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8日上午,2017桑植民歌王总决赛在马合口白族乡梭子丘白族文化广场隆重举办。 多彩桑植,金色民歌。2017年11月8日,在桑植县马合口白族乡梭子丘文化广场内,气氛热烈,人山人海,数千群众欢聚一堂,共同欣赏2017桑植民歌王总决赛。市县领导艾可知、李文化、陈叶峰、赵云海、杨绍武、王云、任重、钟建国观看比赛并为获奖选手颁奖。 2017桑植民歌王总决赛参赛歌手简介 彭淑元,现年75岁,擅长小调、花灯调。其风趣幽默的演唱风格,多次赢得专家和音乐专业师生的肯定。 陈海英,1980年出生,现为桥自弯镇文化站职工,曾获得首届湖南青年歌手大奖赛张家界赛区一等奖,曾为中央电视台《幸福账单》、《群英会》等栏目特邀嘉宾。 谷彩花,白族,71岁,官地坪镇杜家村人,桑植民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谷彩花出生于民歌世家,擅长高腔山歌的演唱。在传承桑植民歌同时,先后参加了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台湾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文化交流活动、云南大理州剑川山歌会等省内外桑植民歌的宣传推广活动。 李大林,现年45岁,永顺县砂坝人,1992年进入永顺麻岔职中音乐班学习,1994年南下广东进入社会歌舞团体,开始全国巡演,2000年到浙江从事商业演出活动,2008年进入婚庆行业,现为一名职业婚礼主持人。 段勇,2010年首次演唱改编节目《女儿会》歌曲郎在高山一望,以其“高音奇崛,时尚透亮,通俗易懂”等特点获得巨大成功。 熊庭发,现年51岁,法律工作者。2007年参加全国新人新作歌手大赛获金奖;2016年在湘鄂川黔武陵山片区歌王大赛获优秀奖。 李红艳,34岁,土家族,澧源镇人,自幼喜爱桑植民歌,吉首大学艺术教育系毕业。2001年参加长沙市青歌赛获得民族组二等奖,曾多次参加张家界市春晚,多次参加公益性演唱活动,为传唱桑植民歌积极推行者。 曹荣华,现年25岁,土家族,人潮溪镇人,2013年参加首届桑植歌王大赛获二等奖。 向金金,1993年出生,土家族,湖南第一师范音乐舞蹈学院毕业,现为廖家村中学音乐教师。 郭茜茜,1984年出生,现为桑植县民族中医院护士。 张红英,女,1973年3月出生于澧源镇金山村,职业演员歌手。现就职于重庆武隆天坑寨子。自小酷爱音乐,热爱桑植民歌,自学成为一名职业歌手,音乐上,成果显著。2014年,在县文化馆组织的民歌比赛中,荣获二等奖;2014年,在“欢乐潇湘桑植民歌”大赛中,荣获二等奖;桑植“再就业艺术团”从事六年歌曲演唱事业;桑植“心连心”艺术团演唱四年;2016年,代表“湖南省印刷协会”至长沙参赛,荣获一等奖;2017年,代表公司至成都、重庆参与演出共两场;是桑植人民所熟知的一名音乐爱好者。 廖芊芊,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新生代实力派青年女高音歌唱家,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新民歌开创者,其代表作品《康巴情》红遍大江南北,广为传唱。 陈彦超,1991年出生,2017年参加张家界市新人新歌大奖赛获金奖,并代表张家界市参加湖南省新人新歌大奖赛获得铜奖。 陈盼,1992年出生,吉首大学音乐学院声乐系毕业,现为沙塔坪中学音乐教师。 朱柏林,现年84岁,是本届民歌王总决赛中年龄最大者,是桑植民歌市级传承人,是《澧水船工号子》的唯一健在的继承者。 袁绍云,土家族,69岁,五道水镇团堡村人,桑植民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是高腔山歌的代表人之一。多次在全县民歌大赛中获奖。先后参加过中央三台的《中国民歌盛典》、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演、湖南省文化厅主办的《潇湘风情》;接受中央四台《远方的家》栏目、湖南卫视《乡村发现》、湖南经视、中国音乐学院、湖南师大、湖南省艺术职业学院等媒体和艺术院校采访和采风。 开幕式上,马合口白族乡党委书记李久胜致欢迎辞,向远道而来的领导及来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并以“白族儿女等你700多年了"为主题,向前来参赛的选手及嘉宾展示了白族儿女不懈努力、勤劳耕耘、生生不息的壮丽画面。 比赛间隙,马合口白族乡还为现场观众带来了精彩表演,马合口村《舞龙》、麦地坪村《白族仗鼓舞》、梭子丘村《春耕的节奏》、青峰溪村《欢乐地虎凳》等原汁原味的白族文化节目不仅充分展现了白族儿女生产劳作的生活面貌,更是将比赛现场的气氛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比赛现场,观者如织、座无虚席,气氛十分热烈。每个参赛选手都气宇轩昂、精神饱满,颇有一种“山歌唱出口、群山跟着吼”的气势。