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达(1934—1987)

系出名门

1934年6月,阿达出生于上海,原名徐景达,他曾经戏称自己“和唐老鸭一样大”(唐老鸭最早出现于1934年6月迪斯尼动画短片《聪明的小母鸡》中)。阿达的父亲徐振东留学于美国的密歇根大学,专修公路建筑,曾任沪江大学教授,后成为银行家。母亲严莲韵在洋务家族中接受了良好教育,毕业于金陵女大,专长英文、医学和化学。严莲韵与姐姐严彩韵、妹妹严幼韵是当时上海有名的“严氏三姐妹”。严氏姐妹的祖父严信厚是近现代非常有名的实业家,在绘画、书法上都很有造诣,以画芦雁著名,胡雪岩收到严信厚赠与的自绘芦雁折扇时,赞其“品格风雅,非市伶比也”。

阿达

受家庭影响,阿达从小眼界开阔。他曾在上海彼得·潘学校学习英文,尤其喜爱绘画,大约5岁时就看到美国动画片《白雪公主》,留下深刻印象,一有机会就去看,基本上迪斯尼的片子没有漏过。他的兴趣不在数学和科学上,经常在课堂上偷偷给老师画漫画,对漫画杂志更是爱不释手。父母只好放弃将他培养成另一个银行家的愿望,允许他进入苏州美专动画班读书,后经调整,转到当时的北京电影学校,1953年毕业,就分配到美影厂前身——上影动画片组工作。

上海美影厂的环境,令喜爱漫画的阿达如鱼得水,这里有不少漫画家,如前辈万籁鸣、老厂长特伟都是漫画高手,各种幽默画、儿童漫画、讽刺漫画都在这个天地竞相出现,美术片的大胆想象、夸张变形,也滋养了阿达的漫画思维。周围人曾把王树忱、詹同、阿达称为“美影三剑客”,他们各有千秋:王画沉郁,詹画灵秀,阿达的画洒脱。除了漫画,阿达的西画、国画、装饰画、民间工艺也独具一格,他甚至能用动画片的下脚料有机赛璐璐化学版雕刻版画,自己命名为“镂板画”。

他还用眼药水瓶做的画笔画出难以名状的作品,一块路上的小石头,经他一刻、一画,成了一条鱼,或是一只狮子,一只猫头鹰。阿达还是上海漫画学会会长,《漫画世界》的创办倾注了他大量心血。他创作的漫画,以题材广泛,手法别致,构思巧妙见长,多次获国内外奖项。他也是水墨动画工艺最早的试制者之一,并作为此工艺的第二发明人受到表彰。

《三个和尚》

《三个和尚》无疑是阿达的代表作,1979年,当阿达与王树忱、严定宪合作导演《哪吒闹海》时,他就独自酝酿起了《三个和尚》的构思。征求了特伟厂长的意见,请包蕾写好剧本。当年冬天,阿达奔赴石家庄找韩羽,几经研究之后,把人物造型定了下来,还商量了场景布局。二人还一起到附近小县城走了一趟,观光佛寺,临摹佛像,在集市的货摊旁讨价还价,凑热闹。阿达始终认为把握住影片风格或曰“味道”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风格与味道就是“中国的”、“寓意的”、“大众的”、“现代的”、“漫画的”、“幽默的”、“精练的”、“喜剧的”、“动作的”、“音乐的”。讨论时也不作记录,完全放松,海阔天空,想到什么都可以讲,大家没有思想负担,不好的东西尽可推翻而代之以更好的。

如片中设计了一个老鼠的角色,令影片前后情节有了极强的逻辑性,老鼠是寺庙失火的始作俑者,但根源又在于三个和尚的自私心理作怪,连挑水都你等我靠,各怀心事,寺中的日常事务更是疏于管理,以致让老鼠登堂入室,为所欲为,险些酿成惨剧。这就使片子的主题更深了一层:人多心不齐,岂止是没有水喝,让坏蛋钻了空子后,会造成屋毁人亡的悲惨结局!片中大块的留白、单纯的色块、天真的线条、稚拙的造型,甚至借鉴了中国戏曲表演中的“写意”手法,充分体现了阿达作品单纯、精练的风格特征。

正是这种厚积薄发、游刃有余和成竹在胸的自信,阿达的《三个和尚》一炮打响,两年内连获四次国际奖。阿达的名字随着他的成功之作而蜚声国际动画影坛。1983年法国安纳西电影节邀请他担任评委,1985年国际动画协会(ASIFA)又推选他为理事。

标新立异

《超级肥皂》

《新装的门铃》

阿达本可顺着《三个和尚》这个高峰,驾轻就熟地走下去,他却踏上了一条破冰之旅——拍了一部音乐爱情片《蝴蝶泉》。评论者称影片“是一部用电影思维方式拍摄的美术片。不仅表现在影片叙事方式是电影化的,而且表现在影片使动画摄影具有了揭示人物情感的可能。……”

