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试图回答两个问题:小米是什么?小米靠什么成功?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证券分析历史上非常奇特的一幕

同时有8个行业的分析师来认领同一家公司,小米:

1、电子行业分析师从智能手机的视角分析了其营收天花板和上游产业链;

2、零售行业分析师从新零售的视角,对比研究了网易严选和美国好市多;

3、纺服行业以开润为切入点,从单品爆款的角度演绎出未来行业的趋势;

4、轻工行业分析师以生态链的家居和轻生活消费品为切入点分析其竞争力;

5、家电行业通过五力模型分析出小米的智能家居对美的格力的潜在冲击;

6、计算机分析师从小米生态背后的AI和云计算布局分析其竞争优势;

7、传媒行业分析师从流量变现和内容生态角度分析了小米未来的盈利模式;

8、通信行业从IoT的视角分析了小米所布局的物联网生态和其背后的技术平台。

没错,就是八个行业

在回答小米是什么之前,先简单的给小米来个定义:

『小米是由雷军创立的,以智能手机起家,以生态链和新零售壮大,应用IOT、AI、互联网三大思维方式形成了竞争优势,并不断扩张边界的科技新物种』

既然是新物种,自然很难定义

本文化繁为简,将小米抽象成『雷军的三纵+三横』

1:雷军,早年的创业经历:软件、电商、VC、移动互联

3:三纵,存在的三个实体:智能手机、生态链、新零售

3:三横,赋予的三种属性:IOT思维、AI思维、互联网思维

全文将以此脉络,详解小米的非凡之路!

一、 雷军前传

企业家的格局决定了公司的未来。

理解小米,首先要理解雷军。

雷军早年的经历赋予了小米四种基因:软件服务、电商渠道、风险创投、移动互联。

1995年,雷军任北京金山总经理之时,马云还在折腾中国黄页,马化腾刚从学校毕业,李彦宏还在美国布法罗念书。

1998年,互联网大潮起来的时候,雷军忙着做WPS、金山词霸、金山毒霸,忙着在软件服务这个不可能成功的赛道上对抗微软,无暇顾及正在开启的互联网时代。

2003年,当雷军环顾四周,发现自己已经远远落后了,此时的互联网1.0时代已经造就了第一批互联网英雄,搜狐、网易、新浪都已经浪潮之巅,而雷军依旧在软件这个赛道上疲于奔命。

2004年,雷军将卓越网以7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亚马逊,正是这个在金山内部孵化的项目,让雷军实现了财务自由,奠定了其未来做风险投资的资本。

2010年,小米公司成立,第一个产品不是小米手机,而是MIUI,毕竟雷军骨子里留着的是软件和互联网的血液,而后的2011年8月,小米手机1正式发布。

总结一下雷军的经历:

武大计算机学霸,做软件起家,但发现软件服务是一个没落的赛道,领悟出了『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风口上的猪』的人生信条,后面通过电商网站卓越网实现了财务自由,通过风险投资的形式吃到了第一波移动互联红利,后面索性all in 移动互联,成立小米,开启了一段非凡之路!

所以雷军的经历可以解释小米的成长路径:

以软件服务产品MIUI和米聊起步,通过渠道创新开创纯电商销售的小米模式,后面通过投资和体外培育形成了小米庞大的生态链系统,但正如文章开头漫画,在移动互联红利殆尽的背景下,小米最大的优势是拿到了下一个时代IOT的船票。

所以小米现在的成功,就是雷军过去经历的集中体现。

三纵·小米

三的纵向的实体,小米=手机+生态链+新零售。

一、小米手机:

在我们『苹果iPhoneX周年纪念报告』中提出了分析消费电子的『4A护城河模型』,手机的成功 = 始于颜值+痴于交互+忠于生态+成于运营,四大环节缺一不可分别对应吸引客户+抓住客户+留住客户+运营客户。

剑宗 =始于颜值+痴与交互,快速上手,成效显著,前几年秒杀气宗!

气宗 =忠于生态+成于运营,上手慢,成果慢,但一旦上手,秒杀剑宗!

综上总结出了小米的成长奇迹:

成功的前4年:练剑,快速崛起,靠着性价比和MIUI交互持续,乱拳打死老师傅,四年成就中国第一!

落寞的后2年:大家都练剑了,小米自己成了老师傅,被乱拳打惨了,但是这个时候开始补短板加长板

触底后反弹:练气,厚积薄发,靠着生态和运营,和补上短板的综合实力,重新站上浪潮之巅!

