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澜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但是他是个值得所有中国人尊敬的人物。戴安澜将军一生曾得到国共两党领导人的极度赞赏,抗日战争时他曾歼灭了无数的日本浸略者,是个让日军也敬畏有加的人物。日本人对戴安澜的评价如何?戴安澜将军究竟有多厉害呢?下面且听男人世界网的小编细细道来。

  戴安澜

  八年抗日战争期间有许多杰出的将领,铁血将军戴安澜是其中一位卓越的人物。铁血并不是他的手腕有多残酷,而是对待敌人毫不手软。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戴安澜将军的评价都是无比之高的。戴老离世之后,美国政府为了表彰他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所作出的贡献,向他授予一枚勋章,他也因此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斗争中第一位获得此等殊荣的中国军人。

  罗斯福总统并对此作出高度评价,他说:“中华民国陆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而国内媒体更称之为“域外死忠第一人”。

  他是伟大的,在那样一个恶劣的战争条件下,将生死置之度外,将民族大义放在最高的位置。在弥留之际,伤口已经溃烂发出了腐臭味,却得不到处理,这种痛苦不亚于吞子弹来得痛快,可他却没有一句怨言。或许对他而言,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在祖国的故土上离去,所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坚定不移的像着祖国的方向死去。他的死是痛苦的,却饱含着他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他的死同时又是光荣的,他完成了作为军人的最高使命,就是将自己奉献给战场,让自己死得其所,能够为战争的胜利献上自己一份力。

  1942年3月29日,同古保卫战进入第11天。日军从仰光机场出动百余架次飞机对同古城进行狂轰滥炸,敌人施放的毒瓦斯随风飘散,但是同古防线仍然没有被突破,城内守军始终没有动摇或败退的迹象。第二○○师残存的官兵们已经记不清究竟打退了日军多少次进攻。

  这一天,在震天动地的炮火声中,戴安澜向杜聿明发去了一封电报:“敌与我接触战自19日激战至28日,凡十余日矣。我已濒弹尽粮绝之境,官兵两日无以果腹,仍固守同古铁路以东阵地……自交战之初,敌势之猛,前所未有,尤以24日至今,敌机更不断轰炸,掩护其战车纵横,且炮兵使用大量毒气弹,昼夜轮番向我阵地进攻……援兵不至,我虽欲与同古城共存亡,然难遏倭寇之凶焰……何益之有?”

  杜聿明

  据杨鸿恩回忆,此时,第二○○师损失惨重,有的连只剩下五六个人,实在难以再支撑下去。

  杜聿明下令让第二○○师在29日晚上突围,但他的想法遭到仍坚持对敌发动攻击战的史迪威的坚决反对,两人在电话里激烈争吵。史迪威要求杜聿明服从命令。杜聿明直接与远在重庆的蒋介石联系。蒋介石权衡再三,最终同意让第二○○师撤离同古。杜聿明不顾史迪威的强烈反对,断然下达撤退命令。

  经过一夜苦战,到30日拂晓,第二○○师官兵终于成功突围。戴安澜最后一个撤离。在他的周密部署下,全师在行动中连一个伤兵也没有丢失。

  至此,历时12天的同古保卫战以中国军队主动撤退宣告结束。日本人占领了一座空城,中国军队则退守100英里外的彬文那。12天里,第二○○师9000余名官兵与20000日军血战同古,据台湾官方战史《抗日战史》记载,第二○○师伤亡共计约2500人,歼灭日军5000余人。同古保卫战是缅甸防御战期间作战规模最大、坚守时间最长、歼灭敌人最多的一次战役。

  同古之役使得盟军乃至敌方对中国军人有了重新认识。

  日军第五十五师团在其记录中说:“当面的敌人是重庆军第二○○师,其战斗意志始终旺盛。尤其是担任撤退掩护任务的部队,直至最后仍固守阵地,拼死抵抗。虽说是敌人,也确实十分英勇,军司令官饭田中将及其部下对其勇敢均表称赞。”

