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之光
布油画2012年180厘米x 120cm厘米
2012
拉萨,墨竹工卡,阿里。
青年画像
木炭水彩画2012年24厘米x 32cm厘米
大昭寺永庆
木炭水彩画2012年39厘米x 27cm厘米
整理行李的老人
木炭水彩画2012年54厘米x 39cm厘米
牦牛
木炭水彩画2012年24厘米x 32cm厘米
尼姑
木炭水彩画2012年24厘米x 32cm厘米
拉萨期间去过两次直工胜寺,一次是天花板和阳光,一次是金刚舞法会,去直工胜寺的路上有两个温泉,一田温泉和德中温泉,温泉是人主动使用的最古老的热源,教科书上开始将火作为进化的里程碑,人们可以随身携带热量,但即使学会使用火,也使用它。
日多温泉地势开阔,可以想象它原本非常壮观,但那些粗陋的旅游建筑完全毁坏了它的原貌,那些开发旅游 的人似乎永远不懂,人们在享受自然提供的恩赐时候,它看上去也应该是自然提供的,而不是水管和开关。德仲温泉在直贡梯寺附近的峭壁之间,温泉在露天,不断有僧人和牧民大大方方的在阳光下赤裸全身,泡一会休息一会,人少的时候,我经过那滚烫的大池时看到一个姑娘正在角落泡着,我竟然不好意思的快步走过,但又极想回头张望,我这时发现羞耻之心有时很肮脏。天黑以后,房间外传来妇女和孩子的沐浴声,我轻轻关灯打开房门,在阳台上静静的看着她们,月光下,温泉热气升腾,美不胜收。
行走的喇嘛
炭笔水彩 2012年 54cm x 39cm
康巴人
炭笔水彩 2012年 24cm x 32cm
我至今想起到达直贡梯寺那个清晨,始终不像是日常记忆里的记忆,大概寺庙修在高处给人的心理造成的影响,直贡梯寺的相对高度远远超过布达拉宫,从上面俯瞰村落犹如在天上俯看人间,当天远道来天葬的是一家康巴人,接待我们的朗珠师傅说他们不希望其他人围观,我理解藏族人对外人的戒心,这毕竟是个重大的事情,甚至我自己都会觉得我们的出现会污染他们的仪式,我对那肢解过程并没有特别兴趣,我只是想知道他的环境和参与人的心境,对于死亡是哲学永久的课题,而西藏的生死则格外浓重。
我们今天大多数人倾向于意识仅仅是人这堆物质的一种功能,他会随着人的死去而消失,一元论和二元论似乎有无止境的争论,一元论者说人的所谓灵魂是从胎儿时的一片空白开始,通过学习一点点建立起来的,意识像电脑里的系统,随着电脑的损坏而崩溃……而相信灵魂的人认为,灵魂是非物质的,因此很难以物质的思维理解,灵魂与身体的关系有可能像电视机,电视机即使损坏了,讯号依然存在……这类争论都源于统一理论强迫症,我们希望找到一个大家都公认的可以证明的理论,这理论可以屹立在书本里直到有更好的理论推翻它,到今天,他们互相都似乎没有证据推翻对方,而对于普通人,死亡对于他们依然是一具少了灵气的躯壳,在自己有限的世界,把死亡解释成灵魂的远去始终是一件舒适的事情,相信灵魂可以让人们从心灵上得到永生。
路边休息的老人
炭笔水彩 2012年 54cm x 39cm
小棉袄
炭笔水彩 2012年 39cm x 27cm
色拉寺的狗
炭笔水彩 2012年 54cm x 39cm
我对山上的鹰有强烈的好奇,虽然知道那是秃鹫,但我依然喜欢叫它们鹰,它们似乎是这仪式最重要的主持者,朗珠上师带着我们赶在天葬前爬上山顶,阳光灿烂,远远的,天葬台似乎没有什么死亡气息,而且一眼望去,竟然见不到一只鹰,我问朗珠师傅,他随手往前方一指,我顺着他的手看去,刺眼的阳光下,山坡上成片的经幡阴影里,灰蒙蒙的蹲着一大片鹰。我无法克制自己的激动,征得朗珠师傅的同意后快速走向鹰群,我的身体似乎忘记了高海拔,越走越快几乎小跑,但在最后那50米处我停下了,我看清了一只只盯着我的眼睛,我突然想起他们是吃肉的,而且体型数量之大远远超过我想象,我开始害怕,我开始觉得自己如此渺小,像盛宴前的开胃小吃,我单腿跪地拍了几张照片,犹豫中,突然想起了我脖子上那串佛珠,我想这些鹰大概是认识佛珠的,于是我摘下佛珠抓在手上,鼓起勇气向鹰群走去,大概二十米左右,鹰群由搔动转而三三两两的开始往山下起飞,最终,所有鹰都飞了起来,等我走到最高处,鹰已经全部在空中盘旋。我无法形容那一刻的感觉,起飞远去的鹰让你感觉到周围空间的巨大,而这巨大的空间如此寂静,只有鹰的翅膀划过空气的沙沙声。我知道那天至少有片刻,当我想起佛珠,我似乎看到了一闪而过的、那个我自认永远无法进入其中的西藏世界的一角,我不伦不类的用西藏的方式克制了我的恐惧。
