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日游览闻名己久的顺德北滘碧江古村,古村始建于南宋初年。村中的古屋属明清时期建筑,已有几百年历史。古建筑群由泥楼、职方第、金楼、南山祠、见龙门、亦渔遗塾、慕堂祠、砖雕大照壁和三兴大宅等等多座建筑组成。集中了宅第、祠堂、书斋、园林等功能,保留着干打垒、蚝壳墙、水磨砖、“镬耳山墙”等岭南特色的古建筑实物。  先有碧江,后有顺德。据县志记载:碧江始于汉代,于南宋初年大规模建村,距今800多年历史,古称“迫岗”,因村内土岗有二岩石相互挤迫而得名,后用同音字改称碧江,沿用至今。碧江原属番禺紫泥司龙头堡, 明景泰三年 在碧江村众多古建筑里,金楼是最负盛名。 清道光23年,曾任兵部职方司官员晋赠荣禄大夫(从一品)的苏丕文荣归故里,大兴土木营造出岭南豪宅——职方第,附建书楼赋鹤楼。 赋鹤楼是这个大宅院中的藏书楼和书斋,因楼上的屏门、门坊、檐板、厅壁、天花藻井等木质雕塑均以真金镶贴,满目金光灿烂,人们逐将其称作金楼,把有诗情的楼名渐渐忘掉了。 相传当年慈禧的干女儿、法务大臣戴鸿慈的女儿戴佩琼下嫁苏伯雨(兵部员外郎苏丕文的大曾孙),苏家大少苏伯雨将戴佩琼安置在金楼之中伴读,夜夜有美人红袖添香,便有了“金屋藏娇”的说法。 金漆木雕留致美,楼藏粉黛去犹香。  碧江金楼从外面看只不过是一座普通的水磨青砖墙硬山式二层楼房,连“镬耳”也没有一只,在整个古建筑群中并不起眼,但这里有岭南古建筑内装饰的艺术奇葩。走进金楼,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的布局和琳琅满目的精美木雕,我们会不自觉地惊叹,什么叫精雕和工匠精神。 碧江金楼不仅仅是一座楼,是由泥楼、职方第、金楼、南山祠、见龙门、亦渔遗塾、慕堂祠、砖雕大照壁和三兴大宅等多座建筑组成的古建筑群,但精华却在金楼。 清代雕花官轿。 宁静致远   中堂中规中举。左边的门都以为是砖墙,其实是门板画上青砖和灰缝,是走不通的,打开机关,里面是一个暗橱。   通往上楼梯的那扇雕花木门,刻着一副“红袖添香,碧纱待月”的楷书对联和“室映虚白”四个篆书字,体现屋主文风雅兴。
拾级而上登鹤楼,顿见金光闪烁耀。 翰墨丹青事事妍,湖山佳处寄才贤。几回禅院花争发,一夜山堂月正圆。 四扇书橱门板上刻着清代四大书法家的墨宝,楼梯不起眼处是清朝知名宰相刘罗锅刘墉的墨宝,刘墉对金楼如此推崇,足见他与主人交情不薄,志趣相投,也应了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见金楼主人的社会地位非常之高。    藏书阁从上到下的天花、藻井、柱梁、挂落、门窗、屏门、门坊、檐板、厅壁的每一个木构件雕饰均以真金镶贴,满目富丽堂皇,虽经百年,仍闪耀着金光。   在二楼满是金碧辉煌的木雕,通镂和深浅浮雕。各式精美细致的花卉、翎毛、走兽栩栩如生,全是清一色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吉祥纹饰。图案有《岁寒三友》、《松鹤延年》、《兰桂腾芳》等,还有斗笠渔翁、丫髻小童、浣衣少女等人物造型,只要细心就能观赏到活灵活现的雀、鹿、蜂、猴(爵禄封侯),狸猫蝴蝶(耄耋),蝙蝠金钱(福在眼前),还有“暗八仙”、“四君子”以及《麒麟玉书》、《瑞鹤祥云》、《三羊启泰》、《五福捧寿》等主题雕刻,也有包括杨桃(隐喻扬眉吐气)、葡萄(隐喻多子多孙)等岭南佳果。 几明窗净满目生辉。 富丽堂皇叹为观止。   金楼的二楼是国家历史文化名村碧江村古建筑群的精华所在,也是岭南古建筑的代表作。   阁楼雕梁画栋,黄金灿灿的或许会觉得有点俗气,但这里的主人不是“土豪”,而是知书达理的文人。除了做工精细的木雕,楼阁内有王文治、刘墉、宋湘、张岳崧这四位清代大书法家的墨宝雕在四扇不显眼的书橱门板上!还有亲家老爷法务大臣戴鸿慈,亲笔手书的“论其世也是尚友,归而求之有馀师”行书对联,堂堂正正地悬挂在八角漏窗的两旁、酸枝木罗汉床的上面,当年的公主戴佩琼便是在此床上休憩。 汉江东去有高台,烟楼苍苍楚望开。老马铜蹄访北塔,少年齐唱晤鹰来。——张岳嵩   酸枝木雕之精湛,不由令人为之赞叹,如此绝伦工艺精,疑似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满目璀灿,金屋藏娇。 精雕窗花,别具一格。 精美绝伦,大开眼界。 书房 赋鹤金屋拾遗珠 胜迹千秋黎庶乐楼台先得月 光环十里故乡明   金楼所在的职方第是一个不小的园林,园内绿树成荫,与石山、小桥、曲廊还有亭台楼阁融为一体,环境非常的幽静、雅致,极具岭南特色。
