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圈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祖师爷朱绍文进京赶考时突遇大雨,只好同另外十几个考生躲进门洞躲雨。门洞主人为试出这些人中谁最有学问,便出了几个上联,朱绍文全都毫不费力的接上。主人欣喜若狂,忙引他至屋内休息用膳。

经过了一夜的交杯碰盏,朱绍文酒足饭饱后灵光一现,跑到厨房磨刀。主人听到声音疑惑不解,忙问:“君为何持刀而磨?”朱绍文呵呵笑:“我情愿杀身以报。”主人吓得半死,“若君死岂非一场官府事?”朱绍文呵呵一笑:“要我活还得十两盘费钱!”无奈主人只好给钱轰人,嘴里嘟哝着:“此等恶客,去去去,快去快去!”

朱绍文怼了一句能让今天的相声演员跳到桌上击掌欢呼的话:

▎如斯佳东,来来来,再来再来。

这种事情在现今的演员观众关系中不太可能发生,但旧时的观众还不被叫上帝,朱绍文“满腹文章穷不怕,五车史书落地贫”的名言还回荡着,相声演员在观众面前还是有些底气的。

郭家骥献画穷不怕(朱绍文艺名)

朱绍文后来成了相声界的鼻祖,被慈禧太后封为“天桥八大怪”之首,也是因为他学识渊博,创造文艺甚富,戏谑讽刺之尽显冀北文化特色,非为今相声演员以卖萌耍贱为技能者也。

德云社成员高峰也继承了老天津卫相声的传统,而多数人对这位德才兼备的相声演员,其实并不了解。

高峰,人称高老板,德云社总教习,是社内功底最深厚的演员之一。(老板是旧时对戏班演员的称谓,教习起源于明朝,沿用至民国,意为教师)从这些头衔中足以看出,高峰在德云社的地位举足轻重。

高峰本人酷爱传统相声,尤其以快板闻名,但就个《十八愁绕口令》能说近一个小时,论起江湖地位,在青年一筏里,也算是人尖儿了。

而他与郭德纲、与德云社、与现今的相声市场,还有很多故事可讲。

大概是2003年,为给成立不久的德云社挣名声,身在北京的郭德纲搞了个德云社天津相声专场,但演出的当天,却发生了堪称是中国演艺界绝无仅有的事情。

那日天降大雾,且雾大得惊人!北京周边的几条高速公路全被封锁,郭德纲与其太太和经纪人一刻不停的联系着大巴组织和演员,最后只好决定走老路,无奈老路也堵得水泄不通,插翅难飞。

好不容易赶到了剧场,灯光开了,观众也陆陆续续地进场,主持人高声报了郭德纲的大名,不过郭老师当时的心情根本无非用笔墨来形容。因为只有他一个德云社演员到场,其他演员都还在路上,谁能来救场?

就在这时,他回头看到了一个叫高峰的演员。

郭德纲热情的召唤高峰,说:“你穿上衣服吧,你帮着我这头一场”

“啊,我不会啊”

“不要紧的,你跟着我就行。有一段《西征梦》(改编自朱绍文的《得胜图》),你听过么?”

“好像是听过……”

“那就跟我上台吧!”

当晚的观众异常踊跃,整场演出在皆大欢喜中闭了幕,郭德纲后来在《非著名相声演员》节选中这样写道:

这场演出在我演艺人生当中,有很多值得感慨和回味的地方。从这一天开始,媒体们就开始捧我了,从此往后,越来越热闹,可以说这场演出是我们北京德云社走向辉煌的第一步。

赶上了传统相声黄金时代的末班车,德云社走向辉煌,最直观的体现是,聪明人都往这儿涌。

创作出《指物答诗》《偷斧子》《财迷》《赞马诗》《夸住宅》,被誉为国家级相声演员的邢文昭,早年曾与马季、李文华(德云社元老)、李国盛等在北京工人艺术团工作,他最经典的作品,是相声大师刘宝瑞说了一半就被拉出去批斗的《官场斗》。

