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探秘——武夷山之植物 李振基

二、武夷花事
保护区内从低海拔到2158米,地跨4个县(市、区),生境类型多样,气候迥异,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种类,有些种类只生长在某一处,一旦遭到破坏,就将从地球上消失。 从零三年开始,积累了不少武夷山的植物照片,挑选近百张介绍一年中各个季节竞相开花或结果的植物。三月进入保护区,梅花已谢,但灯台莲、武夷千里光等渐次开花。这是武夷千里光,是植物分类专家最早在武夷山发现并命名的植物。早春三月,小小的菊科植物,利用崖壁上的一点点水分,开花结果,就等待来年了。 四月的时候,独蒜兰把崖壁装饰得琳琅满目。 林下的地星也已经成型。 沿着峡谷前行,不远处看到枯枝上挂了很多木耳,装点在枯枝上,别有一番风味。 很多蕨类植物也从其地表的根状茎顶端长出嫩叶,看起来参差不齐,而实际上是井然有序的。 地表的大叶金牛是远志科的植物,高仅几厘米,花其实很精致的,但很容易被我们忽略。 灯台莲是天南星科植物,其佛焰苞不仅精致,还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作用呢,植物也不会浪费能量花在梳妆打扮上的,不妨猜一猜有什么作用。 林下偶然看到这样的植物,晶莹透亮,这是一种水晶兰,不是兰花,它没有绿叶扶持,营养从哪来呢? 这是不少喜欢植物的人都认识的植物,可它还没长大,你不一定认得了。大部分蕨类幼嫩的时候都这样,为什么要这样? 这种铁线莲一早结果,快成熟了,毛茸茸的冠毛是其果实去远方的运载工具哦。 黄金凤生长在潮湿的生境,娇滴滴的,显得弱不禁风。所幸有大树为其遮光挡风。 四月上旬进入国家公园试点区域,可以看到很多地方的紫藤在盛开。 四月毛竹开始出土,开始长得比较慢,但蓄足了力量,冲出地表,甚至顶开巨石,仿佛地动山摇一般。 杜鹃花一般在四月盛开,此时可以在山中看到杜鹃(映山红)、满山红、马银花、鹿角杜鹃、刺毛杜鹃、溪畔杜鹃,在武夷山的海拔较高的山上,还能够欣赏到猴头杜鹃、云锦杜鹃。 枫杨的树上附生着槲蕨,但槲蕨基本上不影响枫杨的生长,槲蕨有两型叶,其基部的叶是营养叶,大部分时间是干枯的。这是一丛新的芽,其营养叶正在工作,仍然是绿色的,其孢子叶还没有长出来。 四月上旬,溪沟边上的云实也盛开了,这是藤本植物,可以长得很长,开花的时候,往往一大片,花朵疏密有致,自下而上慢慢开放,因此,花期也稍长。 云实如玫瑰一般,是带刺的植物,到大自然中欣赏就好。不要见了就想拥有。 大红袍景区的一座古桥,仿佛在仙境中。 一路上看到溪边的常春油麻藤开花了,非常粗大的藤本,挂在沟边的柳树上,藤长几十米,上面挂满了花,密密麻麻,令人震撼! 细看,常春油麻藤的花紫红色,晶莹透亮,甚为可爱。 瓜馥木的花不容易见到,这是被子植物中比较原始的植物,其花瓣很厚,颜色也还没那么花枝招展。 巨石上本是裸露的,时间久一点,石韦等植物就附生上去了。 在落叶阔叶林的林下,小小的金腰趁乔木长叶之前赶快长了出来并悄悄开花了,这是表明森林比较原始的植物。 厚朴的花瓣(实际上叫花被片)已经完成历史使命,开始凋谢,雄蕊也已完成使命,早已落去,花中央的部分是很多受精了的雌蕊,将逐渐成熟,形成蓇葖果。这个时候看起来,很像一盏精致的台灯。厚朴是传统中药,有化湿导滞、行气平喘、化食消痰、驱风镇痛之效。 虽然壳斗科植物的花不入大家法眼,可谁也难以进鼻不嗅,其味道香得发臭,这个时候得仰仗食蚜蝇等来帮忙传粉。 树干上的木耳自生自灭,成熟时,其孢子飘满天,到异国他乡继续繁衍。 五月初,湖北海棠竞相开放,绯红的花蕾、白色的花瓣与绿叶相互衬托,在云雾缭绕的山间,若隐若现,仿佛已入仙境。 路边的甘露子开了,这是一种唇形科的小草,虽然不高,但其花上的斑纹非常精致,目的是要引来小昆虫。 这个时候,有些杜鹃花类的马银花依然开放着。 半边月是很漂亮的一种花,跟锦带花是兄弟种,甚至直接作为锦带花被引入城市中用于园林绿化。半边月一般出现在森林演替的中期,在有些弃耕地上,往往成片生长。其花刚开时紫红色,后慢慢成白色,因此,显得绚丽多彩。 石菖蒲喜欢长在溪流源头的清澈水体的石头上,而且不被水所淹,要求比较高,是生态环境好坏的指示者。 紫玉兰在古诗词或中药中叫“辛夷”或“木笔”,春天开花,先花后叶,在嫩绿的叶片衬托下,紫红色的花朵显得尤其娇艳。 