几经晓风圆缺月,挂落窗格仍依旧。   古窗挂落,静静地在屋檐下,在阳光和风雨中,任时光悄悄的流逝,见证无数匆匆的过客和故事,给人留下无穷的追思。 窗里窗外,别有洞天。   一块块牌匾被置放在空荡荡的古屋中,诉说着昔日的荣耀。 庭院深深深几许?最难忘,暖暖旧时光。砖石铭心上,一路慢行,履声梦回响。 酸枝台椅,刺绣画条,像是诉说着昔日官宦人家富裕的生活。 以镜为鉴,可正衣冠。   金楼古建筑保留着干打垒、蚝壳墙、水磨青砖、镬耳山墙等岭南特色,木雕、砖雕、石刻、灰塑、壁画等装饰和酸枝台棹椅子家俱应有尽有,可称得上明清时期民间建筑博物馆。   碧江村自古文风昌盛,人才辈出的地方,据《顺德县志》载,自明景泰三年建县至清代中叶,碧江村出了17名进士,而中举仕子更达106名以上,其中有苏葵、苏珥、梁若衡、苏丕文、苏吉臣等著名学者和仕宦名人,有“文乡雅集”之称。 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 风声入竹有琴意 月影写梅无墨痕 庭院错落有致,典雅古朴生香。 花窗秀透,典雅留香。   一扇古窗格,透过阳光将典雅唯美隽秀的窗花图案洒落在墙地,散发出诗意般的魅力。 学井寓意深,饮水当思源。 循循善解惑,启蒙授知识。 四书文章雅士颂,五经寸调稚子风。 視履考祥
宅内建牌坊得要有相当的功名。牌坊的背面与四柱大厅的前檐设计成过亭,过亭的歇山顶又仅以四点砖柱为支撑,一百多年来岿然不动。 过亭和牌坊 退讓明禮 中国式的雅致生活,园中有庭,庭里有屋。 户庭无尘土,虚室有余闲。 職方第忠厚傳家遠,詩書继世長。   四柱大厅是典型的岭南宅第大厅,其樑架均由南洋运回来的铁力木造成,墙身为水磨青砖,整个大厅的建造可称得上不计成本。 職方第清代兵部职方司员外郎苏丕文的宅第,故称职方第。   碧江的历史可追溯到东汉,明清时期己经成了南粤罕有的繁荣之地。清中叶碧江已发展成为一个颇具规模的手工造纸业基地,形成了三圩六市。到了清末又紧随洋务运动引进蒸汽机进行粮食加工,成为珠江三角洲一个重要的“谷埠”,成为亦官亦商亦儒的发达的地方。 “碧江江水浸烟霞,春树浓阴一万家。最是去乡游子少,野塘绿竹半生涯”。碧江人苏鹤根据当时的风物人情写了24首七绝。 后花园长廊下有一长巨幅《碧江廿四咏》铜雕,重现了碧江100多年前河涌棋布舟楫纵横,屋第毗连人潮如涌的繁华盛景,以及田野宽阔水鸟翻飞,鸡鸭牛羊成群的自然景观。   辉煌灿烂的中国式古建筑,是在几千年悠久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创造形成的。中国的古建筑文化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为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中国古建筑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亡,它虽然历经千百年来的风风雨雨,仍历久弥新依然矗立,让我们有机会触摸到千百年以前的过去。漫步中国式园林庭院,领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亭台楼阁皆胜景,门窗挂落尽风骚。廊榭舫桥典雅绝,明清家俱耀东方。
感谢您的欣赏!2017年11月手机摄制。

1.《碧江金楼 碧江金楼》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碧江金楼 碧江金楼》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301304.html