过去看过很多晒佛节的图片,基本都是那些人山人海桑烟缭绕的热闹场面,而直贡梯寺的晒佛,似乎是喇嘛们自己的例行仪式,在几乎没有什么观众的情况下,他们有条不紊的布置好所有器具,佛像高高的挂在大殿上,喇嘛们一排排打坐念经,大法号不时发出低沉的声音,那低频甚至能震动你的身体,让很远的人感觉到寺庙的活动。
我并没有因好奇去打听这一切的背后的常识,仅仅是仔细体会这仪式带给人的感受。胡适先生在一篇演讲里谈到到中国佛教历史演变时说道:“因为那些宗教的制度形式薄弱,所以新的宗派总是渐渐地,几乎不知不觉地代替了旧的宗教。禅宗就是这样慢慢代替了一切旧派,净土宗也这样慢慢侵入了所有的佛教寺院和家庭……”仪式在文化和传统的传承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孔子恢复礼制的愿望同样是希望仪式能归化人心,仪式能改变人们的随意散漫的态度,将敬畏尊重可视化,伊斯兰教传 遍世界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信徒严格的每日四次面朝同一方向朝拜这种仪式给旁人带来的好感,同样,日本注重仪式的传统最大化的保存了自己的文化。中国古代每次朝代更迭的混乱后,往往最先修复的是礼仪以强化统治的合理性,在古代社会,仪式贯穿衣食住行,祭天祭祖这些仪式可能比政治更能稳定社会人心。西藏的独特离不开这些独特的仪式,或者说西藏就是这些仪式的集合。
大昭寺的经幡柱
炭笔水彩 2012年 54cm x 39cm
原地长头
炭笔水彩 2012年 54cm x 39cm
朗珠上师
炭笔水彩 2012年 39cm x 27cm
直贡梯喇嘛
炭笔水彩 2012年 54cm x 39cm
转寺喇嘛
炭笔水彩 2012年 54cm x 39cm
从我自己的理解,金刚舞似乎是高深莫测的佛法与普通藏族人的沟通纽带,中国历史上,佛教在知识分子阶层里,与儒家思想互动出心学和理学,禅宗已经不太像是宗教而更类似一种学问,而佛教对于普通人,无外乎善恶因果,教徒可以从简单的、他们不一定理解的经文里找到内心平静。一个古老宗教经过上千年层出不穷的围绕教义的阐释和见解,最终累积的典籍之浩瀚让人望而生畏,西藏全民信教,对每个普通人讲解经书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需要这种直观的形式演艺出来,与晒佛不同,直贡梯寺的金刚舞像一个真正的节日,寺庙挤满了四面八方赶来的牧民,甚至房顶都坐满了人,我并不明白那些面具象征着什么,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因为这是我无法理解的,我能理解的是专心致志的观看者的眼神,那里面我能看出这场面的合理与神奇。
进藏前我的目标似乎就是阿里,因为这世界上人迹罕至的地方实在不多,似乎阿里是没有人碰过的地方,似乎你可以在阿里看到原始的地球,似乎阿里有未被发现的神秘,似乎那些传说在那无法翻越的大山背后继续着。
在拉萨朋友家,我偶尔翻到一本扎西达瓦的小说,读完第一页就深陷那离奇的故事里,一个偏僻山村里一个人见人爱的姑娘,雪白的大腿让所有人心动,但似乎谁都无法得到她,一天,姑娘家突然出现一个黑皮袄的哑巴,他在姑娘家过了夜,第二天,喝醉的哑巴在门口晒太阳,胆大的猎人上前观看才惊讶的发现,他的黑色皮袄 原来是它的皮毛,它是山上下来的人罴,而姑娘却收拾行李跟人罴上山了……这是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我第二天凭印象画了一张水彩。喜马拉雅雪人大概是流传最广的传说了,世界的未知部分是传奇的藏身之处,人们对传奇的好奇最终又终结了传奇。