手机作为市场容量仅次于汽车的第二大单品市场,按20亿部的市场天花板和1500元的均价,3万亿的市场,5%的市占率也能做到1500亿的营收,所以手机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是小米的基本盘。

二、小米生态链:

小米的生态链即是必然也是偶然。

小米的创投基因:雷军的顺为中国互联网基金是国内最成功的VC之一,雷军骨子里对股权的理解使得生态链的建立顺其自然。所谓的小站练兵,确实是当时外在环境剧烈变化,无暇自顾的小米但是又不想错过时代的折中选择。另外蒙古军团不过是小米对股权激励的深入骨髓的理解,没有能力不行的团队,只有激励不充分的团队!吃草是吃不出狼性团队!

小米的赋能效应:罗纳德·科斯在《The Nature of the Firm,1937》预见了技术进步对于企业扩大边界的影响。“倾向于使生产要素结合得更紧和分布空间更小的创新,将导致企业规模的扩大。倾向于降低空间组织成本的电话和电报的技术变革将导致企业规模的扩大。一切有助于提高管理技术的变革都将导致企业规模的扩大。”,小米能以低成本为生态链平台输出:用户研究、产品定义、工业设计、渠道、供应链、资本、AI和IOT技术接口,这种赋能平台效应的边际效用能支撑更为广义的公司组织!

三、小米新零售:

小米到底是渠道公司还是产品公司?

小米新零售 = 『流量』 * 『转化率』 *『 客单价』 *『 复购率』

1、最大化流量:

线上:MI.COM作为全国第四大电商是小米初期成功的主要流量来源,后续为了拉拢更多的不同喜好的长尾客户,开辟了米家.COM成为小米后续流量的主要来源

线下:小米之家选址在市中心黄金地段,是MUJI(高品质)和星巴克(高频可达)的合体,最大化获得流量,

2、最大化转化率:

口碑营销:亲朋好友的口碑营销极其高效且廉价,而且比明星代言更具可靠度,所以来小米之家的人基本上都能找到信得过的产品,自然转化率高。

爆款单品:专注、极致、口碑、快,这是小米的成功七字诀,通过专注来获得差异化优势,通过极致来货得产品的超高体验,最后通过大量单品的巨大销量形成成本优势和良性循环。

大数据选品:为何小米生态链有几百个SKU,而拿到小米之家线下店的只有几十个SKU,这就是大数据选品,20%的商品提供了80%的收入,为何要花上供应链、库存和店面成本来摆放那另外的20%呢?

3、最大化复购率:

高频带动低频:从到2年一换的手机及其零配件,到1年一换的家用生活小家电,到半年一换的生活方式类;品类换时间:同一品类扩大其SKU,购频不够品类来凑!

全渠道:线上的极大SKU展示为线下带来流量,线下的高品质体验为线上带来流量,高频低频相互协同,当然口碑和参与感功不可没。

4、最大化客单价:

与客户共成长:新零售的要义肯定是要抓取最大化,每个单品都在向上手机,从屌丝用户->中产用户->高品质用户,毕竟小米的客户也在成长,8年前那帮追谁米1的米粉现在都已经成家立业,需要更高的品质,所以小米的客单价肯定是往上走的。

增加连带感:通过一致的设计美学来形成潜移默化的品牌认同,通过泛互联的硬件生态来增加商品之间的关联度,形成硬件生态圈,最终形成了捆绑销售,隐形的提高了客单价。

三横·小米

三个横向贯穿的思维方式,回答了小米靠什么成功?

一、互联网思维

主要是三个方面:免费、快速迭代、口碑营销

1、免费思维:

软件服务的免费好理解,当年eBay占据中国电商大半江山,但是淘宝后来居上通过持续的免费,最终后来居上;微信、QQ和百度也正是靠着免费集聚了庞大的用户基数形成了坚不可摧护城河。

但是硬件的免费就比较难理解,硬件的免费="低毛利",同样的商品,小米用成本来定价,好比美国的Costco,极大化消费者剩余CS,用雷军的话说“卖手机不赚钱,只是交个朋友”,免费来聚拢客户,团结可以团结的所有群众,最大化产品节点数,那至于靠什么赚钱呢?7年前免费的淘宝也不知道靠啥赚钱,10年前免费的QQ也不知道靠啥赚钱,但是互联网的奥秘就在于,有了用户和流量,至于后面怎么赚钱那是水到渠成的事。

2、快速迭代:

