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SD 硬盘逐渐取代 HDD 机械硬盘已经是大势所趋,2016 年全球 SSD 硬盘出货 1.5 亿个,到 2021 年还将进一步增长到 2.5 亿个,市场价值高达 300 亿美元,这是存储市场的一片蓝海。可惜的是,目前这个市场主要被国外公司垄断,三星、东芝、美光、西数等公司是 NAND 闪存市场最大的赢家,唯一的好消息就是国内公司目前已经杀入存储市场,在 NAND 闪存、SSD 主控等领域加速发展。

­  我们平时关注的存储公司主要是长江存储,因为他们正在建设国内最大的 NAND 生产基地。今天我们来关注一下国产主控芯片的情况,它也是存储市场中非常重要一部分,影响着 SSD 硬盘的性能、稳定性、可靠性。

­  

SSD 很常见,但你真的了解它的结构吗?

­  SSD 主卡到底有多重要,那我们首先来看看一个 SSD 都是由那些元件构成的。SSD 硬盘我们见过很多种了,根据接口、大小等不同有多种分类,目前最常见的是 SATA 接口的 2.5 寸规格以及 PCI-E 通道的 M.2 2280 硬盘,U.2 接口、AIC 插卡式 SSD 硬盘主要用于工作站、服务器等市场,消费级市场比较少见。

­  SSD 结构示意图

­  不论哪种规格尺寸,SSD 硬盘内部的结构都是差不多的,通常包括 PCB、NAND 闪存、SSD 主控、接口等,还有一个并非必要但依然很重要的缓存芯片。

­  最核心的部分其实就是 NAND 闪存和主控,从成本上来说 NAND 闪存大概能占 SSD 硬盘物料成本的 70% 或更多,目前 128GB 到 1TB 容量的 SSD 通常要使用 2-8 颗闪存芯片,主要来自三星、东芝、美光、西数、英特尔、SK Hynix 等公司,其中三星、西数、英特尔一般是自用较多,第三方品牌的 SSD 硬盘通常使用东芝、美光较多,SK Hynix 除了自用之外在消费级 SSD 上很少见,OEM 市场居多。

­

  颗粒印字模糊的多为黑片

­  NAND 闪存的学问就更多了,除了不同厂商不同技术不同类型之外,NAND 闪存光是质量等级就有原厂、白片、黑片以及拆机片之分,不过有关闪存的内容不是今天的重点,以后有机会再说。

­  至于缓存芯片,它不是 SSD 硬盘中必须的,这主要取决于主控类型,但是有了缓存颗粒显然会更好,因为缓存通常是 DDR3 或者 DDR4,容量 256MB 到 4GB 之间,频率在 1600 到 3200MHz 之间,性能远高于 NAND 闪存,配备缓存可以大大提升 SSD 硬盘的性能,尤其是写入性能。

­  其次就是主控了,一般来说主控芯片的成本占据 SSD 硬盘 10-15% 的比例,不是最贵的部件,但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把 SSD 硬盘比作一个大货车,那么主控就相当于驾驶室,主控里的固件相当于驾驶员,它决定着货车怎么开。

­  PCB 以及外壳等其他部件是 SSD 中最便宜的,加起来占的成本也就 15% 左右,可能还会更低,这部分没多少技术含量,成本取决于厂商的供应链控制、管理。

­  

SSD 主控变迁:美系、台系先后崛起,下一步看大陆

­  NAND 闪存是 SSD 硬盘中最重要的部分,但是生产 NAND 门槛很高,全球也只有三星、SK Hynix、东芝 / 西数、美光 / 英特尔四大阵营,他们几家几乎垄断了 NAND 市场,而建设一座 12 英寸 NAND 工厂,投资动辄数十亿美元,所以之前没有什么公司有勇气挑战他们。

­  SSD 主控芯片就不一样了,它的生产、制造可以交给台积电等代工厂解决,主控芯片设计也有成熟的 ARM 内核、DDR 物理层等 IP 授权可用,研发难度大大降低,所以前几年涌现出了许多 SSD 主控公司。

­  第一波崛起的 SSD 主控公司自然来自美国居多,我们熟悉的SandFroce、Marvell都是美系主控的代表,前几年中这两家公司竞相推出主控新品,尤其是在 20nm 节点之前,老玩家大概还记得 SF-2281 这颗经典主控吧,还有他们独特的压缩算法,当年也是人尽皆知。

­  Marvell 也就是我们常叫的马牌,大众认知上也是顶级的主控品牌,浦科特的大多数型号都使用 Marvell 的主控,所以耐久性也特别好,长时间使用也不掉速。

­  另一方面,随着 SSD 市场竞争的激烈,再加上 SandForce 多次被收购,这家美系主控公司开始衰落,新品跟不上市场了,最终被希捷收购,SF 主控在市场上也少有人问津了,只剩下 Marvell 支撑。

­  

▍台系主控趁机发力:

­  SF 衰落之后,崛起的是台湾 SSD 主控公司,其中 JMicron 起步较早,可惜并没有坚持下去,被后面的群联 Phision、SMI 慧荣击败了,其他公司如瑞昱、VIA 威盛也尝试过 SSD 主控市场,但是影响力远不如群联、SMI 这两家。

­  目前风头最劲的就是群联公司,除了主控技术优势之外,群联背后还有东芝入股,所以他们可以提供主控、闪存以及固件的一体方案,SSD 厂商只要购买他们的方案就能快速生产出 SSD 硬盘,所以获得了厂商认可,而 SMI 虽然略输一筹,但是凭借更低的价格也获得了国内外 SSD 厂商的青睐。