人罴的传说
炭笔水彩 2012年 39cm x 27cm
车在通往阿里的柏油路上飞驰,远远的,山脉的缝隙中看到那好像无法到达的地方,似乎残留着那些故事的可能性,但这柏油路会继续延伸过去,把那里的空荡荡展现给世人,传奇终有一天将无处躲藏。
阿里之大是不可形容的,因为它广袤而又杳无人烟,极其美丽又极其粗糙。那神奇的景观是照片与言辞无法描述的,常常目所能及的地方完全没有人烟,在阿里的路上,我真正体会到人的渺小脆弱,那些山川会永远在那里,自然是不会被“破坏”的,人即使消失了,自然依旧如此壮丽。
康巴商人
炭笔水彩 2012年 54cm x 39cm
大昭寺的转寺老人
炭笔水彩 2012年 54cm x 39cm
天葬台
炭笔水彩 2012年 24cm x 32cm
我在冈仁波齐发了这样一条微博:
冈仁波齐注定是神山,因为没有什么比她更像神山了,或许是不停围绕着她的千万愿望,让她的雪顶如此柔和圆润。阿里一路经过无数雪山,即使没人告诉你有一座是神山,你也会留意到冈仁波齐,它的雪顶极其特别,像一座中间有万字符号的金字塔,它是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的世界中心。
冈仁波齐对于我不是朝圣者的冈仁波齐,我一直坚信,事物是每个人看它的样子,一本书,一张画,每个人看都是不一样的。虽然我相信它在别人心中的神性,在我自己心中暂时建立不了冈仁波齐真正的神性,因为我深陷另外一个认知体系,我本能倾向于弄清人们选择它的原因,和那些神奇现象背后的解释,但我必须感受它在 别人心中的神性,我可以想象一个来自远方的牧民,从小就知道这大家都向往的神山,你只要绕着它转一圈就能洗净你前世今生所有的罪孽,那么简单但又那么遥远,每个人都希望在有生之年前往一次神山……当他最终历尽万难到达神山的时候,他眼前的冈仁波齐才是真正的冈仁波齐。
在众多转山的人中,我看到唯一两个磕长头的妇女,她们已经快转山结束,离塔钦只有3公里左右路程,我后来知道磕长头转山要15-20天,从他们的衣服上可以看得出这一路多么艰难,她们围裙膝盖的部分缝上汽车内胎以保护衣服,手上的防磨板已经极度磨损,紫色的裙子看上去基本是土灰色,那天又是阴天,远远看去 她们几乎跟背景的岩石土壤融为一体,她们没有一个动作松解敷衍,双手合十念经文那一刻的虔诚表情,让我印象极深,我停下车一直看了很久,她们俩让我重新感 受了冈仁波齐,我后来把她俩画在了另一个场景里——神山下的圣湖玛旁雍错,因为我必须把她们放在极干净明亮的环境里,玛旁雍错的背景远处,画上了她们心中的神山。
冈仁波齐之光
布上油画 2012年 180cm x 120cm
冈仁波齐之影
布上油画 2012年 180cm x 120cm
德仲温泉
布上油画 2012年 120cm x 90cm
1705年哲蚌寺的仓央嘉措
布上油画 2012年 180cm x 120cm
遗迹
布上油画 2012年 180cm x 90cm
日多温泉
布上油画 2012年 180cm x 90cm
甜茶馆
布上油画 2012年 120cm x 90cm
篝火
布上油画 2012年 90cm x 60cm
黑脸羊
布上油画 2012年 90cm x 60cm
直贡梯之鹰
布上油画 2012年 180cm x 90cm
煨桑节
布上油画 2012年 90cm x 60cm
圣湖玛旁雍错和鬼湖拉昂错原本是一个大湖,由于水位下降分成了紧挨着的两个,玛旁雍错因有不断的雪山融水的补充,又是四大河流的源头,湖水可以代谢透析而成为中国最透明的淡水湖,湖边生机盎然,而拉昂错只有玛旁雍错的一条小河补充水源,但没有出口,常年带来的矿物质累积而成咸水湖,湖水颜色深邃人畜不能饮用,湖边几乎寸草不生。站在中间的山坡上可以同时看见两个大湖,都极其漂亮但风格迥异。仅仅因为地形的微妙差异,近在咫尺的纳木那尼雪山似乎只把融化的雪水供养玛旁雍错。