互联网的思维看似简单,但操作起来很困难,相较于传统工业社会产品的升级换代非常缓慢,某系宝马车的大换代可能要10年,但互联网的思维就是不怕犯错,快速修正错误和止损,快速迭代需求,早期的MIUI一个星期升级一次,用极快的迭代打磨产品,最终形成优质的产品体验。小米的竹林模式就可以理解为其应用快速迭代的思维方式来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同样的快速迭代可以应用到团队管理,如果一个团队在某个产品持续不给力,那么就快速淘汰,让其他人上,快速止损,快速响应需求。

3、口碑思维: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自媒体的崛起,是人们自我表达的渠道枢纽,病毒式传播的力量远远超过传统的营销,所以识别并引导这种口碑,是理解互联网思维的关键一点。小米独创的粉丝和参与感,采用『做爆品』的产品战略、『做粉丝』的用户战略、『做自媒体』的内容战略,通过开放参与节点、设计全新的交互方式、扩散口碑事件三个战术来执行。Are you OK?本应该是小米发布会的重大事故,但是米粉的热情硬是将事故转化为小米营销史上最成功的案例,口碑和参与感在r u ok得到完美诠释!

二、AI思维

1、泛智能化:翻译成大白话就是AI,人工智能,但小米将AI理解成产品的一种属性,而不是一种炫技的壁垒,在其产品设计中,都渗透着泛智能化的思维方式,就是通过大量的光学和声学模块及其后面的算法接口,将产品尽可能的智能化,将之前认为不适合智能化也进行改造,创造出之前无法想象的组合,大家都说乔布斯对苹果所营造的是一种现实扭曲力场,我觉得这个表述不对,苹果更多的是科技美学力场,而雷军为小米营造出的才是一种现实扭曲力场,想象中未来智能生活应有的样子被雷军带入现实,普通老百姓也能体验比尔盖茨的未来之家。

2、主动学习:真正的科技是让人感受不到科技的存在,是润物细无声的关怀,再通俗的理解就是通过泛智能化的思维来做出让人感动的产品。比如小米的抽油烟机,通过其摄像头可以事实判断油烟大小,从而自动控制抽力大小,如果炒油锅,那么自动加到最大风力,如果煮小米粥,那么自动调到最小风力,细节中无微不至的关怀;比如小米的洗衣机,通过语音交互(比如说我要洗三件衬衫),洗衣机自动设定最好的水量、柔顺剂量和滚筒的力度;当然还有小米扫地机器人的设定,主人在家的话机器人是不会出来打搅的,当系统检测到房间里没人了,机器人才会自动出来打扫,结果就是主人看不到它工作,但是地都是干净的。

AI不是炫技,不是护城河,而仅仅是是一种科技以人为本的产品设计理念!

三、IOT思维

IOT不是一种核心技术,而是一系列的思维方式创新

1、泛互联化:就是将万物都进行互联,腾讯阿里百度解决了人、财、物、信息的多方互联,各自成就了自己坚不可摧的护城河。那留给雷军的只能是人财物之外的互联,所以雷军将灯泡、电风扇、洗衣机、烤箱、插线板、电饭煲、温度计、门锁都上网互联了。这样就有三大好处:成为产品的一个卖点、单个产品具有了网络化经济效益,形成了用户粘性、产生了互联的数据。从而拿到了下一个时代IOT的船票!

2、去中心化:在物联网时代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人人都号称他们的产品是物联网的中心入口,但是我要说的是,在物联网时代没有中心。IOT的思维方式之一就是去中心化,没有谁是中心入口,大家都是入口。所以你会看到小米的电冰箱能控制热水器,小米的抽油烟机能控制净水器,小米的音响能控制小米洗衣机,这样的好处就是单个节点的效用都最大化,而且能适用绝大多数的使用场景。

移动互联时代的关系是扁平化的,那互联网的时代的关系是去中心化的,只有深刻理解去中心化才能在产品设计、组织设计中站在时代的浪潮之巅!

那小米到底是什么?

100年前,IBM还在做打孔机,50年前IBM做的是大型机,30年前IBM做的PC和软件,而现在的IBM做的AI和Cloud解决方案

20年前,亚马逊还是网上书店。10年前,亚马逊是网上大超市。而现在的亚马逊确是全球最大云计算服务商,谁能想到?

也许现在的小米是卖手机的,5年后的小米呢也许成了大卖场,10年后的小米,兴许会成了全球最大的IOT服务商之一,Who Knows!

1.《小米是什么,小米靠什么成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小米是什么,小米靠什么成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24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