  史迪威

  《戴安澜列传》:“……敌酋东条英机在日本议会上承认,同古之役为旅顺攻城以来从未有过之苦仗。”

  《印度快报》:“阿奇博尔德·珀西瓦尔·韦维尔元帅说:‘我原以为中国人不能做什么……现在看来他们确实能够做点什么。’”

  史迪威:“近代立功异域,扬大汉之声威者殆以戴安澜将军为第一人。”

  同古一战之后,日本军队长驱直入,继续北进。他们这样描述:“在远征缅甸的途中,我们看到的始终是印度人的手,英国人的屁股,中国人的尸首。”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的最后一个胜仗是著名的仁安羌大捷:4月19日,第六十六军新编第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仅率一团,在仁安羌与数倍于己方的日军作战,歼灭日方一个精锐大队,解救出被围困多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一师7000余人,以及传教士、记者约500人,轰动一时。

  局部胜利难挽大局颓势。日军在东线取得突破之后,采取远途强袭的作战方式,于4月29日占领滇缅公路缅方起点腊戍,切断了缅甸与云南之间的重要交通线,然后立刻西进,从侧后方进攻曼德勒。5月1日,曼德勒陷落。

  战略中枢腊戍、曼德勒相继落入敌手之后,远征军的补给线被截断,回国之路也被截断。怀着一腔报国热情、期待异国扬威的10万青年,他们的悲剧命运就此开始。

  戴安澜剧照

  4月30日,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罗卓英下达全线撤退的命令,中国远征军各部陷入一片混乱。在闫廷春的印象里,最后的逃亡来得那么突然。“夜里,我们见到日本人在那儿,和日本人打了两三个小时。后来折回来找师部,师部已经撤了,找不到。营长就说,他来负责指挥(往回)打,弟兄们整理一下背包,留一套换洗衣服,多余的东西就扔掉。”

  5月18日,此前孤军深入敌后、向北转移的第二○○师遭遇日军第五十六师团的阻击,混战之中,戴安澜中弹受伤。

  戴安澜长子戴复东说起当时的情况:“我父亲腹部中弹,不能动了,没办法背,身边的人就砍了几截树枝,做成一个简易担架,把他搁在上头,抬着往前跑。当时没有急救包,干净棉花、盐水也都没有,哪怕有一小瓶酒也好啊……”

  突出日军重围后,第二○○师不足3000人的残部抬着受伤的师长,在暮色中进入了缅北大山,向着祖国的方向走去。

  为了不影响行军,戴安澜一直在担架上带伤指挥,行进途中屡次询问距离云南的远近。部下问他:“下一步往哪里走?”戴安澜让随从拿出地图,指了指云南瑞丽,示意部队从此路线回国。

  多年后,很多远征军老兵跟戴澄东讲:“当时你父亲给我们指了一条回来的活路”。

  也许是预感到自己来日无多,戴安澜叫来第二○○师步兵指挥官兼五九八团团长郑庭笈,断断续续地留下最后的嘱托:“如果我殉国了,你一定要把部队带回祖国……”

  戴安澜

  5月26日,距离云南仅100公里的缅甸北部芳邦村,戴安澜38岁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弥留之际,戴安澜叫随从替他整理了仪容,并扶他坐起,朝着北方,也就是祖国的方向,他最后看了一眼。

  最后一眼,一眼深深。

  戴安澜牺牲的消息传回国,蒋介石电令:务必将戴师长遗体抬回祖国。据郑庭笈回忆录记载:“5月29日,因为天气炎热,戴师长遗体流脓水发臭,不能再继续行走,又不能留在缅甸,乃决定火化。我们将戴师长的棺材遗体在原木上火化后,拣出遗骨,按部位用绸布包好,装在木箱里,跟五九八团团部行进。”

  戴安澜遗骨随部队回到祖国。

  国家英雄,魂兮归来。

1.《戴安澜将军 戴安澜将军简历 历史对戴安澜的评价》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戴安澜将军 戴安澜将军简历 历史对戴安澜的评价》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284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