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刷推送,看到《茱莉亚学子携手演绎19世纪经典钢琴作品音乐会》。

演奏家没有姓名,却十分强调“茱莉亚”。

查询后发现是所学校。

发消息问假老师(假老师实为贾老师,小学同学,失联多年,因学琴重新联系。成为全职老师的经历蛮有意思,筹划日后单篇介绍)。

“这个学校超有名!有时间去听听。记得买前排票,看人家怎么弹的。”

假老师一番话后,手指从最低80元座位区,挪到150元前排区域。

下单。

当天到后才发现,哪怕第一排,也看不清手指上细小的演奏动作。

顿时心疼多付的70块。

然后有人不时举起望眼镜,才发觉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2

根据之前为数不多的听奏经验,观众多为成年人,开场后休眠的不少。

所以当进入音乐厅,看到一半座位是年龄不到两位数的孩子,另一半座位是他们的家长,正忙着向工作人员要坐垫,给孩子增加座位高度,才能看到舞台。

顿时有些恍惚。

然后开始担心演奏会安静问题。

毕竟整场一个半小时,这些孩子们能从头到尾安安静静坐到最后吗?

后来中场休息时,听到家长对孩子的尊尊教诲,后知后觉反应过来——这些孩子大部分都有学琴!虽然不及郎朗小时候每天约6小时的练琴时间,仅一个半小时欣赏别人弹琴,怕是轻松了不少。

3

演奏中,有孩子的双手,会不自觉摆动,情不自禁模仿着演奏者的动作、神态。双眼流露出“长大后我就成为你”的憧憬。

身旁的家长露出欣慰的微笑。

不过十几年后,这些孩子们,其中有几个会真的成为“茱莉亚”学子?

大部分的人,是否还在弹奏钢琴?

4

演出过程中会有工作人员,对拍照录像的观众进行红外线激光扫射。

不巧斜前方的女士,就十分喜欢定格精彩瞬间在自己的手机里。每当演奏家起身致谢,都会高高举起手机,调整角度,进行拍照。

明亮的屏幕如同巨大的靶心,引得激光笔不停聚集到此。

可惜工作人员准头还需练习,经常瞄准到我眼前。

难道这是另一种策略——让观众由红点注意到身边有人拍照,再由观众制止用手机的观众……

5

两个演奏家都十分年轻,均为00后。

和之前看演奏会相似,开始弹奏前,都会抬头望向顶光。其余灯灭下,唯一的仿佛散发出某种神圣光辉。

令演奏者沉浸其中。

一位演奏者演奏弗朗兹·李斯特 B小调奏鸣曲 S.178 。这首乐曲是李斯特以德国作家诗人歌德的著名悲情戏剧《浮士德》为灵感创作的。

《浮士德》书没看完,曲子倒听出了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尤其开头,竟弹出了仿佛自问自答的对话感,十分惊艳。

弹到曲终,情绪顶端,停止弹奏后演奏者已泪流满面。

期间有部分声音渐渐弱下,一些观众以为结束,便开始鼓掌。即便演奏者提前轻摆另一只手,提醒大家不需鼓掌。但还是打扰到了演奏节奏。

不如像我这样的乐理小白,等到整曲终了,演奏者起身示意,最为保险。

6

散场中一位妈妈问身边的孩子:“刚才更喜欢哪一个钢琴家?”

都不喜欢。

为什么?不觉得坐在舞台上弹钢琴十分帅气吗?

不觉得。

又是一个“我只要我觉得”的“明学家”。

7

九月一号开学啦。

八月份身边一些朋友变成了学生身份,祝福开学快乐咯!

1.《听一场半数孩子半数家长的演奏会》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听一场半数孩子半数家长的演奏会》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927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