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贫困人口”最近挺火,这个词在网络上一经曝光,很多网友就表示好像在说自己。那么,“隐形贫困人口”是什么意思?下面一起来跟小编看看吧。


  自“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在网络上流传之后,网民对于“穷”的认识又有了新的领悟,并将一部分看起来每天有吃有喝但实际上非常穷称为隐形贫困人口。

  该词最早出自2018年4月16日,一位微博博主发布的一则关于“隐形贫困人口”一词的词语解释,引起了很多人网友们的共鸣。

  该词流行之后,较多的网友认为自己符合该词的描述,并以自嘲的态度进行“认领”。

  “隐形贫困人口”这个词在网上火了。据说这是自“佛系青年”后又一关于年轻人被热炒的流行语,而舆论场上有关“佛系”的争论还没尘埃落定,“隐形贫困人口”就引发了不少人的吐槽。

  认同者有之,反对者有之,但值得关注的是,大多人都在一个话语体系里讨论此问题,这就说明,它的确能引起年轻人的共鸣,何况观念和行为相连,这个概念就更耐人寻味了。

  其实这类人是月光族的升级版,特指那些看起来生活精致小资,朋友圈光鲜靓丽,但实际上非常穷,口袋空空如也的人。对他们来说,“吃土”是常态,只有生活享受值得拿出十八般武艺、拼尽全力。

  在今天,从网上“买买买”已成为消费的常见方式,而“买买买”不只是消费行为,更是消费观念。

  购物网站上展示的各种琳琅满目的货物,虽然多打出“低价牌”,但各种“高大上”的商品展示,还是会诱导用户花更多钱来购物。


  而广告里各种光鲜亮丽的影像,比如精致宽敞的房子、飞速奔驰的跑车、在蔚蓝天空下散步的帅哥美女……

  这会诱导生成一种集体情绪:生活本该就是这样的。常有朋友跟我吐槽在购物时“一不小心就买多了”,而其中多数人并非具备超强的消费能力,但总会在消费时近乎本能地花更多钱,除非刻意节俭。

  其实,“隐形贫困人口”作为一种网络热词被大量使用到网络聊天中,只是一些年轻人对个体身份进行一种全新的建构,成为个体身份辨认的标识。

  个体间通过使用这一符号的互动,在自嘲中互相安慰,从而获得一种群体的认同感。“隐形贫困人口”这一热词的流行是因为其准确捕捉到了当代青年的痛点。

  让很多网友认领这就是自己的状态——“是我本人”,由此引发了全民的二次创作,对其进行了意义上的延伸。

1.《隐形贫困人口 隐形贫困人口什么意思 出自哪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隐形贫困人口 隐形贫困人口什么意思 出自哪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207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