自然是无法自我选择的,但人心可以。在神湖岸边安然无恙的四驱车,深深地陷在鬼湖边毫无生机的沙子里,四驱挡轮胎高速旋转发出刺鼻的焦糊味,我觉得我烧了半箱油,用了个把小时才在几乎绝望的时候才把车退了出来,我站在那,看着那区区100多米外,我的车轮在惊慌失措下反复碾压的痕迹呆立了半天,在继续往纳木那尼峰背后行驶的路上反思,是什么让我不假思索的冲下沙滩,是什么让我差点沦陷在这无信号无救援的漂亮仙境或是陷阱里,我可以从湖岸的水位、腐殖质、土壤结构,植物密度和干燥程度找出我这次危险的各种解释,但最后我发现,最简单的解释是这两个湖的名字,神和鬼,之后我就忘掉这些,开始安心观赏那雄伟的纳木那尼峰了,我没有责任为百科全书增加一个项目,只要我相信,什么解释对我都成立。
成熟的宗教与世俗权力发生冲突似乎是必然的,欧洲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与中国历史上“三武灭佛”都因于这种世俗权力对宗教势力扩张的反制,世俗权力因不具备宗教的神性而始终有被宗教剥夺权力的危机,波斯和西藏,宗教最终都战胜了王权,信仰世界与世俗世界的权力似乎是难以和谐相处的。古格就是这种权力斗争 的产物,公元九世纪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灭佛被刺杀,他的儿子们逃往阿里建立了古格,吸取吐蕃因灭佛而亡的教训,古格大型佛教,而800年后,又因与佛教势力的对抗引进基督教而灭亡。
古格似乎是西藏世界的边缘,在古代,距离就是安全,灭亡的吐蕃星火在离拉萨如此遥远的地方又燃起一段灿烂的文明,虽然古格遗址现在看来像架在那些土林上的巨大骸骨,但从残留的壁画上可以看出它强盛时期多么富丽堂皇,古格壁画的风格与其他地方的藏传佛教壁画区别很大,据说古格盛产金银,这大概吸引了大量印度尼泊尔的专业画师,因此古格壁画里很少有前后藏地区寺庙壁画的拘谨,因为西藏壁画主要是由僧人制作,僧人的虔诚使壁画过于严谨有时甚至生硬,而在古格,画师不一定是虔诚的佛教徒,职业画师的手法极其熟练生动,色彩也因画工专业的材料知识而绚丽多彩,外来画师的绘画习惯不自觉的给古格壁画带来西藏以外的风格,这风格与原本的壁画内容的有机融合,创造出了华丽的古格风格,这种潜移默化的演变极似唐代的西域文化影响中原后混合而成的大唐气象。
雪山之舟
布上油画 2012年 180cm x 60cm
雪山之舟草图
布上油画 2012年 50cm x 40cm
炊烟
布上油画 2012年 120cm x 120cm
佛光
布上油画 2012年 200cm x 150cm
直贡梯晒佛
布上油画 2012年 180cm x 120cm
站在古格废墟的顶上,内心充满对这曾经真实过的传奇的惋惜。世界可以以丰富的面貌走到现在吗?似乎世界的丰富与人欲的趋同是相悖的,中国古老文明的崩塌本身就是最令人惋惜的现实,世界在被同化,而强大的中国文化自古又同化了多少其它文化呢。今天令西方走向强大的价值体系依然在向全世界渗透,国家民族间的不信任和危机感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必须以工业化这统一的标准去保障国家安全,而工业化带来的生活方式又从细节上彻底摧毁了多样化世界。
今天的世界已经充分沟通,似乎无法阻止人们个性的选择,类似朱元璋禁止胡服恢复唐装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了,怎样建立人们对自己民族风格的骄傲呢,在拉萨转寺的藏族人身上的现代服装比比皆是,似乎只有老年人还普遍穿着藏式服装,而过去那种漂亮的藏靴,已经难得见到了,年轻人有选择方便衣服的权力,有骑摩托车放牧的权力,人们对习惯了的东西往往不觉得珍贵,像那些一夜间失去的城墙,一旦失去不会再回来。拉萨的喇嘛基本上都穿皮鞋,而喇嘛在西藏是整体宗教仪式的核心,服装是这仪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僧靴不仅仅是普通意义上的鞋子,而是宗教威仪的一部分。