当时的世界动画协会副主席大卫·艾力克(DavidEhrlich)曾评价:“阿达对西方艺术和电影语言的深刻理解和掌握,使他能够打破固有的影片模式,表现出对艺术传统创造性的超越。”

《超级肥皂》和《新装的门铃》是阿达对美术片现代题材的开拓之作。《超级肥皂》讲述一家肥皂公司卖出的一种超级肥皂可以吸收一切颜色,人们争先恐后地抢购,结果,所有人的衣服都变成白色,在一片白色恐慌中,人们又来到颜料公司,开始抢购起颜料来……影片讽刺了社会上一窝蜂争做一件事的盲从现象,开放式的结尾引人深思。有意思的是,片中让古人、现代人出现在同一画面上,其中还有观众熟悉的三个和尚!

《新装的门铃》是阿达据亲身体会创作的别具一格的“小品式”动画片,阿达的儿子回忆:“那个时候装门铃的人不多,我们家就装了一个,那个门铃是会唱歌的,而且唱很长时间,我们把门打开,客人进来了,门铃还唱不停。爸爸当时就跟片子里主角一样的心情,装好后总想有人按。……于是他就想出了这么个东西。”好可爱的阿达!

《新装的门铃》从心理体验的角度表现主人公装了新门铃后的心态,迫切期待别人去按新门铃,但一次次的失望让他心理达到了变态的程度,甚至在邮递员急切捶门时,主人公竟然伸长手臂绕过门框指着门铃!这真是阿达的神来之笔。在场景设计上,阿达非常巧妙地运用了荷兰著名现代派大师蒙德里埃的艺术理论,把画面分成大小不同的几个方块,别出心裁地用以表现楼上、楼下、室内、室外的抽象空间,让观众感觉置身在一幢大楼里,可谓简洁到极致。

英年早逝

1987年2月20日,《人民日报》以“漫画家阿达去世”为题做了报导:

新华社上海2月19日电(记者赵兰英)他猝然离去,只走了人生的53个年头——动画片艺术家、漫画家阿达。L Ilb6D

14日,他从上海告别亲友、同事,踏上北去的列车,赴北京电影学院讲学。15日脑溢血病便夺走了他的生命。

他走得匆忙,案头上摊着未来得及完成的画,学生们在等待他讲课。他留下的40余部由他导演或设计、绘景的美术片和许多漫画作品,成为人们的精神食粮。动画片《三个和尚》、《三十六个字》和漫画作品《无题》,先后在国际上获大奖,为祖国争得荣誉。阿达生前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国际动画协会理事。

画家金柏松这样写道:“阿达,高大的身材,旺盛的精力,对生活、事业迷一般的热情。他给人的印象是成天骑着一辆毫无光泽的旧自行车,几乎每天都在大上海滩上满城转。什么事他都有份。有人说‘从儿童到老人的事他全管’。和谁都可以谈天说地地说上一通话。说起艺术,更是滔滔不绝。干起事情来可以连开几个夜车,搞得汗流浃背。他才52岁,一番伟大的事业刚拉开序幕,他已名扬四海。……阿达,19岁时从北京电影学校动画班毕业后进入上海美影厂,在这里工作了三十多年,这个过程正是中国美术片从弱到强走向世界影坛而被人们号称为美术片超级大国的过程。在这个艰苦创业的历程里,阿达是披荆斩棘的勇士,是鏖战沙场的骁将。……”

这位中国动画片开拓探索的先锋过早地倒下了,连同他孜孜以求的动画理想。阿达曾说:“我觉得一个人走过总要留下些脚印,让人家知道,有这么个人走过。”

阿达和他的作品永远让人铭记。

阿达的主要作品

《赶英国》 1956年 动画 导演:曲建方、徐景达、严定宪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萝卜回来了》1959年 动画 阿达参加集体编导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太阳的小客人》1961年 动画 导演:邬强、徐景达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画廊一夜》1978年 动画 导演:阿达、林文肖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哪咤闹海》1979年 动画 导演:王树忱、严定宪、徐景达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三个和尚》1980年 动画 导演:阿达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画的歌》1981年 纪录片 导演:阿达

《猴子捞月》1981年 剪纸片 导演:周克勤 造型设计:阿达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蝴蝶泉》 1983年 动画 导演:阿达、常光希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三十六个字》1984年 动画 导演:阿达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三毛流浪记》 1984年 动画 导演:阿达、朱康林、熊南清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新装的门铃》《超级肥皂》 1986年 动画 导演:阿达、马克宣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主要参考文献

1. 阿达,《从一句话到一部动画片——〈三个和尚〉》,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年12月版

2. 金柏松,《阿达艺术创造工程之浅析》,《电影艺术》,1989年第11期

3. 颜慧、索亚斌,《中国动画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

-END-

栏目编辑 | 李怡然责任编辑 | 汪忆岚

1.《电影人物 |中国动漫先锋——阿达》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电影人物 |中国动漫先锋——阿达》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20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