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建盏不能不提到宋代的茶文化,建盏的产生和发展和宋代的茶文化密不可分,可以说建盏是宋代茶文化的产物。

珍珠曜变盏

宋代的茶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首先是因为在宋代、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经济、文化相当繁荣所致;其次是由于宋代的皇帝都比较爱好饮茶,如宋徽宗还亲作《大观茶论》,宫廷里常举行大规模茶宴,上行下效,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再者,许多文人组织饮茶团体,进行茶艺著述,并创作出了大量的茶诗、茶帖、茶画,使茶文化与相关艺术正式结合,也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而且民间的点茶和斗茶之风的兴起,把茶艺推展到广泛的社会层面;如果说唐代茶文化更重于精神实质,宋人则把这种精神进一步贯彻于各阶层日常生活和礼仪之中。

这个时代,它不但继承了唐人开创的茶文化内容,并根据自己时代的需要加以发展,同时为元明茶文化开辟了新的前景。

曜变木叶盏

宋代“斗茶”活动风靡全国,从高踞于庙堂之上的达官贵人,到行吟于泽畔山边的文人墨客,从策肥御轻的公子哥儿,到车水卖浆的平民百姓,无不以斗茶为乐事。

这种斗茶风气的形成,有二个因素,一是因为宋代在理学思潮的熏陶下,重视人的内省功夫,通过内心的沉思,使自己的心理得到净化,而庄严肃穆,澄心静虑地面壁参禅式的斗茶,是一种很好的净化方式;其次是因为在宋代,美学思想发展呈现出一个明显特点就是主体意识的突出,饮茶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诗意的消遣,而是成为一种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因为生活即是表现。

也许正是因为没有什么伟大的东西可以表露自己,所以斗茶者才在茶事上不断的完善自己,形成了在工具、材料、斗法上都不厌其精,不厌其巧的“斗茶”习俗。

宋人的斗茶过程分为四步

首先是熁(xié)盏,即预热杯盏。

北宋蔡襄(1012-1067)曾说:“凡欲点茶,先须盏令热,冷则茶不浮。”

第二步为调膏,即往盏中挑入一定量的茶末,注入少量沸水,调和成浓稠膏状。

第三步为点茶,也是斗茶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即往盏中注入沸水。注水时,要求水自壶嘴中涌出呈柱状,注时连续,一收即止。

最后一步为击拂,就是用一种类似小扫帚状的茶筅(xiǎn) 搅动茶汤,使之泛起汤花。衡量斗茶的胜负主要是看茶面汤花的色泽、均匀度以及茶盏与茶汤相接处的水痕。

汤花均匀、色泽鲜白为上品。汤花长时间紧贴盏壁而不退散,是为上好,称为“咬盏”,而汤花散逸较快,则称“云脚涣乱”。

这种斗茶方法,对茶盏提出了要求

一要茶盏的造型有利于察看斗试的胜负;

二要茶盏不易散热,耐热;

三要能够衬托出茶色的鲜白。

而建盏的造型、胎质和釉色都符合这种斗茶的方式,这样随着斗茶的流行,建盏也随之风行起来,文人墨客争相购之并以此为荣。

1.《宋代斗茶文化与建盏》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宋代斗茶文化与建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23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