书兴趣。

然而,仅仅读书是不够的,我们经常有这样的疑惑:当我们让学生辛辛苦苦读完了一本书,合上书页的时候除了零碎的片段,其他的内容竟然什么也记不起来;当三个月过后再谈及此书,我们除了“这本书我读过”之外再也说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信息。为此,我想了一个不一样的阅读方法——利用学校每个月出读书卡的契机,让孩子们和我一同制作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说出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对于刚刚上了四年级的孩子们。他们没有基础,就连做手抄报都不知道如何下手,怎么办?我只有一点一点的教。写周记的时候,让他们围绕周记内容画个花边,做到有针对性;做手抄报的时候,让他们简单的整理一些资料,学会提炼信息;学课文的时候,让孩子们用小框框整理课文的思路,既当做复习资料,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孩子们读着,做着,当这学期期中过后,我们班的孩子们不再满足一个月只读一本书的需求,我开始向他们推荐比较适合他们的《爱德华奇妙之旅》。令我惊讶的是,全班每个学生都自觉地准备了图书,课间的话题也都是“爱德华”。为了让书的价值最大化,我整理了整本书的思路,让孩子们在充分的阅读后,围绕人物关系做了第一张思维导图——人物关系图。

当这份“作业”布置下去后,家长们给予了一致的好评。他们没有想到,孩子能够利用半天的时间在书上标标画画,再誊抄在纸上,这么复杂的学习任务,学生却并不反感。当收到家长们一个个反馈,孩子们上交的一张张作品,再看全班每一名同学兴奋的表情,我也感到欣慰。打铁要趁热,我在一周后又布置了第二张思维导图——人物情感变化图。就这样,孩子们的思维导图呈现出来了深度。

新年前夕,我收到孩子给我写的悄悄话里,竟然将我比喻成了书中的阿比林,他们自己就是爱德华,懂得了书中爱的诠释。

一个学期将要结束,每个同学学期初准备的资料册都已经装满。翻开这一本本的资料册,恰恰就是一本本思维导图的成长记录册。孩子们在体验中阅读,在阅读中感受快乐。有了前面的基础,我相信同学们在接下来的读书活动中将收获更多的知识。

1.《【北苑小学】不一样的阅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北苑小学】不一样的阅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7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