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死后留下了杠断绳烂埋身处的传说,也就是他的墓地定军山下。但是近来多有考证,他的真实墓地并非定军山,那只是当时他怕人在他死后盗墓而特意安排的掩饰。那么他的墓地到底在哪里?真的就像是传说中的那样吗?

  他的墓地,据《三国演义》和历代的一般说法,均认为是陕西勉县的定军山。但是有人说,定军山并不是他的真墓。原来诸葛亮自五丈原一病不起后,自知寿数已尽,便对后事作了精心安排。他早已料定,蜀汉不久将被魏所亡,自己与司马喜懿交兵多年结有深仇,如果自己的墓地被敌人知晓,尸首肯定不会得到安宁。


  相传诸葛亮因为魏延夜闯,延寿之法被破坏后,一病不起,在他弥留之际遗书后主刘禅,嘱托刘禅在他死后,将尸体入棺,由四名士兵抬着一直向南走,杠断绳烂之处便是他的葬身之所。刘禅遵照丞相的遗言命四个关西壮汉,抬着他的棺一直往南走。

  这四个汉子走了一天一夜后,由于体力不支就不想再往前走,但是此时杠未断,绳也未烂。四个人商量后,将诸葛亮的棺就地掩埋。他们回去向刘禅报告说将丞相棺掩埋于杠断绳烂之处。刘禅听了后深感诧异,怎么这么快就会杠断绳烂呢?于是将四个人抓起来严加审问,四壮汉经不起皮肉之苦,只好供出实情。后主刘禅大怒,以欺君之罪将四人杀死。

  这个故事至此就该结束了。但是后人为了渲染诸葛亮之机智,认为这一切都在诸葛亮预料之中,因为孔明早已料到,自己死后蜀国必为司马氏所灭,而蜀国灭亡后司马氏必来挖他的坟墓,所以他“导演”了这出戏剧,以保自己死后的安宁。

  奇怪的是后来诸葛亮墓的顶上居然长出了一颗高大的黄果树,依据中国传统文化,是不会在墓的上方种树的,然而却出现了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因此后人就展开了联想,认为这是诸葛亮的妻子黄阿丑对丈夫的一片真心,便化身为一棵黄果树,在心爱的丈夫的墓上,为他遮风挡雨,庇护着他。

  这两颗高大的桂树,史称“护墓双桂”,位于墓的正面,恰像二名护卫守护着诸葛亮的墓。此树高19米,直径1米以上,是三国时代所植。杨学燕文并摄。因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官至丞相武乡侯,千百年来人们称这个墓地为武侯祠。,最早的武侯祠修建在武侯墓附近、定军山下,明朝时才将庙址改建在现在的位置。

  据说,陕南武侯祠是唯一由皇帝(蜀汉后主刘禅)下诏而修建的诸葛亮祀庙,比成都的武侯祠还早五十年。诸葛亮墓前的双碑。左边的立于明万历甲午年,右边的立于清雍正十三年。匾额上写的是“双桂流芬”。从墓的秘葬和保密的程度看,不得不说三国时期的曹操与诸葛亮这对冤家对头,实乃世间少有的高人也。

  定军山下武侯墓旁两颗高大的桂树。史称“护墓双桂”,又称“双桂流芬”,位于墓的正面,恰像二名护卫守护着诸葛亮的墓。此树高19米,直径1米以上,据传是诸葛武侯去世之时栽植,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墓的周围还有柏树,本来有五十四棵,历经岁月磨砺,只剩下二十几棵了。

  也正是如此,所以当时尤其是在乱世,帝王陵寝多采取诸葛来那个样式的疑冢。后来的东晋十六国时的后赵皇帝石勒、石虎死后设置了疑冢,后来有人曾盗掘石氏二陵,结果里面空空如也。石勒陵在襄国城西南三十里,名高陵,不筑墙,不种树,立堂皇五间,安攒图勒大臣像。

  又于堂皇东立重陵,虎陵在邺西北角,既葬邺中便即其封城,故未有名。或云寻被掘,凡此二陵皆为伪葬。石勒、虎自别葬于深山。而石勒母亲王氏死后,因惧怕政敌来盗毁坟冢,也采取了秘葬的方法。南燕皇帝慕容德死后,其出葬方式为“乃夜为十余棺,分出四门,潜葬山谷”,使后人“竟不知其尸之所在”。

  而没有设置疑冢的那些与曹操、诸葛亮时代相同的皇帝、宰相、文臣武将以及各色官僚、社会名流,其陵墓命运就悲惨得多了,在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战成不息,民不聊生的历史转折时期,散落于各地的陵墓被盗者难以计数,单是名人陵墓就有不少被盗掘。

  在成都南郊的武侯祠内,有一座藏在茂林修竹之中的古冢,这就是三国时蜀汉皇帝刘备之墓,名为惠陵。刘备乃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出身孤贫,白手创业。但他百折不挠,屡败屡起,终从一贩履织席之士,成为雄踞一方之主,世人皆称英雄。

  所以,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在《蜀先主庙》一诗中不由得感叹:“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这股英雄之磅礴大气甚至镇住了盗墓贼。据《酉阳杂俎》记载:近有盗发蜀先主墓,见两人张灯对棋,侍卫十余。盗惊惧拜谢。一人顾曰:“尔饮乎?”

  乃各饮以一杯,兼乞以玉腰带数条,命速出。盗至外,口已漆矣。带乃巨蛇气。视其穴,已如旧矣。这个故事显然有点荒诞不经,但刘备墓被盗,却是不争的事实。三国东吴大帝孙权的哥哥孙策之墓曾遭盗掘。孙策年轻时,好生了得,人称“小霸王”。其死后葬于苏州城附近。

  据宋人著《孙王墓记》载,盗墓贼曾挖开孙策墓,得到了很多的金玉奇器,如银盂杯、金搔头等。后盗墓贼被抓获,这些宝物全部被一个叫朱励的人据为己有。不久,孙策的墓地被废,变成了官窑。诸葛亮之兄,东吴一代名臣诸葛瑾墓也在明朝时被盗。这一事实见于《三冈识略》一书。

  书中写道:吴郡的东关外有封土堆,当地人都传其为皇坟。明朝时有一猎户到关外打猎,见到土堆旁有一个孔穴。于是当夜便潜了进去。进去后,他发现里面有石床石几,上面堆满了金银器物。最奇的是里面有一宝炉,形状古朴,色彩鲜艳。这只宝炉后来几经转手,被当地一富豪购得。

  富豪将其置于案上,只见炉内香烟自发,结成五色云,更奇的是,在云中还能隐隐约约看到一只白鹤在其间飞翔。墓中有一短碑,其上刻的文字表明墓的主人是诸葛瑾。后来吴郡的官府抓获猎户,将宝物全部没收。但那只宝炉却散失于民间,下落不明。

1.《诸葛亮的真墓在哪里 诸葛亮的墓地找到了吗 诸葛亮墓地之谜》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诸葛亮的真墓在哪里 诸葛亮的墓地找到了吗 诸葛亮墓地之谜》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219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