六月来到武夷山,山中的悬钩子先后成熟,山莓、空心泡、红腺悬钩子、寒莓、掌叶复盆子都是美味。满树的四照花,很壮观,路边的猕猴桃、大百合、虎耳草、绣球花、一年蓬、蒲儿根等也都开花了。五颜六色,目不暇接。 毛花猕猴桃的花以漂亮的颜色招引昆虫前来传粉。 七月是盛花季节,许许多多的花琳琅满目,可以看到大叶白纸扇、木荷、博落回、过路黄等开花,这是博落回,其花果都很细小,杆中空,俗称酸筒杆。 黐(音痴)花,又叫大叶白纸扇,一般长在河边,跟三角梅差不多,白色的是其苞片,而不是其花瓣。 金丝桃的花非常艳,耐修剪,很多地方都喜欢丛植了作篱笆。 这是一种磨芋,也有人叫它魔芋,其果穗很有意思。 中药里有冬虫夏草,实际上是真菌,这种真菌专门欺负小昆虫,真菌孢子落到蛾的幼虫身上长出来,就是冬虫夏草。也有一些种类落到其他昆虫身上长出来,如螽斯、臭屁虫(蝽蟓)。这就是从蝽蟓上长出的虫草。 路边的虎耳草,花很小,但仔细看起来,很像一个个小风筝一般。 五节芒的叶片边上有锯齿,没经验的人到山上,会被割出一道道口子。其实其花穗挺漂亮的。 在丹霞地貌的崖壁上,百合已经长大,并昭示其存在。 方竹在南方很多地方有种植,其笋在九月前后出土,顾名思义,其竹秆有些方形,枝叶茂密,是亚热带地区庭院的园林造景竹种之一。 薜荔在此时已经快成熟,是亚热带地区用来做凉粉的果实。 福建有很多绣球种类,这是其中一种,其花枝粉红色,雄蕊蓝色,别具一格。 肥肉草的花瓣肉质,晶莹透亮,很可爱。 香榧的球果即将成熟,浙江、福建、江西交界的地方盛产香榧,是大家喜欢的干果。 高粱泡是悬钩子的另类,迟迟开花,也迟迟结果。 悬崖峭壁上的苦苣苔开着紫红色的花,色彩鲜艳,苦苣苔不仅要靠这鲜艳昭示它的存在,还要耐受岩石上瘠薄生境的冷热与干旱。 九月,山顶上的獐牙菜才开花,其花瓣上的蜜腺吸引了很多昆虫来帮忙传粉。这是食蚜蝇在采蜜。 弄蝶在吮吸獐牙菜的花蜜,同时也帮獐牙菜传粉。 采蜜也是很危险的,花的上面的蝇在采蜜,花的下面躲藏着蜘蛛。 这是金线草。这花看起来很诱人,好像新娘穿了一身红棉袄一般。但其实很细小的花穗,我们去野外时,有些粗心人往往看不见。 卷柏的孢子囊穗成熟了,显得非常优雅。 路边小小的禾草也没甘示弱,悄悄把雌蕊的柱头伸了出来,等待随缘到来的异性约会。 荚果蕨跟我们人一样,有男女的分工,其男(营养叶)主外,负责一家老小的生活所需,女(孢子叶)主内,负责养育后代。照片中底下伸开的是营养叶,上面棍棒状的是孢子叶,把后代都保护在襁褓中。 油点草的名字来自于其叶,叶片上看起来如同油滴在纸上一般,其花非常精致。 八月进入武夷山,路边栽的栀子花开了,从花苞开始,一朵朵的花瓣螺旋状转开,如同舞台上跳舞的仙女一般。 三港的科普路径边上的一株臭椿树上挂满了淡红色的果,叶虽然有点臭味,果实却很漂亮。 风箱树(不是枫香树)的花盛开着,如同大的杨梅一般,但这是白色的,球形的花序上每一朵花都一样大小,里面还藏了蜜,斐豹蛱蝶可以美美地享受大餐了。 九月已经是秋天了,是收获的季节。各种冬青的果实开始成熟了。 南天竹的果实也在这个时节成熟。 十月已到中秋,由于山下是常绿阔叶林与常绿针叶林分布的地方,难以从外貌上感觉其变化。 横卧的树干上,成了附生蕨类植物的温床,水龙骨的叶片垂下来,把这一小片空间装饰得非常雅致。 十月份,很多植物都结果了,羊乳、寒兰、蘘荷、紫花香薷、紫苏等却姗姗来迟,才开花。照片为羊乳的花。 这个时候,猴欢喜的果实已经成熟,可以供猴子把玩。 十一月,山顶上的草甸已经一片枯黄,里面躲藏着的波叶红果树还没感觉到冷。 山茶科的植物一般是常绿的,但这紫茎却很另类,只因为它只长在寒冷的山地,我们只能在武夷山、天目山、云居山、八大公山海拔比较高的山上才能见到其身姿。

1.《槲蕨 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探秘——武夷山之植物》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槲蕨 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探秘——武夷山之植物》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287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