决赛在参赛选手彭淑元的一首《粉墙》中拉开序幕,随后《青青马桑树》、《冷水泡茶慢慢浓》、《好郎好姐不用媒》、《郎在高山打一望》、《桑植是个好地方》、《四季花儿开》、《棒棒捶在岩板上》等经典桑植民歌逐一登台亮相,时而抒情柔美,时而激情奔涌,时而高亢有力,不仅引得现场观众连连拍手叫好,更是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认可。 主持人张小明、阿朵都是实力派歌手 主持人歌手——阿朵 经过激烈角逐,张红英获2017“桑植民歌王”。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艾可知为其颁奖。 一等奖获得者 二等奖获得者 三等奖获得者 桑植民歌起源于农耕时期的生产劳动,共有1万多首民歌,通过分门别类,改编整理,有山歌、花灯调、小调、劳动号子、风俗仪式等共2300余首。桑植县是“中国民歌之乡”,近年来,经过多民族文化融合和社会发展变迁,桑植民歌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在民族民间音乐领域里绽放异彩,2005年10月,桑植民歌被命名为“湖南省十大民族民间文化遗产”,2006年5月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名录。 此次面向全国举办2017桑植民歌王总决赛,是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打响桑植民歌品牌,提升桑植民歌影响力,发展桑植民歌产业,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是对桑植民歌等民族文化一次很好的宣传和传承,今后将桑植民歌打造成一张享誉世界的旅游文化名片。
白族儿女等你700多年了
----马合口白族乡党委书记李久胜在11月8日桑植民歌王总决赛上的欢迎词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父老乡亲们: 大家上午好! 金秋时节逢盛世,歌声唱响新时代。在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喜庆时刻,2017年桑植民歌王总决赛在马合口白族乡隆重举行,在此,我谨代表乡党委政府和全乡白族儿女向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 白族儿女在梭子丘等你700多年了,700多年来,形成并传承了丰富多彩的白族文化,俗有“白族歌舞之乡”“白族戏曲之乡”美誉,至今仍保留着跳仗鼓舞、唱傩愿戏、赶庙会等白族特色传统习俗,传承着九子鞭、霸王鞭、三道茶、舞龙、游神、地虎凳等民俗文化。同时,马合口白族乡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双泉水库、荷花湿地、蝴蝶泉边、芦阳梯田、茶马古道、茶厂天池、自生桥、五龙湖、将军洞等自然景观,全乡生态环境优美,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山地户外旅游开发潜力巨大。 白族儿女在马合口奋斗700多年了,700多年来,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号角嘹亮。高山野茶、优质莲藕、特色烤烟、有机藤茶、生态贡米、名贵药材、青峰山泉、富硒粉薯、药花蜂蜜等美丽经济、甜蜜事业蓬勃发展。在全域旅游发展的今天,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我乡找到的对标是“大理太远,梭子丘很近”;找准的座标是“打造湖南白族风情旅游第一镇”。现在已逐步形成了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可喜局面。 白族儿女在梭子丘盼望700多年了,700多年的今天,桑植民歌王总决赛能放在梭子丘白族风情老街举行,就是对马合口白族乡经济建设、党的建设、文化自信最高度的评价和最好的宣传,最有利的推介。“智者乐山山如画,仁者乐水水无涯。”热情好客的白族儿女,端起醇香的美酒好茶,唱起优美的桑植民歌,跳起欢快的白族舞蹈,热忱欢迎各界朋友来马合口观光旅游、投资兴业。 最后,衷心祝愿2017年桑植民歌王总决赛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乡亲事业有成,生活愉快,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醉美马合口,永远欢迎您!

1.《桑植民歌 2017张家界·桑植“民歌王”诞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桑植民歌 2017张家界·桑植“民歌王”诞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294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