艺术的命运大概同样如此,人类史上最伟大的艺术都产生于这种各自封闭但自身完善的美学系统里,古代艺术都成长于与科学社会所对立的“迷信”社会,艺术与科学从精神上是对立的,今天的人们用着同样的方式从事艺术,艺术的语言已经先于人们的语言统一了,一个现代人是没有地域文化属性的,人们在肤色相貌语言背后的精神上失去了差别,过去,艺术有条件在不受干扰的单一美学标准下发展到极致,而今天价值观的统一和信仰的边缘化从精神上流失了艺术的大部分土壤。
西藏这样为数不多的古老社会在今天是非常珍贵的,世界没有完美过,我们对古代世界都有自己向往的完美部分,但这些部分并不是那世界本身,我们怎样才能安于在这无法完美的世界里平静安详的度过,也许有一天,人们会重新捡起作为自己标识的古老符号,重拾对自己文化的骄傲感,技术进步造福了人类,但是它有限度吗?我们的心灵怎样才能不被物质填满,今天世界大多数人相信的社会运行方式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我们都似乎有权拥有的生活方式是资源无法给予的,什么是进步和落后,进步概念应该重新定义了。
幸福感是精神的,并非只有物质一条路可以通向幸福,“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老子》里这四句话应该是所有人对待自己文化的态度。对于社会的个体,精神是自由的,有选择的,个人没有必要成为 “标准世界”的一份子,我们大可以选择相信传统,与其旁观遥遥无期的科学真像,不如简单的走进传统建立的心灵宇宙,那里已经有足够充足的营养和空间。
金刚舞之一
布上油画 2012年 120cm x 90cm
金刚舞之二
布上油画 2012年 180cm x 120cm
金刚舞——狼
布上油画 2012年 60cm x 50cm
金刚舞——阿扎热
布上油画 2012年 60cm x 50cm
纳木错
布上油画 2012年 200cm x 140cm
玛旁雍错上的冈仁波齐
布上油画 2012年 180cm x 90cm
上师
布上油画 2012年 120cm x 90cm
盛装喇嘛
布上油画 2012年 90cm x 60cm
辩经
布上油画 2012年 200cm x 140cm
这些画跟我对西藏的态度一样,是个旁观者诗意化了的西藏,但就像冈仁波齐在人们心中是不一样的冈仁波齐一样,这些画在不同的人心中也是不同的画,画再现的不是真实的景观,我去掉了所有可能出现的现代内容,还原他们最好的那一刻。回来画的第一张油画就是冈仁波齐,我并没有把它画成我真实记忆里的样子,我去的那天,冈仁波齐是没有阳光的,西藏透明的空气也不大可能在近处反射如此丰富的光,但神山在朝拜它的人心中,可以尽情的灿烂。我在画里拆掉了温泉上新修的粗陋建筑,还原它在自然状态下的样子,这些画更像我自己对那些人和物的愿望,或者我说对西藏的愿望,那些鹰、犬、牦牛、羊、树木、山石甚至云、水、阳光都在画面 里服务于这真实可信的系统,对于无关的人,这些画可能仅仅是游客眼中那些与自己生活无关的短暂记忆,而我希望在生活其中的人眼里,能从那些颜色和痕迹背 后,看出他们那独特世界里散发出的神奇与骄傲。
愿西藏的佛光永远转动。
薛继业 2013年4月28日
编辑|小驴
1.《【07年哈尔滨雪人肢解案】相隔二十五年的高原之旅(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07年哈尔滨雪人肢解案】相隔二十五年的高原之旅(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962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