那时有名的传统相声人,总能被郭德纲拉拢进德云社;或许是因为感恩,或许是由于惜才,初出茅庐的高峰也追随郭德纲,从此登堂入室跻身上流。

我一直认为,于谦享受的是舞台支撑他抽烟喝酒烫头的感觉;郭德纲爱的是传统艺术(喜欢搜集小曲小调评书单口等)。只有高峰,才是最爱传统相声的那个,你很难想象,如今还有人会模仿马三立,摸索其精髓,并坚持传统相声艺术表演形式。

结果这个人就是高峰,和于谦搭档的相声《学四省》中,他用自己在德云社十几年磨来的一身功夫,全都致敬了相声大家马三立。

(高峰和于谦,《学四省》)

有趣的是,郭德纲对高老板不似对其他同行、前辈甚至故人“耍嘴贱”,反倒表现出由衷的敬佩,每次商演都带着高峰,而且还会给他安排很重要的位置。

除了会创作剧本,高峰不争不抢,老老实实坐镇德云社的行为,可能也是郭德纲器重他的原因。

但那次辉煌之夜过后,高峰的演出效果一直都不算火爆,比不上水平差了好几截的台柱子岳云鹏,连少班主郭麒麟那零星人气也足够令他羡慕。这波‘羡慕嫉妒恨’从2013年小岳岳爆红开始,以年前微博发文为顶峰。

原来同行嘴里的“您说相声真好”,都变成了“您是得改改了”。

不可否认的是,当相声的内生创新力量开始崛起,以高峰热衷的传统相声为代表,在这片土地上开始没落了。

出于勤学者的求知欲,高老板真心想了解了解现在年轻人的好恶。一直坚持传统虽然值得表扬,但也未必都是好事。只有不断学习,不断从当今社会中汲取营养才是生存并且壮大的法门!

不过即便了解,困于多年根植的基因,他也不一定有能力运用在作品里。

和高峰同样名不见经传的还有德云社相声演员栾云平。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特意去看了两人搭档演出的视频。怎么说呢,表面上挺正常,但没有一个包袱能戳到人类笑点,台下观众的笑声比情景喜剧里的还来得敷衍。

(高峰和栾云平,《改行》)

德云社走到今天这红火的地步,全应了“顺应市场”四个字。抛开嘴贱属性,郭德纲着实一身能耐,不光创立德云社,还知道单靠传统相声或曲艺那点市场消费力根本撑不住一个团队的生存。

创新、媒体曝光、多领域发展,争取抓住年轻人眼球,是相声演员必须走的路。岳云鹏、烧饼等人聪明的地方在于,借相声搭台,糅杂相声、歌唱、小品,开创了有别于传统曲艺的娱乐表演形式。

可见,你不能每天总是“三翻四抖,瞪谝踹卖,迟急顿挫,顶刨撞盖”,也需要换换脑子,接触新鲜事物、流行元素。相声可以说是走在时代前列的,没有哪个相声演员靠原汁原味的传统节目让大家熟识。

张寿臣、马三立、侯宝林、马志明、苏文茂、李伯祥、马季、郭德纲等不同时代的相声名家是靠他们的《五百出戏名》、《买猴》、《夜行记》、《纠纷》、《美名远扬》、《聊天》、《找舅舅》、《西征梦》等这些包括但不限于的新作品为观众所喜爱的。

所以创新是发展的必经之路,抱残守缺只会停滞不前。

可惜,一直被传统相声艺术吸引的高峰,再也没有机会迎接属于他的时代了。

文丨李喵娘 图丨源自网络

【版权归作者所有,李喵娘整理发布】

【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喵娘说

不与时俱进,

只能等着被淘汰吧?

1.《相声演员高峰的时代,还没来就过去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相声演员高峰的时代,还没来就过去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9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