­  台系主控目前是 SSD 市场上的主流,甚至连英特尔的 SSD 硬盘都有采用,不过从 2015 年以来,国内厂商也陆续加大存储市场的投资,不少厂商就选择了 SSD 主控作为突破口,再加上国内半导体基金对存储芯片的扶植,国产主控今年开始崭露头角,假以时日势必要在国内市场大展身手。

­  

国产主控市场:随国产 NAND 起舞,大基金助力

­  在 NAND 闪存、DRAM 内存市场上,中国厂商所需的芯片几乎 100% 依赖进口,所以国家半导体发展规划中就选择了存储芯片为突破口,特别是紫光主导的长江存储在武汉建设国内最大的存储芯片基地,一期投资 240 亿美元,主要生产 3D NAND 闪存,月产能高达 30 万片晶圆 / 月。

­  逐步解决 NAND 闪存供应问题之后,国内厂商也纷纷投资 SSD 主控芯片领域,形成国产 NAND 闪存 + 国产主控的真正自主产权,所以这几年涌现出了多家 SSD 主控厂商,比较知名的就有江波龙、国科微、忆芯、华澜微电子,还有偏重军工、企业级市场的中勃、一方信息等公司,另外还有台系厂商在大陆设立的子公司,比如群联就在合肥成立了兆芯科技,杭州联芸科技也有台资参与。

­  总的来说,国内公开报道能找到的进军 SSD 主控市场的公司就不少于 10 家,数量上已经超越美国、台湾地区的公司。不过国内公司在主控领域依然是新兴力量,很多公司都是最近三五年才成立的,比如忆芯科技、联芸科技,即便有老牌半导体公司背景,SSD 主控业务也是近年来才涉及的,所以绝大多数国产主控公司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缺乏资金。

­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半导体大基金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参股、投资等方式为多家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毕竟研发一款芯片耗资都是数千万甚至上亿元。据公开报道,2015 年 6 月 28 日,国科微电子宣布,其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在长沙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大基金向国科微电子注资4 亿元人民币,占股 21.05%,成为第二大股东。

­  

国产主控现状:技术、工艺追上来了,国密认证是亮点

­  那么国产主控现在已经发展到了什么程度?以往评价国产芯片时人们总会说中国公司缺少技术、人才及资金,三个问题也是困扰国产主控的关键,不过这几年来情况已经大有改善,大基金的扶植使得这些公司不再缺少研发资金,国产主控的性能已经追上来了。

­  联芸科技的 SSD 主卡实测表现

­  成立于 2014 年的联芸科技在 2017 年的 FMS 存储会议上展示了 SATA 6Gbps 的 MAS0902 主控,它不需要缓存颗粒,搭配不同的闪存颗粒都可以达到 560MB/s 读取、520MB/s 写入的性能,随机 4K 性能也在 40 或者 48MB/s,整体性能已经不输 Marvell、群联等公司的SATA 主控。

­  在高端的 PCI-E 硬盘上,国内公司也实现了突破。2017 年 11 月份,忆芯科技在北京举行发布会,推出了 STAR1000 PCI-E 主控芯片,支持 PCI-E 3.0 x4 通道与 NVMe 1.2 协议,支持 StarLDPC ECC 引擎,支持 ASE256 以及 TCG OPAL 加密,能够适配目前已有的 MLC/TLC/3D MLC/3D TLC 多种闪存类型。

­  性能方面,STAR1000 支持 ONFI 4.0 与 Toggle DDR 3.0 闪存接口,支持 LPDD3/LPDDR4-2400 缓存,连续读写速度晁盖 3GB/s,写入速度超过 2GB/s,随机读取、写入则达到了 350K、300K,在当前的 PCI-E 主控中也是顶级水平。

­  更重要的是,STAR1000 主控使用的是台积电 28nm HPC 工艺,在制程工艺上遥遥领先国内主要的 40-55nm 水平,放在国外也是一流水准,群联、Marvell 的高端 SSD 主控也是 28nm 工艺为主。

­  除了性能追上国际水平之外,国产主控还有一个特别的优势,那就是支持国内认证的安全加密,这不仅是自主可控的要求,还是军工、特种行业的必备要求之一。以国科微为例,他们推出的第二代主控 GK2301 系列芯片硬件集成国密 SM2/3/4 加解密算法,获得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国家密码管理局双重认证。

­  

总结:国产主控迎来春天,与国产闪存磨合尚需时间

­  经过国产公司的不懈努力以及大基金的支持,国内公司如今在 SSD 主控市场已经闯出了一片天地,困扰发展的技术、人才、资金等问题逐步缓解,总体水平上已经追上来了,并且在自主可控等要求上做到了海外公司做不到的地步,前途还是很光明的。

­  不过现在还不到国产主控骄傲的时候,先进水平的主控已经研发出来了,但是目前我们能使用的还是东芝、美光等主控,长江存储的国产 NAND 闪存量产并大规模上市还需要一两年时间,国产主控还需要跟国产闪存有个很长时间的磨合期,毕竟对 SSD 来说,可靠性是需要长时间检验的,国内主控公司依然缺少这方面的积累,这个急不得,只能在产品上积累磨合。

原标题:国产主控迎来春天 下一代SSD硬盘就用“中国芯”

1.《机械硬盘有什么用 固定硬盘与机械硬盘有什么不同 下一代SSD用“中国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机械硬盘有什么用 固定硬盘与机械硬盘有什么不同 下一代SSD用“中国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84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